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私道者家必亂,臣用私義者國必危。〔中〕《戰國策·趙策》
天下事,壞於懶與私。〔中〕朱熹:《朱子語錄》
敗莫敗於多私。〔中〕張商英:《素書·本德宗道》
奪天下之公利,徇一己之私利,是謂國賊。〔中〕黃宗羲:《原君》
人隻一念貪私,便銷剛為柔,塞智為昏,變恩為慘,染潔為汙,壞了一生人品。〔中〕洪應明:《菜根譚》
天子而斤斤然以積聚貽子孫,則貧必在國;士大夫斤斤然以積聚貽子孫,則敗必在家。〔中〕王夫之:《船山遺書》
取非所有者,終不能有,且適以自戕也。〔中〕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人人營私,則天下大亂。〔中〕劉鶚:《老殘遊記》
一切自私自利者,都常以損人始而以害己終。違背群眾利益的人是永遠不會有好下場的。〔中〕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的回憶》
私心是一切罪惡的根源。〔中〕惲代英:《共同生活的社會服務》
世上有三種利己主義者:一種利己主義者是自己要活著,也要讓別人活下去;另一種利己主義者是自己要活著,卻不讓別人活;最後一種利己主義者是自己不想活,也不讓別人活……〔俄〕屠格涅夫:《羅亭》
自私自利之心就是無知無識和錯誤認識產物。〔英〕雪萊:《關於道德觀念的思辨》
自私以現在的意識看當前的利益;理性卻深謀遠慮,看到未來與結果。〔英〕波普:《論人性》
過分謙遜會產生暴戾;軟弱讓步會產生自私。〔英〕夏洛蒂·勃朗特:《謝利》
正是不完全的自私心理給自己和別人造成了心靈上的煎熬。為別人作出一半犧牲的人,總發現別人眼睛正盯著他沒有犧牲的那一半。〔英〕薩基:《盼著燒開的水壺》
自私乃最大的諂媚。〔法〕伏爾泰:《斷片》
惡意和私欲相結合,可以相當於大量的聰明才智。〔法〕巴爾紮克:《公務員》
地下的金子要從礦脈裏挖取,守財奴的金子要從他的靈魂裏發掘。〔波斯〕薩迪:《薔薇園》
雖公天下事,若用私意為之,便是私。〔日〕程顥、程頤:《二程遺書》
有所變而不肯為者,私也;有所謂而不敢為者,亦私也。〔中〕朱熹:《朱子文集·賀陳丞相書》
重於利己者,每每出於害人亦有所不惜。〔中〕孫中山:《三民主義·民權主義》
人到了不能顧全自己的時候,就連自私也不想掩蓋了。〔中〕海默:《我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