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點石成金的秘密(1 / 1)

知識導航

大家可能都聽過“點石成金”這個詞語,原來的意思是指仙人把石頭變為黃金,後來比喻為修改文章時稍微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也指對人稍作指導,就可以讓他幡然醒悟。在這個詞語裏麵,“石”就是石頭,“金”就是黃金、金子。在自然界,石頭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和碳酸鈣,還包含了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的化合物。金屬於金屬元素,單質通稱為“黃金”,十分貴重。

其中有一種石頭叫作礦石,可以用來冶煉和提取各種金屬,包括黃金。但是不可能將整個金礦冶煉為黃金,因為金礦中必定會有非常多的雜質存在,而且大多數的石頭裏含有的是鈣、碳、氧元素而不含金元素,即使產生化學反應,金屬的種類也不應該發生改變,所以不可以把石頭變成黃金。金是無味道的,密度相當高,而且是非常耐侵蝕的金屬。它也是所有金屬中延展性最高的,1克的金可以打成1平方米的薄片,甚至可以被打薄至透明。因其延展性好,所以時常被打成金箔,用於塑像、工藝品等的裝飾貼金,甚至還可以入藥。

知識拓展

傳說,晉朝的旌陽縣曾經有一個叫許遜的道法高深的縣令,能夠施符作法,替人驅鬼治病。百姓們見到他就像見到神仙一樣,漸漸地喜歡稱他為“許真君”。有一年,由於收成不好,農民們繳不起賦稅。縣令許遜就叫大家挑來許多石頭,然後用手指輕輕一點,就將石頭變成了黃金。他施展法術點化成的這些黃金,不但補足了農民們拖欠的賦稅,而且還有剩餘,使大家過上了富足安定的生活。成語“點石成金”就是從這個傳說故事而來。

金雖然是人類較早發現和利用的金屬,但是由於它非常稀少和珍貴,所以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五金之首,有“金屬之王”的美稱,顯赫地位更是幾乎永恒。人們喜歡用黃金作為金融儲備、貨幣和製作首飾等,直到現在還是財富和華貴的象征。點石成金到今天還是一個神話,因為涉及新物質的生成,所以以現有的科學技術是根本實現不了的,也沒有相應的方程式作為參考。否則,在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早就遍地黃金了。雖然點石成金在今天還是一個神話,但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團隊就發現了一種吃下自然界中的劇毒液體氯化金後就能排泄出24K純黃金的細菌。這個發現轟動全球,因為這可能會改變貴金屬黃金目前在世界上居高不下的價格,同時也預示著“點石成金”的真實存在,但是人們現在甚至以後都無法把普通的石頭直接變為黃金。這個研究團隊將這一研究稱為“微生物煉金術”,這種微生物就是“耐金屬貪銅菌”或者稱為“煉金菌”。據稱,耐金屬貪銅菌可以在充滿氯化金液體的環境中生存,並能把氯化金液體吃下去一星期後,“消化”排出24K的純黃金。但是要建造龐大的“煉金設備”,需要付出極其高昂的代價,甚至得不償失。所以,這項研究需要人們的慎重思考和省思,不可以冒然地進行“微生物大量煉金”。

知識解碼

煉金術

煉金術是中世紀的一種化學哲學的思想,其目標是通過化學方法將一些基本的金屬轉變為黃金,製造長生不老藥等,但是現在的科學表明這種方法幾乎是行不通的。19世紀以前,煉金術仍然沒有被科學證據所否定,現代化學的出現才使人們對煉金術的可能性產生了懷疑。

西方的煉金術可以追溯到希臘時期,最早的煉金術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佐西默斯相信存在著一種物質,能魔術般地使金屬出現人所企望的變化。當時的煉金術士認為,金屬是活的有機體,可以逐漸發展和演變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公元3世紀,埃及的僧侶赫爾墨斯,作為一個有名的煉金術士,受到了人們普遍的尊重和敬仰,被看作可以和埃及的月神溝通的“神人”,後來也確實被慢慢地神化為“偉大的赫爾墨斯之神”,以至於他的名字也在最後直接演變成了“煉金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