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我國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論來說明世界萬物的形成及其相互關係。中醫用五行來解釋生理病理上的種種現象。預測未來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來推算人的命運。
五行學說最早出現在道家學說中。它強調整體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運動形式以及轉化關係。如果說陰陽是古代的對立統一學說,則五行可以說是原始的普通係統論。五行學說是我國古代的物質組成學說,與西方的地、水、火、風四元素學說類似,但在偏重純科學的近代,這種集哲學、科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社會學等諸多科學於一身的理論,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研究,更談不上汲取精華和發揚廣大了。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中國西周末年,已經有了一種樸素唯物主義觀點的“五材說”。從《國語·鄭語》“以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和《左傳》“天生五材,民並用之,廢一不可”到《尚書·洪範》“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的記載,開始把五行屬性抽象出來,推演到其他事物,如跟五味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固定的組合形式。在戰國晚期提出了五行相勝(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勝(克)、生的次序固定下來,形成了事物之間矛盾、統一的模式,體現了事物內部的結構關係以及整體把握的思想。就在這個時期,《內經》把五行學說應用於醫學,這對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積累的大量臨床經驗,形成中醫特有的理論體係,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五帝》篇中記載:“……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其神謂之五帝。”
那麼,什麼是五行,曆史上又是如何詮釋“五行”的呢?
“五行”一辭,最早出現在《尚書》的《甘誓》與《洪範》中,在《甘誓》中是指“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洪範》中則指出“鯀矱洪水,汩陳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範九疇……鯀則殛死,禹乃嗣興,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五行”在《洪範》中已被明確為水、火、木、金、土,而且被認為是首要之事。在周幽王時,已將“五行”認定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基質。在《左傳》中也存在著“五行”,在這裏,他是被認為是“地之五行”與“五材”、地之生殖密切相關的。
“五行”是關乎自然的呈現與持續運作。所謂“行”,鄭玄注曰:“行者,順天行氣也。”而《尚書》提到的“五行”則具有一定的象征的意義——“行”。“行”所指稱的無非是一種自然的“運行”,是依循著本身之為呈現所固有的一種規則而持續地運動,是一種自然的作為。因此當鯀矱洪水時,帝要震怒,因為這是違反自然規律的作為,天命之降於禹,是因為禹因勢利導以治水,水性基本上就是流,阻流以治,自然破壞水性,壞了自然之性,定會引起天怒,因而也必導致人怨,是以夏啟伐有扈氏,認為所行之討伐是“惟恭行天之罰,左不攻於左,汝不恭命。右不攻於右,汝不恭命……”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的了解,“五行”意味著基礎物質;意味著萬物之宗。以上古人所雲,實際在表達一種思想:不順“五行”而行,則將如有扈氏與鯀般,為天命所棄絕!雖有點唯心之嫌,但也並非不無道理。遇事依循自然,因事而治,一定會比盲目胡為要來的順暢。
古代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接觸和觀察,認識到五行中的每一行都有不同的性能。“木曰曲直”,意思是木具有生長、升發的特性;“火曰炎上”,是火具有發熱、向上的特性;“土爰稼穡”,是指土具有種植莊稼,生化萬物的特性;“金曰從革”,是金具有肅殺、變革的特性;“水曰潤下”,是水具有滋潤、向下的特性。古人基於這種認識,把宇宙間各種事物分別歸屬於五行,因此在概念上,已經不是金、木、水、火、土本身,而是各種事物、現象所共有的可相比擬的抽象性能。
中國哲學史上的五行思想類別:“五行的各種意義上麵已經分析,為了清楚起見,再把這幾種意義綜合列舉如下:
(1)指五種行為原則,疑為荀子所持。
(2)指五種物性,如《尚書洪範》及周子《太極圖說》所持。
(3)指人類生活上的五種必須的物質條件,如《左傳》裏蔡墨所持。
(4)為分類學上的五種分類原則,如《呂氏春秋》所持。
(5)指借著陰陽二氣之流動而存在的五種“存在形式”,如《白虎通》及《黃帝內經素問》所持。
(6)指木材(植物)、火炎、泥土、金屬及流水。它們的象征意義分別為生機興發,活動或變化,孕育或培植,禁製與伏藏。此為蕭吉所持。
以上有關五行的六種意義,除(1)及(3)之外,若把其餘(2)(4)(5)及(6)這四項結合起來,才是陰陽五行思想中五行的完整意義。
五行物象歸類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色白青黑赤黃五位西東北南中
五時秋春冬夏長夏五氣燥風寒熱濕
五味辛酸鹹苦甘 五髒肺肝腎心脾五賊怒喜哀樂欲
五竅鼻目耳舌口五誌魄魂誌神意五養臭色聲味飲食
五欲欲臭欲色欲聲欲味欲飲食五聲哭呼呻笑歌
五液涕淚唾汗涎五元元情元性元精元神元信
五物鬼魄遊魂濁精識神妄意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五行說是以"金,木,水,火,土"五元為生成元(五個一組,五進製,五倍體)構造的五行(元)分形集(setsoffiveelements)的分形聯係或關係,從宏觀到微觀,從外(象)到內(藏-髒),從自然界到人體,五行(quinaries)-五季-五方-五氣-五化-五色-五味--五髒-(五)六腑-五官-五體-五誌等.我們可以容易地構造出陰陽,五行分形集,它們類似康托集(見鄧宇的"中醫分形集"<>已刊出).五行集的分維d=1.4650.
由陰陽集,五行集我們還能構造出統一化的陰陽五行分形集,其分維d=ln10/ln3=2.0959.它們是現代分形藏象,分形經絡理論的基礎.數理陰eq陽ep(=道=ep+eq=e=u)和哲學邏輯學,模糊數學,集合論數個科學定義和定量評判指標.其中e是能量,p是無序度,q是有序度,u內能新熱力學第一定律,普朗克的量子關係,德布羅意關係的引入(見鄧宇等的"陰陽的科學本質及數理化建構"<>1998,2:59-61).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五行相生(五材說):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銷熔生水;
水生木:水潤澤生木;
木生火:木幹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礦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剛勝柔,故金勝木;因為刀具可砍伐樹木;
專勝散,故木勝土;因為木樁可插進土裏;
實勝虛,故土勝水;因為堤壩可阻止水流;
眾勝寡,故水勝火;因為大水可熄滅火焰;
精勝堅,故火勝金;因為烈火可溶解金屬。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
金賴土生,土多金埋;土賴火生,火多土焦;火賴木生,木多火熾;木賴水生,水多木漂;水賴金生,金多水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