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哈,看來這位長官還是懂得不少野史雜事兒的!要不是你提醒,老夫這個腦袋還真想不起來這事兒,經你這麼一說,真是有些像獄暴!誒,老嘍!”鄭興初聽劉老大這樣一說,也是不禁笑道,“那朱明一朝,特別是洪武與永樂之年,最是痛恨和擔心有人謀反,甚到不惜大興文字獄,所以當時正史不正、野史不野,很多東西正史史官不敢亂記,害怕一不小心惹火燒身、禍及滿門,故而野史叢生,並且多為信實。而獄暴一事,在明朝野史中,確實是記載不少!其實不但有獄暴怪事,在明朝野史中,還記載有軍暴異聞呢!”
“嗬嗬,看來鄭老先生知道得比較周詳,劉某班門弄斧了!”劉老大說,“劉某隻是當年聽那些評書藝人稍稍提到過獄暴而已,其實對那種怪事是知之甚少,更是沒有聽說過軍暴是怎麼回事,還請老先生給我們簡單講講嘛!”
“對呀對呀,老先生你就講講唄,特別是軍暴是咋回兒事,也好讓我們也注意一下,不要在我們國軍當中發生軍暴!”小李兄弟熱切地望著鄭興初。
“哈哈,你們幾個不要老夫的老命嘍?那好吧,這種怪事兒老夫當年確實也看過不少野史軼事的,權當閑聊亂侃!”鄭興初招呼大家重新坐在地上,就緩緩講了起來。
因為老朱家打下萬裏江山,建立大明朝以後,和曆代帝王一樣,都想一統萬世、江山永固,所以最痛恨的事就是有人造反謀逆。
朱重八和其後人,怕人私下串通一氣、危及江山,自然就需要有官衙專門負責此事,所以東廠、西廠、錦衣衛那一套東西,全都應運而生了。甚至包括文字獄那一套,在明朝弄得也是風生水起。
這樣一來,朝野上下人人小心,弄不好被人安個謀反的罪名,那就有冤無處伸了這種事兒就算是告到皇帝那裏,也肯定是寧可錯殺、不可錯放的!
再加上當時文字獄特別厲害,正史史官們個個曲意逢迎、不敢正書,所以明朝曆史極不可靠。反倒是野史雜記一類的東西,比較豐富翔實。
有關這一點,就連明末大家蝶庵居士就曾說過“有明一代,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故二百八十年,總成一誣妄世界……”
這樣的結果就造成了無數的冤獄錯案,很多人被無辜卷入謀反大案之中,上告無門、負屈銜冤,大牢之內,多是等待開刀問斬、甚至是身被淩遲、禍及子孫的“謀逆”死囚。
老夫年輕之時,曾經看到過一本明朝獄吏所寫的《明獄錄異》的野史雜書,其中就講到了大明永樂年間,關押死刑重犯的大牢之內,就發生了獄暴怪事。
據那《明獄錄異》記載,明永樂年間,大牢之內近百名涉及謀反的死囚,一個個連稱冤枉,說是自己根本沒有謀逆的言行。隻是這種大案無人為其鳴冤,數次草審之後,就等秋後開刀問斬。
在離執行斬首一個月前,晚上夜靜更深之時,大牢之內突然有一個漢子仰天嘶叫起來,好像拚盡了渾身的力氣一樣,一陣怒吼撕心裂肺、驚天地泣鬼神,眨眼間怒吼頓止,那人也是氣絕倒地。
更為驚異的是,那人剛剛倒地,整個死囚大牢之內,近百人全部像他那樣,齊聲嘶叫怒吼……
那個場麵,當然是讓人驚恐萬狀、魂飛魄散。平時猶如牛頭馬麵、凶神惡煞的獄卒們,一個個麵如土色、渾身顫抖。
近百人齊聲怒吼狂叫之後,一個個口吐白沫、倒地不起。直到獄頭引來大批軍士前來,獄卒們這才打開牢門進行察看。
隻是,那些狂吼怒叫的囚犯們,早已是氣絕身亡、魂魄離體久矣。
一下子近百人死在牢中,而且全是有謀反罪名的囚犯,這當然是件大事。獄方層層上報,沒有人敢扣案作主,故而一直驚動到皇帝那裏是不是有人殺人滅口、妄圖僥幸漏網啊,畢竟近百謀反之徒死在牢內,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過去的。
後來,明成祖朱棣親自派來心腹重臣,著手調查此案,看看是否有人從中作梗。
那位大臣知道事關重大,先將當時的一幫獄卒、獄吏抓了起來,一個個嚴刑拷打,非要逼他們說出指使之人不可。
隻是,雖然一幫獄卒、獄吏有受人錢財、為人消災的嫌疑,但那近百名死囚身上並無任何刀槍之傷,甚至連條鞭笞的痕跡也沒有,又經仵作查明,死囚體內未曾中毒,所以一時也查不出真正的死亡原因那幫獄卒、獄吏深知此罪甚大,當然是寧受酷刑,也不敢承認是自己受賄害人的,更何況他們確實也並沒有那樣做。
眼看此案一直無解,那位大臣無法向皇上交待,自然是心急如焚、慌作一團。
自古以來就是饑不擇食、寒不擇衣,慌不擇路、貧不擇妻。那位大臣隻怕皇上見怪,一時心急如焚,自然就無計可施問鬼神。
好在當時佛道兩教甚為興盛,其中不乏高僧名道之人。那位大臣於是就秘密請來一位在當時頗負盛名的道長,向其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