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3章 花的顏色(20)(1 / 3)

在取消台灣之行後沒幾天,有人來找我們商量事情。我們極為同情地傾聽對方的敘述,盡我們所能地予以開導、規勸、安慰。對方終於漸漸情緒穩定下來,找出自己要走的方向,最後他說:

“假使今天沒有和二位商量,我本來已經打算要帶著孩子,開車從崖上衝下山穀。”

我不由得凜然而栗。

假使我的父親身體健康,這時候我們正在台灣;假使我們去了台灣,這人想必已帶著兩個孩子開車衝下山穀了。

這事再度使我感到人與人的關係是何等的緊密。此人和我的父親隻是泛泛之交而已,以他的立場而言,隻是一個普通的老人生病,和他沒有什麼關係,但換個角度說,我父親的病危救了他一家三口的性命。

那時我深深覺得我們絕不能斷言“我是獨自活下來的”、“我絕不會麻煩別人”、“我不需要人們的幫忙”。不論對任何人,我們都該抱持謙和誠懇的態度。完全陌生的人也可能突然變成關係密切的人,更何況親人師友,關係更加深刻、複雜,不是我們所能預知的。人雖微小,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可能影響許多人的命運。

人雖微小,但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可能影響許多人的命運。

隻差三度

在東亞國家中,日本是一個蜂蜜消費大國,然而,本國的蜂蜜產量卻一直上不去,原因是土生土長的日本蜜蜂不善采蜜。為了增大蜂蜜產量,有人引進了采蜜高手歐洲蜜蜂,期待它能創造奇跡。

然而,歐洲蜜蜂引進不久,卻遭遇到蜜蜂的天敵——大黃蜂的大舉進攻,它們成群結隊而來,殘忍地殺死所有成年蜜蜂,然後把尚處在幼年的蜂蛹擄去,給它們的幼蜂當美餐。這樣,歐洲蜜蜂的引進計劃遭到慘敗。

雖然引進歐洲蜜蜂失敗了,可人們並未因此放棄,他們把注意力重新移向了老朋友——日本蜜蜂。同樣是受到大黃蜂的生命威脅,歐洲蜜蜂絕跡了,日本蜜蜂卻安然無恙,這一切是為什麼呢?

帶著巨大的疑問,人們找到了一個日本蜜蜂的蜂巢,細心地觀察,終於發現了日本蜜蜂對付大黃蜂的獨特辦法:大黃蜂對蜜蜂發動襲擊時,先派了一個信使出來偵察,想打探好虛實後再集體出動。當大黃蜂的信使飛到日本蜜蜂蜂巢確定方位、標出記號時,蜂巢內的數萬隻日本蜜蜂發現了這個不速之客!它們很快傾巢而出,飛到大黃蜂的身上,眨眼間就裏三層外三層裹緊了它。人們想象著悲壯的一幕:數千隻蜜蜂把它們體內的毒刺刺入大黃蜂體內把它毒死,然後自己也隨敵人死去!因為蜜蜂的毒刺沒有了蜜蜂也就活不長了。

可是,這一幕並沒有發生,相反,蜜蜂們不斷同時扇動著翅膀,形成巨大的嗡嗡聲。過了十幾分鍾,奇跡發生了:大黃蜂在群蜂的包裹下漸漸失去了活力,不再掙紮,最終死亡!這不禁讓圍觀者目瞪口呆。

原來,蜜蜂雖然弱小,它的生命極限溫度卻比大黃蜂的高3℃,即49℃,而大黃蜂的為46℃。當大黃蜂信使來打探時,日本蜜蜂知道隻有把它殺死才能避免滅頂之災,而又不能同對方硬拚,於是采取了最聰明也最危險的一招:它們集體合圍大黃蜂,利用扇動翅膀產生的熱量使大黃蜂的體溫上升,達到46℃,前後過程持續十幾分鍾,這樣,恰好使大黃蜂體液沸騰而被熱死,同時又使自己的體溫始終保持在49℃以下,從而成功地完成了自救的目標。

日本蜜蜂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戰勝了大黃蜂,保存了群體。而它們所憑借的,竟是看似微弱的3℃的極限體溫優勢。與之相比,人類卻有著好大喜功和盲目樂觀、盲目悲觀的天性:看到優勢明顯就興高采烈,急躁冒進;優勢微弱則陷入悲觀,甚至過早放棄;而在麵對不太大的困難時,又容易將其誇大,產生畏難心理,使原本充足的信心走向崩潰——對比小小的蜜蜂,我們是否該深刻反省?

即使優勢微弱,結局也會完全不同——看了日本蜜蜂的故事後,相信人們對自身會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即使優勢微弱,結局也會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