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9章 要有沉得住氣的大將風度(1 / 2)

凡成就大事者必有大氣度,氣,氣質;度,大度。古往今來的名人、偉人具有了氣吞山河的大氣度才能夠臨危不亂、克服巨大的困難獲得常人無法實現的大成就,我們也許無法和他們相提並論,但是卻可以學習他們來提升自己。

氣度不僅是與生俱來的,更是後天培養的結果。無論是社會環境還是家庭環境抑或是學校環境等等,都是影響人的重要因素。

氣度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灑脫;氣度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豁達;氣度是“千金散盡還複來”的慷慨豪情;氣度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的浩然正氣;氣度是“豈依地氣暖,自有歲寒心”的高潔心誌;氣度是“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遠大抱負;氣度是“寵辱不驚,看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空中雲卷雲舒”的鎮定自若;氣度是麵對不義之財“我自巋然不動”的淡定從容;氣度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著堅毅;氣度是“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起地球”的雄心壯舉,氣度是“犧牲我一個,還有後來人”的無私無畏;氣度是“我不下地獄,誰下地獄”的奉獻精神。

話說東晉宰相謝安正和客人下棋,有人送來了前方捷報,謝安看了一連,默默無言,放在一邊,目光重又回到棋盤上,客人忍不住問道:“前方戰事如何?”謝安淡淡地說:“哦,孩子們打仗打勝了”。這一仗就是曆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淝水之戰,此戰關係到東晉王朝的生死存亡,而謝安麵對如此喜訊,卻表現得泰然自若,不能不讓人佩服他喜怒,不行於色的大將風度。

諸葛亮失街亭後,司馬懿引大軍向西城而來,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士兵也不多,守城不可,逃又不能,深陷險境,他卻吩咐手下四門大開,自己帶兩個小童上城樓焚香彈琴,司馬懿帶大軍來到城下,仰望城上情景,疑惑不已,諸葛亮還在那裏悠然自得的彈琴,司馬懿越發覺得可疑,心想諸葛村夫這麼做必有詭計,城中肯定有埋伏,於是讓前軍作後軍撤兵了,等明白過來時也隻能仰天長歎了,諸葛亮臨危不亂、出奇製勝,其智謀其氣度令後人景仰。

佛門講究的清心寡欲,是一門做人的學問,這種學問亦是一種做人的藝術!或許,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清心寡欲有了些對世事漠不關心的偏激,好像一般人所能為,但仔細想想,清心寡欲中正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度在。

與人相處,常常在看似小事上有了摩擦,爭執,爾後釀成令自己都後怕的結果。當然,人在不同的場合有不同的角色:父與子,上司與手下,朋友之間……在不同的角色中持有不同的態度,因而有了冷靜與魯莽之分,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種人,在一般人看來應該計較的時候,他卻一笑而過;在一般人看來“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時候,他卻平心靜氣。這就是氣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