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一切科學的鑰匙都毫無異議地是問號;我們大部分的偉大發現都應歸功於如何?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於逢事都問個為什麼?〔法〕巴爾紮克:《外國名作家傳》
如果學習隻在於模仿,那麼我們就不會有科學,也不會有技術。〔蘇〕高爾基:《文學論文選》
知識,多數是從那些使印刷商賠錢的書籍中獲取的。〔英〕托馬斯·富勒:《聖地與世俗地》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後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中〕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圖書館使我得以有恒地研習而增進我的知識。〔美〕富蘭克林:《富蘭克林自傳》
決不要企圖掩飾自己知識上的缺陷。〔俄〕巴甫洛夫:《巴甫洛夫選集》
在學問上費時過多是偷懶;〔英〕弗·培根:《培根論說文集》
學問可以改善人心,培養文雅和仁愛的品質。〔美〕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
讀得書來,口會說,筆會做,都不濟事,須是身上行出,才算學問。〔中〕顏元:《習齋記餘·答齊篤公秀才贈號書》
略知皮毛者總愛反複談論那點皮毛。〔英〕托馬斯·富勒:《格言集》
用一個大圓圈代表我學到的知識,但是圓圈之外是那麼多的空白,對我來說就意味著無知。而且圓圈越大,它的圓周就越長,它與外界空白的接觸麵也就越大。由此可見,我感到不懂的地方還大得很呢!〔德〕愛因斯坦
知識猶如海洋,那些在海麵上手舞足蹈和拍擊作響的人,往往要比默默無聞鑽入未經考察的海底去探尋寶藏的采珠者更加名噪一時,從而更加引人注目。〔美〕歐文·華盛頓
背得爛熟不等於掌握知識。〔法〕蒙田:《隨筆集》
隻有知識——才能構成巨大的財富的源泉,既使土地獲得豐收,又使文化繁榮昌盛。愚昧從來沒有給人們帶來幸福;幸福的根源在於知識;知識會使精神和物質的磽薄的原野變成肥沃的土地。〔法〕左拉:《真理》
錯誤並非總是意味著無知,知識並非總是召之即來。〔英〕塞繆爾·約翰遜:《關於莎士比亞的筆記》
大量的知識可以塞進一個空空如也的腦袋。〔奧〕卡爾·克榮斯:《格言與矛盾》
司知識的天使懂得最多,司愛情的天使愛得最深。〔美〕愛默生:《智力》
凡知之貴,貴知化也。〔中〕《呂氏春秋·知化》
使一種存在高於另一存在,使一類人高於另一類人的東西,是知識。〔德〕叔本華:《意欲與人生之間的痛苦》
知識本身並沒有告訴人怎樣運用它,運用的方法乃在書本之外這是一門技藝,不經實驗就不能學到。〔英〕培根:《論求知》
人在多少世紀中積累起來的知識本身,就是人類活動的結有實際經驗的人雖能夠辦理個別性的事務,但若要綜觀整果能日日留心,則一日有一日之長進;事事留心,則一事有一事之長進,由此累積,何患學業才識不能及人邪!〔中〕左宗棠:《與陶少雲》
天下沒有一樁蠢事不會由於知識或者意外而得到糾正;也沒有一種聰明的事不會由於缺少知識或者由於意外而遭到失敗。〔德〕歌德:《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
知識會變成信仰,信仰反過來又點燃起強烈的求知欲。〔蘇〕高爾基:《意大利童話》
想知道事情的原委和經過的願望,也即好奇心,是心智的貪欲,由於對知識的持續不輟的產生,懷著百折不回的興趣,超越任何短暫、強烈的肉體上的快樂。〔英〕霍布斯:《利維坦》
有力量的人,有學問的人就是主人,所有其餘的人都是客人。〔蘇〕高爾基:《克裏姆·薩姆金的一生》
知識越多越驕傲,智慧越高越謙虛。〔英〕柯柏:《任務》
認為世上除了書本知識以外別無知識,這是學者的一種弊病。〔英〕哈茲裏特:《文學遺跡》
學識、道德、權能,是人克服了他的窮困的勝利品,是人向控製全世界的進軍。每一個人都應當有一個機會,為他自己征服這世界。〔美〕愛默森:《人——天生是改革者》
先知說,有益於理者為之,無益於理者舍之。〔中〕《荀子·儒教》
知識的源泉不會枯竭,不管人類在這方麵取得多大成就,人們還是要不斷地探索,發掘和認識。〔俄〕岡察洛夫
思考和知識應該是經常同步而行。如若不然,知識就是個死物,而就會毫無成果地消亡。〔德〕洪堡:《給某個女朋友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