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隆46年仲夏,在紫禁城的禦書房裏,滿屋紅燭閃爍。
乾隆端坐在書案前,正手提懸毫批閱案上的折子。旁邊侍立的太監李玉大氣也不敢出。
乾隆放下懸毫,打了個哈氣,李玉上前輕聲道:“萬歲爺,天不早了,您該歇著了”。
乾隆站起身說:“是該歇著了”。
李玉又躬身道:“萬歲爺,淑妃娘娘還在恭迎聖駕呢,”
乾隆大踏步的邊走邊說:“那好,就去淑妃那吧”。
他忽然駐足,側耳傾聽,問“李玉,誰在宮中弄簫?”
李玉也用神細聽“萬歲爺,這簫聲不像是宮中傳來的,奴才怎麼聽著到是天上傳來的”。
乾隆滿心困惑的大步走出禦書房,卻見殿外正值的禦林軍和許多的太監宮女,正亂作成一團,對著天上嗡嗡私語:“鬼船來了…
一隊身強體健,身手不凡的禦林軍風也似的奔過來,把乾隆圍在中間。
乾隆抬頭望去,卻見滿天繁星的夜空中,正緩緩的漂浮著一條船,船上載著一輪明亮的圓月,船頭各有兩位發絲高挽,衣裙飄飄的仙女,正執篙劃行。圓月中一女子正低唇吹著一管長簫,簫聲嗚嗚咽咽,悲傷哀怨,讓人有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的悲傷之感。
禦前侍衛道:“萬歲爺,那月亮上象是有字”。
這時李玉慌慌張張的跑來,把一支千裏眼捧給乾隆,乾隆對著船上的那輪圓月,卻見月光裏現出八個黑乎乎的大字“尉氏蒙冤,天怒人怨”。
乾隆怒道:“裝神弄鬼,擾亂視聽,禦前侍衛,把它給我射下來!”
眾禦前侍衛早已搭弓上箭,箭如急雨,奔著空中漂浮的船體而去。隻是利箭如石沉大海,眾人驚慌之餘,都麵麵相覷。
船緩緩的向著北方漂浮而去,哀怨悲涼的簫聲也漸漸的消失在茫茫夜空中。
乾隆到背著兩手,對著夜空雙眉緊蹙,對李玉道:“著五城兵馬司,追著那船,看看到底在那裏著落”。
李玉躬身道:“喳,”慌慌張張的奔出了紫禁城。
乾隆揮一揮手:“都散了吧,此船乃為包藏禍心的人企圖擾亂視聽,凡敢言鬼神怪異者,決不輕饒”。
乾隆又問一宮女:“太後她老人家安歇了嗎?“
宮女慌忙跪下:“萬歲爺,剛才太後正和幾位娘娘說話,看到天上的鬼…不…那個船…就讓奴婢招禦前侍衛前來護駕,想必太後她老人家,正記掛著萬歲爺呢”。
乾隆“嗯”了一聲,帶領眾人快速的趕奔慈寧宮。
慈寧宮中,燈火亮如白晝,眾人見乾隆都齊齊跪下。乾隆對滿麵擔憂的太後笑嗬嗬的道:“孩兒讓皇額娘擔心了”。
太後看著乾隆點點頭:“皇兒平安就好,這船是…?”
乾隆哈哈一笑:“皇額娘,趕天讓和珅給做個比這大的月亮也放天上去,讓孩兒陪額娘賞月,豈不多了一份樂趣”。
太後愣了半響,乾隆扶太後回榻上坐下,接過宮女遞上的茶杯,輕抿了一口:“皇額娘不記的了,前年中秋節賞月,和珅敬獻的蓮花燈”。
太後猛然醒悟,哈哈笑著道:“想起來了,我還真以為是那個什麼呢,皇兒真是一語點破哀家的困惑了”。
她又心中憂慮道:“皇上,此事看來別有用意啊”。
乾隆又抿了一口茶,太後趕緊把茶碗奪下來:“快給皇上換杯溫茶來”。
又愛惜的道:“夜裏不準喝茶,尤其是涼茶,下回千萬記住”。
李玉慌忙跪下:“皇太後,奴才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