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and 楔子(1 / 3)

傳說

每一個世界

最終都會劫滅

重入輪回。

在那一天

一隻美麗的雪妖

會從雪原深處走出

為絕望的世人

跳起

葬天之舞

詩夢長安

這個故事曾被我命名為《妖氣長安》。

因為,我想書寫我夢中的盛唐。

盛唐是我們所有人心中,一場繁花落盡的夢。

她以天山明月為眼睛,以曲江詩酒為風骨,以霓裳羽衣為華裳。

長安,卻是她的靈魂。

每一個民族,都曾有一個記憶。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夢想。

我們的記憶,我們的夢想,便是長安。

長安。

長安在哪裏?

隻需沿著夢中那盎然的古意,你便會走到長安。

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

長安。

提馬灞橋上,吟鞭揮指,便是長安。三秦城闕,五津風煙,長安便在不遠。

它曾經是大地上最偉大的都城。

千年前,它沐浴吹淖掀蜆闖G旰螅諼頤敲蝸氳謀稅叮A⒂澇丁?/span>

隻要翻開一卷卷詩篇,隻要重聽一曲曲霓裳羽衣,長安曆曆風華,便全都湧到了眼前,化作繁錦十丈,紅塵萬裏,亂舞眼前。

江頭宮殿鎖千門的長安,萬國衣冠拜冕旒的長安,繡羅衣裳照暮春的長安!

這是我們記憶中的輝煌,這是我們夢中的繁華。

這繁華,凝聚了一千年的過去,賒欠了一千年的未來。

刻骨銘心。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長安。

對於王侯將相,長安是四夷賓服,是九天宮闕。

對於李杜王孟,長安是蒼茫明月,是曲江飛花。

對於我,長安是盛唐的靈魂,是夢想的都城。

曾一直在想,盛唐的長安城中,到底生活著、行走著徜徉著怎樣的人?他們身上到底閃耀著怎樣的光華?讓我們千載之下,如此慨歎。

後來我明白了,所謂盛唐氣象,最動人的一處,便是因為它不僅僅存在於帝王將相、李杜王孟身上。

每一個打馬邊陲的軍人,都沐浴著長河落日的光輝,吞吐著辟土開疆的豪氣。

每一個行卷長安的書生,都充滿了建功立業的渴望,懷揣著致君堯舜的夢想。

每一個遊吟曲江的詩人,都沾染了刻骨的風華,吟唱著宛如雲霞的詩篇。

他們或早已埋骨塞外,或一生白首青衫,或至死詩名未傳。但他們身上,也已打下了盛唐人物的深深烙印。宛如敦煌那斑駁陸離的長卷,哪怕最不起眼的一筆,也銘刻著千年不褪的色彩。

於是,那不再一個人的恢弘盛世。

而是一場上天刻意安排的聚會。

上天不知花費了多少苦心,讓這些濃墨重彩的人,彙聚到這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都城。

那不是一個人的霓裳羽衣。

而是一場繁華的天舞。

每一個人,都是舞者。

每一個人,都風華絕代。

重彩淋漓。

天舞華音

很早就曾說過,舞衣霓裳,詩酒明月,這是我眷戀一生的夢。

但這個夢太過於沉重,我踟躇多年,都未將之化於文字。

十年前,我構劃了我生命中的第一個世界,《華音》的世界。那時候,我沒有直接書寫這個夢,而是將那個世界放在了晚明,僅僅讓華音閣中,保留了一種對盛唐的固執追憶。

那是繁華不再的追憶,那是亂世到來前,對盛世的企慕與追緬。一直以為,華音的美,正在於此。但這種美也注定了格格不入,注定了鋪天蓋地的悲涼。

直到這一刻,我終於直麵這個夢境,開啟一個新的世界,書寫前所未有的瑰麗與奇偉。

在這個夢境中的長安,不僅是萬國來朝,九族爭聚的都城,還是一個神魔仙靈共存的世界。每個人都可以自由的行走,這自由超越了人世間的九州,也超越了三界眾生。

這場天舞的舞者,不僅僅是人。無論仙、靈、妖、魔,隻要來到這個世界,便能平等的分享這場繁華。用它們刻骨的愛與恨,將這場天舞裝點得更加燦爛。

這場天舞的舞台,從長安蔓延。它將橫跨大漠、雪原、神山、九幽。每一寸土地,都將用它瑰奇蒼茫的風物,將這場天舞烘托得更加宏偉。

我將窮極想象,展開這萬裏舞台,再無猶疑,再無保留。

讓那一輪盛唐明月,照花長安,照酒曲江,照亮了大明宮的龍池鳳闕,照亮了春江兩岸相思樓台,也照亮了玉門之外雲海關山。

讓那一場盛世天舞,舞落煙花,舞亂羽衣,舞罷了響徹梨園的絲竹笙歌,舞起了連綿數年的漁陽鼙鼓,也舞破了開天盛世那段滔天繁華。

明月照耀,天舞長安。

芸芸眾生,天地萬物,都是舞者,在這輪長安的明月下盡情綻放。

直到,舞破中原。

這是一場葬天之舞。

三、曆史與詩篇

這不是真實的盛唐,是一個人神共存,飛仙往來、神奇詭譎的夢境。

仙仗出於崆峒,王母降於瑤池。

這不是曆史,而是傳說,是詩篇。

這個故事裏每一處土地,都有神魔仙靈在自由徜徉,分享著這個浮世鼎盛的榮耀。

這個故事裏的每一個人物,都會對應一位大唐的詩人,傳承著他們燦爛的風華。

僅僅是美學上的相似,而不是履曆、性格或者外貌上的暗合。

李白的恣肆,杜甫的沉鬱,李賀的詭譎,義山的隱幽,都將在他們身上尋到點滴蹤跡。

或許,每一個民族,都會人站出來,為他們共同的記憶書寫曆史。

我,不想書寫曆史。

我隻想為深愛著這場夢中天舞的人。

拾起那一卷舞落的煙華。

天舞霓裳,詩夢長安。

隻要翻開一卷卷詩篇,隻要重聽一曲曲霓裳羽衣,長安曆曆風華,便全都湧到了眼前,化作繁錦十丈,紅塵萬裏,亂舞眼前。

江頭宮殿鎖千門的長安,萬國衣冠拜冕旒的長安,繡羅衣裳照暮春的長安!

這是我們記憶中的輝煌,這是我們夢中的繁華。

這繁華,凝聚了一千年的過去,賒欠了一千年的未來。

刻骨銘心。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長安。

對於王侯將相,長安是四夷賓服,是九天宮闕。

對於李杜王孟,長安是蒼茫明月,是曲江飛花。

對於我,長安是盛唐的靈魂,是夢想的都城。

曾一直在想,盛唐的長安城中,到底生活著、行走著徜徉著怎樣的人?他們身上到底閃耀著怎樣的光華?讓我們千載之下,如此慨歎。

後來我明白了,所謂盛唐氣象,最動人的一處,便是因為它不僅僅存在於帝王將相、李杜王孟身上。

每一個打馬邊陲的軍人,都沐浴著長河落日的光輝,吞吐著辟土開疆的豪氣。

每一個行卷長安的書生,都充滿了建功立業的渴望,懷揣著致君堯舜的夢想。

每一個遊吟曲江的詩人,都沾染了刻骨的風華,吟唱著宛如雲霞的詩篇。

他們或早已埋骨塞外,或一生白首青衫,或至死詩名未傳。但他們身上,也已打下了盛唐人物的深深烙印。宛如敦煌那斑駁陸離的長卷,哪怕最不起眼的一筆,也銘刻著千年不褪的色彩。

於是,那不再一個人的恢弘盛世。

而是一場上天刻意安排的聚會。

上天不知花費了多少苦心,讓這些濃墨重彩的人,彙聚到這個偉大的時代,偉大的都城。

那不是一個人的霓裳羽衣。

而是一場繁華的天舞。

每一個人,都是舞者。

每一個人,都風華絕代。

重彩淋漓。

天舞華音

很早就曾說過,舞衣霓裳,詩酒明月,這是我眷戀一生的夢。

但這個夢太過於沉重,我踟躇多年,都未將之化於文字。

十年前,我構劃了我生命中的第一個世界,《華音》的世界。那時候,我沒有直接書寫這個夢,而是將那個世界放在了晚明,僅僅讓華音閣中,保留了一種對盛唐的固執追憶。

那是繁華不再的追憶,那是亂世到來前,對盛世的企慕與追緬。一直以為,華音的美,正在於此。但這種美也注定了格格不入,注定了鋪天蓋地的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