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吾名定北(終)(2 / 2)

“我等戴香盆、運糧草以迎官軍,金人悉知之。相公去,我輩無噍類矣(翻譯為:我們都無法活下去了)。”

聽了老人的話,周圍的百姓也紛紛重複著那句“我輩無噍類矣”,頃刻之間全城的百姓都已跪下,哭泣之聲不絕於耳。

站在風暴正中的嶽飛內心被愧疚與無奈撕扯著,然而他又能如何。嶽飛無法舍棄麵前的百姓,可是又怎能忤逆大宋皇帝的命令?即使自己拚將一死抗旨不歸,可是又如何忍心讓手下的十萬將士和自己一起背負叛逆的罵名?

嶽飛從懷中緩緩摸出了一串金牌用雙手高舉過頭,璀璨的金光刺痛了周圍百姓的雙眼,雖然他們不曾見過如此貴重的東西,可看著嶽飛拿金牌時恭敬的樣子也知道這金牌必定是禦賜之物。

“吾等不歸,即為叛軍;聖上之命,焉敢不從!”嶽飛忍痛說出了南歸的真正原因,即使南歸的命令並非自己所下,可他心中依舊是愧疚萬分。

剛才帶頭跪下的老者原來曾在臨安城中為官,年邁之後才回到郾城養老。當他看到嶽飛手中的金牌時就知道這確實是皇帝的禦賜之物,而且他手中拿著的金牌足有十幾麵之多,可見朝廷的命令確實已經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老人明白,這十幾麵金牌對於嶽飛來說無疑是十幾道催命符啊。

自從萬俟卨作為傳令官來到營中之後,他就一直留在了嶽飛身邊監督退兵的進度,如今見到滿城百姓的苦苦相求,萬俟卨為了打消嶽飛改變主意的念頭,隨口說道,“聖上召嶽將軍回去完全是為體恤戰士們久戰疲乏,並非要放棄河南之地。如今聖上已經派張俊將軍領兵北上繼續與金人作戰,不日便可到達郾城了,請諸位百姓放心!”

然而一生經曆宦海沉浮的老人並不肯相信萬俟卨的話,他禮貌的說道:“既然是聖上命令,我等也不願難為將軍,隻希望將軍走時能帶上郾城百姓的年輕子弟,給他們一方遠離戰亂的淨土。”

聽了老者的話,嶽家軍的每一位將士心中都異常沉痛,他們明白老者話中潛在的意思,這位老人隻希望郾城的未來得到保全,至於那些年邁的老人則無懼金人可能到來屠刀,難離故土。

“鵬舉遵命!”

……

為了等待郾城及周圍村莊的百姓將他們的子女送到軍中和大軍一起撤退,嶽飛帶著背嵬軍足足等了五天,期間萬俟卨無數次的催促、恐嚇、威脅,然而嶽飛不為所動。直到第六天清晨五萬青年男女都已準備妥當,嶽飛才再次朝著臨安方向出發。

嶽雷作為背嵬騎軍營長陪在嶽飛身邊一同撤兵,當戰馬奔出郾城南門時,嶽雷和嶽飛同時回頭看著視線裏逐漸縮小的郾城。

“小雷,今日吾等退兵臨安,不知何日才能複還。你也快成年了,為父今日就給你取表字‘望北’,為父願你時刻不忘北方故土上的家仇國恨!”

這是嶽飛第一次在中軍麵前稱呼嶽雷為兒子,然而並沒有讓嶽雷感激流涕,隻聽到嶽雷低聲自言自語:“定北,對,定北……”

“吾兒說什麼?”

“父親,孩兒不是嶽望北,而是嶽定北!”

注:

第一卷結束了,為了紀念這一曆史性的時刻我本來在這裏寫下了一段很長的感言,不過怕你們說我湊字數,就把它獨立出去放到作品相關去了,如果您看到這裏覺得《悍嶽》還不錯,就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