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虎符之謎
大漠黃沙。斷壁殘垣在斜陽的映襯下顯得蒼茫肅穆。
曠野無邊,鐵騎綿延數裏。淩烈的大風刮過,戰旗獵獵作響,“我”抬頭上看,隻見大旗上的“魏”比鮮血還要鮮紅。
震天動地的呐喊聲,在耳畔徘徊,響徹天地:
“將軍!攻不攻!”
“將軍!攻不攻!”
“將軍!攻不攻!”
“我”拔出腰中的銅劍,斜斜指向前方,怒喝道:“長風予我兮,必勝!”
於是,鐵騎如潮水一般,向前湧去。
……
我醒了過來,汗水濕透被單,那震天的殺聲還在腦中回響不斷……自羅布泊探險回來之後,每隔三、五日,我總要作上這麼一回奇怪夢,不知道為什麼。
我喘口氣,伸手從枕頭下摸出半枚青銅虎符,又細細端詳起來。
虎符,是春秋戰國時代的造型,長7.9厘米,2.5厘米,厚0.5厘米。虎作伏狀,平頭,翹尾。虎項至虎尾,下刻有數行錯金銘文,共40個字,雖然曆經千年,依舊熠熠生輝:“兵甲之符。右在在王,左在源。凡興土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王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雖毋會符,行也。”
雖說晦澀難懂的錯金銘文,卻也難不倒考古專業的我。這段錯金銘文的意思是:虎符的右半符存在君王手裏,左半符在“源”地任職將軍手中,凡要調動軍隊五十人以上,將軍的左符就要與君王的右符會合,檢驗無誤之後,才能行軍發令。如果軍情緊急,不必等會符,可以舉烽火報訊,立即行動。
簡單來說,這其實就是一段關於虎符使用方法的說明文。而我手中的這半枚虎符,則是將軍手中的左半邊。持有這半枚虎符的將軍,在“源”這個地方任職。可是,春秋戰國有“源”這個地方麼?
關於虎符,曆史上最著名的事件自然是“信陵君竊符救趙”。信陵君,姬姓,魏氏,名無忌,他的封地在信陵,也就是現在的河南寧陵境內。
冰涼的虎符,吸收了手中的溫度,竟變得發燙起來……
雖說不過是一枚虎符,但我卻覺得它似乎與自己有這千絲萬縷的關係。打從看見它開始,我的目光就再也離不開它,如同相識了百年,千年。而自從得到它之後,我那怪異的、離奇的夢,更是跟著就接踵而來——仿佛離別數千年後,悵然重逢。
子不語怪力亂神。我是個無神論者,當初,教授也這麼教導我們的。但,在眾多未解的考古之謎麵前,我們又時常對神怪的存在與否,充滿著疑問。
我叫魏東樓,是考古係的一名大四學生。其實,一直以來我都是唐宋考古情有獨鍾,對先秦文化興趣了了,但自從在羅布泊探險,意外得到那枚虎符之後,我便迷上春秋戰國。是以,此番才不惜萬水千山來到潼關的兵馬俑挖掘現場,目的隻為一探究竟。
我看了看放在床頭的手表,下午12點整。心想,隔壁的楊沛沛應該睡著了吧,於是穿戴整齊,拿上工具包向賓館外走去。
楊沛沛,女。我的同班同學,也是我的死黨之一。
專攻先秦考古的她,對於先秦文化有著比我更深厚、更專業的理解。全係一百多個學生,如果楊沛沛自認第二,就沒有人敢認第一。當初聽說我要來秦陵考察挖掘現場,她雀躍不已,死皮賴臉地要和我結伴同行。
行在去秦陵的路上,我心中不禁有點小得意。心想,這小丫頭片子,恐怕想不到我會夜探秦陵。說是夜探,其實就是小偷行徑。偷取文物是什麼罪,我心中再清楚不過了,但是我又不得不去,因為白天見到那把剛剛被挖掘青銅古劍時,我居然能夠一下叫出的它的名字——
“斷水!”
今年是2010年,兵馬俑一號坑繼2009年第二次發掘後,短短1年時間,又迎來第三次發掘。不知這一次又會有什麼重大的發現。不過對我來說,一切都不那麼重要,我隻想解開虎符的謎團,或者自己身上的謎團。
想混進由武警守護的現場,並不簡單。不過,好在我有通行證。我的導師,王猛,是國內數一數二的考古學者,給我們弄兩張通行證,對於桃李滿天下的他而言,實在是輕而易舉的事情。記得當初他親手交通行證給我的時候,曾語重心長地說,“東樓啊,這是難得一見的學習機會,你一定要好好把握啊!”不知道他老人家,知道我現在去當小賊,會有何感想?
清爽的山風,讓我清醒不少。
我不知道楊沛沛醒來時,發現我消失不見,會怎麼辦?是去報警把我抓起來,還是悶在被窩裏大罵我一頓,然後對這牆壁痛哭,說:“東樓啊,你放心去吧,在你吃牢飯的時候,你**的三千佳麗,姐會為你代為照看的……”
“嗬嗬……”想著想著,我居然傻笑了起來。我的腦子裏,總是有著許多奇奇怪怪的想法,這使得我注定不是個甘於安定的人。
不過,事實證明,我多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