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此時的東方大陸上,正處於天下紛爭、群雄割據的時代,秦、漢、唐、元、明、清和匈奴七足鼎立,各國之間,相互征伐殺戮,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盡在東方大陸……
“你要習武藝,必須要有名師指點,一定要按部就班,循規蹈矩,修心養性,聖人之道務要勤習,要聽從師傅的教導,方才有望。”
小時候,龍淵的師傅這般對他諄諄告誡。龍淵這名字是師傅幫他取的道號,他本來叫什麼名字他自己也不知道,他隻知道,自他有記憶以來,自己就一直在道觀,跟師傅和師兄師姐們生活在一起。
那時候,龍淵才七歲。
龍淵每天過的生活就是上午跟師兄師姐勤練武功,下午聆聽師傅講授道家學問,晚上,師傅也會講講他自己過去的事,以及教弟子們一些做人的道理。
說起龍淵的師傅,那可就是大大的有名,每年不知要有多少帝王將相要登泰山前來拜訪他,隻不過他們都隻能徘徊在道觀門前,因為龍淵的師傅根本就不會接見他們,他已經隱居在泰山有三十餘載,誰也請不動他出山。
號稱“東方第一謀士”的無塵道長,年僅三十歲就開始輔佐漢武大帝劉徹,他用了十年時間幫助漢帝國發展經濟,改革內政,增強軍事力量,使漢帝國的經濟、軍事實力遠遠超過了其他各國;無塵又用了十年的時間幫助漢武帝開拓領土,縱橫寰宇,掃蕩諸國,為漢帝國打下了大大的疆土。
僅僅用了二十年的時間,無塵就把漢帝國締造成為了東方第一強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壯舉也是他幫漢武帝打造出來的,因此他也被譽為“東方第一謀士”,受到東方大陸上所有人的敬仰。
功成身就之後,無塵做出了令世人想不到的舉動,隻有五十歲的他,毅然決定歸隱山林,從此不再過問朝政。二十年間匆匆過去了,每年都有許多慕名人士前來泰山登門拜訪他,可是都被他一一拒之門外,漢武帝也曾經登臨泰山封禪,並有意再次請無塵出山,無塵破例見了漢武帝一麵,卻婉然拒絕了漢武帝的邀請,漢武帝對無塵的淡泊名利深深感到佩服,他親自在泰山之上,道觀門前,植了一株柏樹,以此作為對這位漢帝國老功臣的留念。
年近古稀的他,又再次做了一件令東方大陸為之轟動的事,七十高齡,創立天機派,宣布收徒。這件事在東方大陸被炒得沸沸揚揚,各國國君,紛紛將自己的皇子皇孫,送往泰山,希望無塵能收其為徒,而無塵卻偏偏撿了一些孤兒收為徒弟,並宣布要將自己平生所學之謀術,盡數傳於這些徒弟。
龍淵,就是這些徒弟中的其中一名。
……
“所謂‘百日練刀,千日練槍,萬日練劍’,一定要按部就班去勤加練習,刀快而利,一個練得不好,傷不了人反而傷了自己;槍長難熟,一個疏失,給敵人搶進,那就小命丟了不打緊,辱沒師門才真糟透!至於劍嘛……這是高手的神器。在我們天機派來說,以劍為名,便是以劍為榮,我們的劍法,可以說是獨步天下,練得精時,可以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嘿嘿嘿嘿……”說到這裏,無塵道長得意地笑著。
他的一幹弟子聽了,臉上盡是興奮之色,真想讓師傅馬上就傳授武功,好讓自己十步殺一人,獨步天下。
唯獨龍淵提出了疑問:“師傅,難道練武非要這樣不可嗎?練武隻有這一條路嗎?一定要百日才能練刀,千日才能練槍,萬日才能練劍嗎?為什麼一定要練習那麼多龐雜的東西?專心一致,練熟一樣兵器,不是更有效嗎?”
其實龍淵這個疑問在眾弟子中也有人想問,比如說大師兄雲浩,二師姐涵軒,他們也是心存疑問,但他們都隻是把疑問埋藏在心裏,沒有像龍淵那麼大膽,直接向師傅問了出來。
誰知龍淵剛問完,就被人劈頭蓋臉地怒斥了一句:“告訴你,渾小子,師傅的話不是你能隨便提出疑問的,知道嗎?”怒斥他的正人是三師兄成風。
四師兄承影也不懷好意地罵道:“五師弟,你小子以為自己可以教訓起師傅來了?你小子好大的狗膽,不挫挫你的銳氣,不知道什麼是長幼有序、尊卑之分、師徒之別!”說罷在龍淵額頭上重重敲了一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