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那些話,那和尚立即起身告辭,說是明天魏姓刺史來後,他自然還會再來,接著是轉身就走,本王留之不及,他就快步向外,出了王府……
正因為如此,本王堅信今天魏刺史一定會如期前來,故而吩咐下人,若是魏刺史求見,務必立即請他進來。
本王用過早膳,就盼魏刺史前來呢,沒想到等到這時,魏刺史才現身而來。隻是那和尚……
李隆基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見門人前來通報,說是昨天那個瘋瘋癲癲的和尚,現在又在門口求見。
李隆基一邊忙令門人請那和尚進府,一邊與魏刺史起身迎接這種能通鬼神、法力高強的世外高人,當然比一般官吏更為重要,所以這才讓李隆基親自降階而迎。
等到李隆基與魏刺史見到門人領著一個袈裟破舊的和尚搖搖晃晃進來的時候,魏刺史使勁地眨了眨眼睛,等到他看清來者何人時,立即躬身上前,非常虔誠地說道,原來是活佛在世啊,魏某這廂有禮了……
李隆基見狀,非常驚疑地說,哦,魏大人,原來你們認識啊,怪不得他說你今天前來,你今天就如約而至呢!
李隆基話外之意是,你們兩個,是不是早就串通一氣,在本王麵前演的雙簧戲啊?否則那裏會有這麼湊巧的事兒,昨天他一個破和尚說將有一個魏姓刺史前來,而你今天果然已到!
魏刺史連忙解釋說,哪裏哪裏,下官與這位高僧活佛素不相識,隻是昨夜夢中相見……
然後就將他來拜見李隆基的來龍去脈簡單講了一遍,特別強調說,那個夢中告訴他“骷髏王骷髏王,沉睡千年冤氣長。白骨累累幾十萬,化作異形現廟堂。欲要氣散人安寧,速找李氏潞州王……”的和尚,和眼前的這位高僧,那是一模一樣的!
李隆基聽魏刺史這樣一講,那當然是更加吃驚:難道這位半瘋不癲的和尚,當真是活佛在世不成?諒他魏刺史也不敢胡說亂扯、欺騙本王啊!
正當李隆基與魏刺史驚疑之時,那個和尚卻仍是大大咧咧地說,貧僧光頭一個,你們兩個就別老給我一個出家人戴那麼高的帽子啦!什麼活佛高僧的?貧僧根本就是一個不入流的修行之人而已!
魏刺史瞪大眼睛驚奇說,這還不算高僧啊,未卜先知、能探夢機,入得下官之夢、解得黎民之厄,這不是活佛又是什麼?
那和尚卻一本正經地說,法術法術、法在術上,法為大道、術為小技,貧僧也未懂得什麼佛門妙法,隻不過是修得些雕蟲小技耳,比起佛門大法神通,那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何以稱得上是活佛高僧?嗯,我想起來了,貧僧當年好像還有一個“三天和尚”的法號,嗯,好像就是叫做三天和尚,你們嫌稱呼我為和尚不方便的話,就叫貧僧“三天和尚”好了……
三天和尚?李隆基與魏刺史相視無語,真沒有想到這個和尚竟然取了這個稱號!於是他們口稱“三天大師”,連忙請其上座看茶。
一盞茶盡,三天大師就開門見山地說,這位想必就是魏刺史吧?貧僧知道刺史轄下怪事連連,為何不早點兒向上具表呢?
魏刺史自是額上汗出,連連表示是自己失察。
李隆基卻是對自己的事甚為焦急,即而請教道,三天大師啊,你說本王夢屍不吉,將有何難、如何化解啊?
三天和尚笑道,哈哈,貧僧不是昨天就給大人講過了嗎?遇到貧僧,自然就會化危解厄、遇難呈祥,這事兒就包在貧僧身上了。而且這事兒與魏刺史所遇到的怪事甚有牽連,所以這才請兩位到場後再說。隻不過嘛……
李隆基立即急切問道,隻不過如何?如果需要做什麼法事,比如水陸道場什麼的,請大師盡管直言。魏刺史治下的怪事,本王已經知道了,還請大師大發慈悲、以民為重啊!
三天和尚忽然鄭重地說,既然這樣,貧僧也就直言無諱了。造化如此、天道循環,無可奈何啊,還請大人速速安排車馬隨從、多帶幹糧飲水,並且要帶上過夜的一應物什,另加利鍬多把,隨貧僧去一個地方,到時兩位大人自然就會明白了。
說罷此言,三天和尚立即起身,看著李隆基說,事不宜遲,貧僧昨天已經見過大人,加上今天,已經兩天,隻剩今天大半天與明天一天時間了,否則過期不候啊這就是貧僧自號三天的原因!
三天和尚,原來是這個意思!隻不過,不知道在此之前,他是幹什麼的,三天以後,他又將去何方?
李隆基不敢怠慢,立即吩咐下人準備車馬飲食,再加帳蓬若幹,特別是利鍬快鏟等等,很快就帶著一幫隨從,登上馬車,按照三天和尚所說的方向疾馳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