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江東人口(1 / 2)

第二十九章江東人口

當董襲來到之後,孫逸凡與他在書房中密議了良久,一直到了深更半夜董襲才得以離去。第二天一早孫逸凡支出了部分糧草送往徐州就算作為對劉備抗曹的支援,自始自終沒有提到任何關於結盟的事情。同時他又派遣董襲率領五艘艨艟大船從錢塘出海,沿岸北上護送孫乾返回徐州。

北方的猶如火藥桶般一觸就發的緊張局勢目前暫時還沒有能夠影響到生活在江南的百姓們。自從孫策完全平定江南之後,整個揚州境內沒有了戰亂的襲擾,慢慢的呈現出了一幅百廢待興,欣欣向榮的景象。雖然那表麵的平靜下依舊隱藏著一股湧動的暗流,但憑借著孫策掃蕩江南的偌大威名暫時還是震懾住了一眾宵小,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

這一日孫逸凡正在郡守衙門內,和張昭虞翻等人商討對從江北逃難,來到揚州躲避戰亂的百姓應該如何妥善的安排。

呂範手持竹簡,將其上記錄的最近南遷百姓的大致數目報告給孫逸凡後,肅然說道:“秣陵郡緊靠長江,北麵淮南,為我江東兵家重地。丹陽郡山越夷人眾多,驟然聚集大量漢人,極易引起糾紛。安置百姓於此兩地多有不妥之處。而吳郡離長江不遠,且經營多年,良田無數,相較而言最為合適。”

孫逸凡聞言,點了點頭,轉頭向張昭虞翻等人問道:“如今北方袁曹兩虎爭食,我欲隔岸觀火,休養生息,靜待天時。奈何江東地廣人稀,卻是爭霸天下一大缺陷。目下百姓避難南遷,實是我之大幸。隻是南下百姓不足萬人,難成氣候。不知如何才能趁中原大亂,引流民避禍江南,壯大江東治下民眾?”

三國時期,各個國家之間比拚的不隻是各自的軍事經濟,同時比拚的還有各自統治地域內的人口數目。

漢朝最鼎盛時期,全國人口曾達到五千多萬。而自漢桓帝、漢靈帝以來,天災人禍不斷,旱災、水災、瘟疫、暴動、少數民族叛亂,導致東漢的人口、戶數大量減少。漢桓帝時期,比較大的災禍有“建和元年春二月,荊、揚二州人多餓死”、“永興元年秋七月,郡國三十二蝗。河水溢。百姓饑窮,流冗道路,至有數十萬戶,冀州尤甚”、“延熙九年春三月,司隸、豫州饑死者什四五,至有滅戶者”;漢靈帝時期,“建寧三年春正月,河內人婦食夫,河南人夫食婦”,更有著名的“黃巾之亂”,其餘小規模的天災、少數民族叛亂或入侵,就不計其數了。司隸、豫州、冀州是東漢經濟發達、人口稠密的地方,司隸人口約三百萬、豫州人口約六百萬,冀州人口約五百七十萬,占東漢人口約五千多萬的四分之一強,但僅上述延熙九年的饑荒,司隸、豫州就餓死三四百萬,其他原因導致戶數的喪失,就更難以計算了。

在加上緊接著的軍閥混戰,更是人口迅速喪失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