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夫圖申科的話和這個真是的故事,告訴我們寬容和愛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它不僅化解了那麼深刻的仇恨,還將愛種進了所有人心中。仇恨永遠不能對抗仇恨,隻有寬容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恒的真理。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仇恨中,隻有忘記仇恨,才能心理平衡、解脫自己。你寬恕了,你的怨恨、責怪、憤怒就沒有了,生活才能回複平靜,生命才能照進陽光。
13.善良花開代代香
良言心語:感恩是一種心理回報,不僅在於尊重施惠者的愛心,同時,受惠者從中接受助人為樂的道德熏陶,從而傳承這一道德良心,以維護社會道德普遍價值,促進社會的和諧。
人性中蘊藏著一種最柔軟,但同時又最有力量的情愫,那就是善良。善良的品質不是人人都具有的,但卻人人都能感受得到它的存在。
善良是什麼呢?它是酷熱中一股清涼的風,它是嚴寒裏一團溫暖的火,它是青黃不接別人悄然送來的一擔糧食,它是久旱不雨從天而降的甘霖,它是你窮困潦倒時沒有署名的一張彙款單,它是你富甲一方時的一句忠告,它是你失意時幾句真誠的安慰,它是你得意時一串逆耳的話語……甚至,它隻是一個溫暖的懷抱、一件件生活中的瑣事。
2010年1月9日,沈陽軍區空軍嫩江街幹休所的萬家一片喜氣洋洋。這家的二妹萬梅、五妹萬春春以及她們的丈夫孩子熱熱鬧鬧的一大家人,眾星捧月似的圍在一位104歲的老壽星身邊。
而令人驚奇的是老壽星與他們非親非故,不過是在他們家做過10年保姆,現今無兒無女的老人還早在1986年時,她們的父母發現79歲的老保姆孤苦無依,就把老人接到家裏贍養。如今,20多年過去了。父親母親已經去世,但他們姐弟5人以及他們的孩子仍然在無微不至地照顧老人。
麵對孩子們舉過來的酒杯,趙湘南老人熱淚盈盈,她說:“孩子們,我今天104歲了,這都是你們的爸媽,還有你們和你們的孩子照顧得好。我在你們家吃得好住得好玩得好,我遇上了世上最好的人。我萬萬沒有想到,我一個保姆,竟跑到主人家來養老了,你們的父母都不在了,你們還養著我……”
五妹萬春春給老人擦去淚花,說:“姨娘,別哭了,你心髒不好。聽話,不哭,照顧您是我們的責任,是爸媽交給我們的任務,您就是我們的老人呐……”
1955年,部隊軍官萬基的妻子馮若夫生了個兒子,加上前麵的兩個女兒,他們現在有3個孩子了。馮若夫說:“這回真的帶不了了,我還要工作呢。”
一年後,經朋友介紹,已經年近50歲的滁州人趙湘南女士走進了萬家當保姆。她讀過私塾,正對馮若夫的心思,她希望有個文化人到家裏來當保姆。
從那天開始,趙湘南給萬家帶孩子燒飯,處理家務。而在這一天,萬基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批評她。起因是,趙湘南做好了午飯,就按照在私塾館裏學的禮數,叫道:“大小姐、二小姐,開飯了。”萬基聽了,覺得非常刺耳。他闊步走進餐廳,麵帶微笑,卻是一臉莊重地說:“老趙同誌,我們共產黨人不講主仆關係,她們都是你的孩子,以後,你叫她們的名字就行。而且,你在我們家裏也不要客套,記住了,你不是我們的仆人,你是我們的同誌,是我們的姐姐。”
真就像萬基說的那樣,全家人待趙湘南跟自己的親人一樣,吃的、穿的、用的,全是一樣的。時間長了,趙湘南真就覺得萬家是自己的家了。她比馮若夫大18歲,兩人姐妹相稱,關係特別好。她自己一生沒結婚,聽到孩子們每天奶聲奶氣地叫她“姨娘”,心裏頭那個甜呀。她常對外人說,我妹妹的孩子就是我的。
在三年困難時期,孩子們吃不到好東西。趙湘南手巧,她用澱粉加糖和成麵,然後用瓶蓋子壓出餅幹的樣子,給他們烤著吃。孩子們摟著她的脖子叫“姨娘”,他們好久沒吃到餅幹了。
以後,因公務萬家不斷搬家,但趙湘南呢,也一直地跟著像是一家人。到了1966年,也就是趙湘南在萬家工作的第10個年頭,部隊有令,幹部家不許雇保姆。萬基沒辦法,隻好讓趙湘南暫時離開。
趙湘南跟著新的雇主去了鄉下,但她經常給馮若夫寫信,說她太想孩子們了,尤其是三女兒青青。萬基也經常告訴妻子給老人家郵錢郵東西。真就像萬家的老人一樣,趙湘南時時刻刻被萬家老少牽掛著。1986年,後來的雇主也因為生活困難辭掉了她。趙湘南回到了自己的小房子裏。她想念萬氏一家,想念她帶大的5個孩子。就在這時,馮若夫帶著孩子們來看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