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在寫折子的時候就特別強調了一點,不需要太多的部隊,萬人足矣。這樣的保證無疑是在打消康熙的顧慮。而且這支海軍還可以讓大阿哥胤褆帶領,也省去了康熙的無限猜忌,胤禛表示他隻想管理商人這一塊。
而且胤禛還無恥的向康熙索要人才,說兒子太小了,需要人幫襯,皇阿瑪讓我挑選兩個兄弟幫幫我吧。
第一個折子通過後,胤禛立刻遞上去了第二個折子。
第二個折子表述的東西同樣讓康熙很滿意。
折子上寫道,修建國家電廠,所需人力,資源等全部有他操辦,可以和日本、朝鮮等海外國家開展精誠合作,我們出技術,他們出人,出資源,不聽話,我們的海軍可以去轉上兩圈,他們打不過來,但是我們的海軍可以想去就去想走就走。就是要欺負他們,這個可以有嗎?
胤禛還寫到,如果這個模式可以有,那麼我們還有很多技術和他們合作,但是最具有戰略意義的就是修建鐵路。
一旦鐵路開始建設,那麼掠奪他們的資源就易如反掌了。
關於鐵路,整個大清誰都沒有胤祉懂的多了,因為鐵路的技術研究一直都是他在做,這方麵可以說是權威,珺瑤都比不了的。
康熙立刻叫來胤祉詢問鐵路的事情。
讓康熙沒想到的是,鐵路別看是兩個字,但是裏麵包含的技術卻是方方麵麵的。鐵軌的鋪設,蒸汽機的動力裝置,等等。胤祉鼓搗這些東西,康熙是知道的,他還真沒在意這些。
但是康熙沒想到,胤祉能做出這些東西來。
康熙:那麼先修一條鐵路給朕看看。
胤祉苦笑了一下說道:皇阿瑪這談何容易啊,兒臣目前還有很多技術難關沒有攻破呢,雖然關鍵技術我們都有了,但是修建鐵路涉及到的方方麵麵我們還略有不足,就拿鋼鐵大規模的煉化這一項,我們雖然有鋼鐵冶煉技術,但是大型的冶煉鋼廠在大清卻沒有一個。
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修建一條最小段的鐵路最快也要一年。
康熙:一年?可以等啊,先讓朕看看成效,如果值得,在大力發展嘛。
胤祉:皇阿瑪,兒臣隻是喜歡研究技術,至於修建鐵路的事情還是交給四弟吧。他就喜歡修路。這是他的強項嘛。
康熙哈哈大笑道:說的在理。這個可以有。
讓胤禛沒想到的是,兜兜轉轉自己還是回到修路這一行了,難道這輩子就和修路幹上了?
胤禛選擇的是天津到京城的鐵路,不為別的,就是為了運煤。發電用的。走海運運煤成本低廉多了。胤禛也是沒辦法,電廠可不是說建立就建立的,都說萬事開頭難,籌建工作就夠胤禛忙乎的了。
胤禛甚至還取得了太子的支持,胤禛他們越是在這方麵折騰,越說明他們沒有野心。太子也樂意給他們這樣的回報。
而對胤禛支持最大的還是孝莊留下來的勢力。他們都被珺瑤安排在了沿海口岸,這對胤禛的幫助尤其明顯,最起碼,他們都是自己人,沒人給他使絆子。
康熙三十三年,胤禛建立了四海商會。第一個項目就是修建電廠。為了節約成本,最先修建的全部是港口城市。港口城市開始快速的發展壯大,吸引著更多商人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