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一聽麥子罵出了粗話,立即不願意了,幾個人又重新圍了回來。還是那個年長者說道:“客官,有話好話,這月清山下可帶動粗罵人的。山上可是住著仙人,咱們這個村的地方,可也是月清仙門的地界……”
李嚴不耐煩的揮了揮手,製止了村民說話,那幾個想要吵將起來的村民,本對麵上留著一道長長猙獰刀疤的李嚴有些發怵,見李嚴表情煩燥,還真沒人敢觸這個黴頭,都閉起了嘴。
李嚴卻問起了麥子:“麥子,三十個銀幣很多嗎?”
“大哥,小弟出得起錢,隻是受不了這不公平的待遇……”麥子有些委屈的說著。
其實他本想住進山裏,也是想省些錢的。隨身帶的錢隻有十幾個金幣,這些錢要是換住平時,足夠一個四口之家好幾年的生活開支了。
可哪想到,月清仙意者仙門招選外門弟子這件大事,造成了南璋城人滿為患,物價也是一漲再漲。這十幾個金幣,要是不節省一點,還真不知道能不能撐到開始招選的日子。
“沒事,我來吧。隻要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李嚴揮了揮手,讓麥子靠一邊去,自己上前兩步站到了幾個村民的中間。
李嚴伸手指向不遠處的一幢竹樓問道:“老丈,如果建一幢與那差不多的竹舍,需要多少錢,要多少時間?”
村民們本以為李嚴要來殺價的,心裏也在盤算著,這樣一個讓人看著心裏發慌的武者,真要是開口講價,他們還真不敢一點情麵也不給。大不了少收三四個銀幣算了,反正已經賺的都是以前的好幾倍了,也不在乎這一點。
哪想到,李嚴居然開口就指著那建築精美的竹舍說話,那些竹舍可是村民們的常住民居,可不是那些簡易的竹棚可比的。
老丈也被李嚴問愣住了,半晌才疑惑的問道:“客官,您說要建一幢竹舍,就那樣的?”
李嚴點了點頭。
老太更加疑惑了,又問道,“隻是招選住兩三個月,有必要花那大的代價?再說三個月後,就這樣扔了,不是可惜了。”
“誰說我們要扔了,嗬,三個月後,我們都上了毓秀峰,以後還是有空會下來小住的。”李嚴說著又問道,“多少錢,給我開個實價,我要知道多少時間可以建好。”
“大哥,你要建那個?娘呦,一個竹棚他們都獅子大開口,這個價格恐怕……大哥說的也是,以後咱們還是可以來住住的。”麥子的表情由驚疑在瞬間轉變成了向往,好像突然茅塞頓開的樣子。
看著麥子一臉的憧憬的模樣,村民老丈毫不客氣的打擊了麥子的自尊,“嘿,還真把自己當個人物了。數千人參加招選,怎麼就這麼自信能留下來,這可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捏,比起考狀元也不差了。”
李嚴眼一橫,那幾個交頭接耳的村民立即禁聲。
“別扯那些沒用的,我隻問要多少錢,多長時間可以建好。”李嚴不耐煩的問道。
“呃,客官還是讓我們幾個商量一下吧。”村民老太說道。
李嚴點頭,揮手,讓那些村民找地方商量去了,他都懶得再多說。
麥子走近李嚴的身邊小聲的問道:“嚴大哥,這竹樓我看沒有十幾個金幣拿不下來。我也不是不看好我們入選的可能,隻是以後進了山門,就算外門也是有住處的,比起城裏的毓秀客棧,環境隻好不差,為何還在留一個竹舍在這裏呢。”
“嘿,這個你也不用多問了,反正這裏留個房子也不是壞事。我也沒準備就建在這片地方,這裏人金多,我還想找一片清靜一點的地方。稍後,你隨我一起再轉轉看,看這裏有哪個地方適合。”李嚴說著,那邊村民們已經商量好了。
村民老丈向著李嚴拱手說道:“客官,建那樣的兩間屋的竹舍,外加一個廚房,一共隻收您十五個金幣……”
“什麼,你們怎麼不去搶……”麥子猛的一瞪那本就睜不大的眯縫眼,大聲的吼了起來,還下意識的伸手捂了捂裝錢的衣服夾袋,好像那些村民是算計好他身上僅剩的錢財一般。
村民被嚇的退後幾步,準備再也不接這樣的生意了。李嚴出言製止了麥子說道,“讓他們把話說完。”
“客官,你要嫌價高我們也沒有辦法,三天時間時,我們給別人搭竹棚,也能賺到這個價的。”村民老者說道。
“好了,說時間。”李嚴問。
“最少三天。”老丈伸出三根粗糙的手指。
其實李嚴早就聽到了那些村民的商談內容,對他們的心理價位也有了了解。他們也是給李嚴留了五個金幣的砍價的機會。隻是李嚴也沒打算講價,他看了老丈一眼,伸出了一根手指,說道:“一天時間,我付一枚。”
聽到李嚴的話之後,村民們與麥子同時跳了起來,村民們心裏想著,“一天時間?一枚金幣?真是搶錢的遇到打劫的了!”
麥子心想,“大哥就是大哥,打劫都這樣義正辭嚴的……”
不過當他們看到李嚴掌心出現的一枚有十個金幣大小的紫金餅時,他們的心髒似乎都停止了跳動。
“大哥,紫金啊……這麼大一塊,足有十枚金幣的份量,紫金兌黃金是一比十,就可兌換百枚金幣了……”麥子有氣無力的說道,好像李嚴花得都是他的錢似的,心疼不已。
那個領頭的村民老丈也是喘了幾口粗氣,小心而略顯激動的問道:“客官說的可是真的?”
“真的。”李嚴點點頭將那枚紫金餅子拋給了村民老者,接著說道,“不過地點要我來選,這裏搭的竹棚還比較多,太吵雜了,老丈可知這片地方,哪裏清靜一些。”
肯花六七倍的價錢,村民們因此將能獲得更高的利潤,哪能還不充滿了幹勁。對李嚴提出的要求,也隻有點頭的份兒了。
村民們領著李嚴來到了竹海山坳下麵三四裏外的一條小溪邊上。
小溪名喚竹溪,處於山澗中,水流清澈,岸邊滿是拳頭大小的鵝卵石。溪流邊上數十步便是竹海的邊緣,就地取材也比較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