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逆境時離不開正麵思考(1 / 2)

每個人一生的境遇,都不會事事順遂、如己所願。無論是在校園裏、職場乃至情場上……

偉大詩人屈原一生幾乎都處在種種不幸之中,二十多歲時曾經一度受到楚懷王的青睞,官至左徒,“入則與王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史記》),掌握著楚國的內政外交大權,是楚國統治集團炙手可熱的人物,真是少年得誌。與此同時他也難免受到了一些小人的嫉妒。比如令尹子椒、上官大夫靳尚和楚懷王的寵妃鄭袖等人都曾想方設法對他進行迫害。

屈原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子椒等人由於私下收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就想方設法阻止楚懷王推行屈原的改革方針,並且利用奸計對楚懷王和屈原進行離間。後來,楚懷王被秦國以會盟的名義囚禁,客死秦國。頃襄王在位期間,屈原一再遭到放逐,受到更嚴重的迫害。最後,秦國大將白起於公元前278年帶兵南下,攻占了楚國國都,憂國憂民的屈原,對國家的前途感到絕望,於同年五月五日投身汨羅江,以身殉國。

逆境總是有的,人生就是一場競技。也就是說人的一生都要麵對逆境的考驗,真正的強者能夠正確地看待逆境,坦然地接受逆境,冷靜地分析逆境。他們善於變壓力為動力,在逆境中不斷地充實和提高自己,一旦時機成熟,最終必然在逆境中化繭為蝶。正如波普所言,並非每一災難都是禍,早臨的逆境常是福。經克服的困難不僅教訓了我們,還對我們未來的奮鬥有所激勵。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然而,要是我們可以稍稍調整自己觀看世界的焦點與角度,嚐試在這些看似充滿挫折與沮喪的遭遇中,發掘出屬於它們的正麵價值,讓自己能保持積極的心態,麵對自己以後的生活,不較之我們放任自己在沉淪與怨聲載道中日複一日,要有益而開心得太多太多了嗎?天無絕人之路,暴風雨比起晴空萬裏,當然更能喚起人們的警戒心。從內心深處,我們會發現更多的耐心、毅力、勇氣以及意誌。即使我們確定已經沒有資源可以利用時,仍然可以再發掘出另外的力量。即使再糟糕透頂的狀況,也一定會有一條羊腸小道,引領我們通向生機盎然的通途!

依賴別人的力量是不夠的,希望是屬於你自己的力量——當你遭遇逆境時,希望讓你有力量反擊。希望是人類思想中積極、重要而且必需的一部分,希望不僅給我們力量,讓我們度過困境,更可扭轉逆勢。希望不僅讓生命變得容易承受,更讓它變成一場精彩的比賽,人人都想再打一次——贏得勝利!

我想,從著名發明家愛迪生的經曆中你可以得到深刻的體會。愛迪生為了發明電燈,所經曆的失敗連他自己都沒法數清。其中,尋找最合適的燈絲材料是最難的一關。他的助手在一次次的失敗後歎氣說:“唉,怎麼又失敗了呢?我們的工作太難了。”“不對!”愛迪生否定了助手的說法,他很樂觀地說,“通過這次工作,我們又增長了知識,因為我們知道了這個材料不適合做燈絲。”像愛迪生那樣,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從失敗的事情中我們也能找到收獲。換個角度思考問題,這是一位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心態。他們擁有積極的心態,懂得如何突出重圍,如何尋找突破口,尋找希望之光,進而擺脫失敗的困擾,走上光明的道路,最終轉敗為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