黃祖麾下都尉陳生與張虎交好,見張虎力怯,飛馬來助,孫策見狀大怒,喝道:“欺吾江東無人耶!”遂引弓上箭,正中陳生麵門。
“呃啊~~~”陳生慘嚎落馬,片刻再無聲息。張虎見陳生墜地,吃了一驚,措手不及,被韓當一刀,削去半個腦袋。
黃祖軍陣大亂,孫堅拔刀大呼:“殺~~~”
“殺~~~”孫堅軍大呼舉刀相攻。
黃祖軍大敗而逃,程普縱馬直取黃祖,黃祖棄卻頭盔、戰馬,雜於步軍內逃命。孫堅掩殺敗軍,直到漢水,命黃蓋將船隻進泊漢江。
當夜,孫靜進言道:“如今已進泊漢江,當順江而下江東。”
孫堅沉思半響,搖頭道:“劉表懦弱,正可取荊州。”
遂領兵直取襄陽,
卻說黃祖聚敗軍,來見劉表,備言堅勢不可當。劉表慌忙齊聚文武商議。
蒯良捋須深思片刻,言道:“目今新敗,兵無戰心;隻可深溝高壘,以避其鋒;卻潛令人求救於楚禎,此圍自可解也。”
就在這時,喊殺聲四起,劉表驚問何故。探子來報,孫堅領兵四麵圍住襄陽,攻之甚急。
劉表驚駭道:“誰敢突圍而出?”
健將呂公,應聲願往。
蒯良又道:“汝既敢去,可聽吾計:與汝軍馬五百,多帶能射者衝出陣去,即奔峴山。他必引軍來趕,汝分一百人上山,尋石子準備;一百人執弓弩伏於林中。但有追兵到時,不可徑走;可盤旋曲折,引到埋伏之處,矢石俱發。若能取勝,放起連珠號炮,城中便出接應。如無追兵,不可放炮,趲程而去。今夜月不甚明,黃昏便可出城。”
呂公領了計策,在黃昏時分,密開東門,引兵出城。左衝右突,突圍而去。
探子來報孫堅,說道:“有一彪人馬殺將出來,望峴山而去。”
孫堅大驚,暗思自己全軍老小在此,若報楚禎,楚禎引兵來犯,袁術必召他回去,若不聽號令,袁術轉而相攻自己,就算攻下荊州也守不住,隻能回江東,這樣就白忙活了。
遂引三十餘騎追趕,探子大驚,去報諸位將軍。
呂公已於山林叢雜去處,上下埋伏。孫堅馬快,單騎獨來,望見前軍不遠。
孫堅大叫:“休走!”呂公勒回馬來戰孫堅。交馬隻一合,呂公便走,閃入山路去。堅隨後趕入,卻不見了呂公。堅方欲上山,忽然一聲鑼響,山上石子亂下,林中亂箭齊發。堅體中石、箭,腦漿迸流,人馬皆死於峴山之內。
呂公截住三十騎,並皆殺盡,放起連珠號炮。城中黃祖、蒯越、蔡瑁分頭引兵殺出,江東諸軍大亂。諸位將軍趕到峴山,望見孫堅屍首,大慟,孫策怒喝一聲,一槍刺死呂公。
跪於孫堅屍首旁,抱著孫堅屍首大哭。就在此時,祖茂領著敗軍趕來,諸將見己方大敗,遠方塵土飛揚,喊殺聲四起,遂護著孫策及孫堅屍首往漢水撤退。
及登舟而走,檢點將士,隻剩三千餘人,眾人無奈,遂回南陽。
袁術正為府軍三萬大軍發愁,猶豫著要不要召回孫堅,突聞孫堅戰死,驚慌失措,孫堅已死,誰來對付高順?況府軍、劉表兩麵夾攻,自己如何抵擋?
就在此時,探子來報武州侯有信到,袁術看後急招文武商議。
袁術言道:“楚禎備言隻取南陽土地,人口、糧草、兵馬具皆不要,若我軍退往汝陽,誓言必不追趕。”
眾文武頓時交頭接耳。
在府軍與高順的強大壓力下,袁術無奈,隻得退去。
南陽孤懸一處,守也守不住,退往汝陽、淮南一帶,還可與徐州接壤。但袁術還留了一手,把太守印綬交給劉表,引兵退往淮南。
接到戰報,高順領軍快速占領南陽,要劉表交出印綬。
劉表為難,蒯良勸諫:“楚禎勢大,府軍悍勇,高順世之名將,何不與楚禎訂立攻守聯盟,以為屏障。”
劉表深思良久,許之。
聞言孫堅戰死,楚禎負手望著明月,歎道:“誓言不可亂發,人在做,天在看,小民發誓,天不屑記之,像我等身份,哪能亂發誓言?”
郭嘉點頭肅容道:“主公所言極是,命運最不可測。”
這兩人一為重生者,一為《太平經》精研越深,對不可測的命運皆懷敬畏之心。
南陽幾經戰亂,又經袁術大遷移,人口從兩百多萬到如今不足三十萬,楚禎命黃忠帥軍三萬駐守,遷並州、司隸四郡共五十萬人口到南陽屯田。
而劉表也把治所從襄陽遷到江陵。商路暢通,並州商隊來往於荊州、益州、揚州。
楚禎集團也進入全麵修養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