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鹽稅(中)(1 / 2)

禦書房裏,乾光帝手裏拿著顧仲安的奏折,久久沒有放下。

人人都想坐上這個位子,可是又有誰知道,別說什麼千古明君了,就是純粹當一個不過不失的安分君王,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登基十幾年來,每天也算是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可是國家仍然沒有發生什麼大的變化。當然,天下基本太平,百姓安居樂業,綜合國力在穩步的上升,這對於一個朝代,一個帝王來說,勉強也算得上是能夠讓人津津樂道的了,但是,在史書上卻也沒有什麼值得好特別提起的。

乾光帝的父親,也就是先帝乾元帝,就算得上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帝王,他而立之年就一舉平定西北塞外的叛亂,讓西漠汗王大大傷了元氣,使得整個邊境,直至中原都能夠太太平平幾十載,從而作為一個很有建樹的君王而留名青史。乾光帝自己也是有著雄心壯誌的,起碼要超越他的父親,但是,自己已屆不惑之年,卻還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政績。雖說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但說實話,又有幾個人能記得守成之君呢?

鹽稅可以說是國之根本,一直被牢牢控製在朝廷手上,隻是不同產鹽區的資源﹑運輸﹑生產條件都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有些地方其實根本不能給國庫帶來多麼大的收益,而且還常常有灶戶不堪重負,冒死逃跑的現象。那些相應鹽場的供應區域,鹽價也太高,進一步衍生了百姓離散,田地荒蕪的不利局麵。而且那些田地好些還是良田,更重要的是,離西北距離都不遠呢!西北……

而作為顧仲安,這個折子上得不可謂不冒險,鹽業關係到多少權貴商賈的利益,這件事處理得好了,將利潤做大,人人有份,升官加爵是肯定的,就是拜相封侯也不是不可能!但若是處理的不好,引起了各方勢力的反彈,別說自己的仕途,就是一門家小的性命也是堪憂!

如果是以前,顧仲安是一定不會這麼做的,這項改革的確是造福百姓福祉的好事,也一向符合顧仲安這樣的讀書人心中那兼濟天下的憂國憂民情懷。但是造福百姓有很多種方法,做一個不貪腐而又相對公正的父母官,就是一個很好的途徑,用不著這樣拿自己的性命去冒險。

每個男人心中都是極其渴望權勢和美色的,但如果有了更值得去珍惜或是舍不得的東西,男人們也是會放棄或是克製這些男性本身最原始的獸性和獵奇性。很多時候放棄一樣東西並不是因為不喜歡,也不是因為舍得,隻不過是兩害相權的較量,孰重孰輕的衡量。

如果是從前……但是這個世界沒有如果。從顧仲安意外的考取一甲頭名的狀元那一刻起,從戲劇般的被賜婚,成為郡馬爺的那一刻起,這種潛伏在所有男性骨子裏的那種征服世界的野心,就被無限的挑起,一發不可收拾。既然有了支點,為什麼要放棄能夠撬動地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