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饒有興趣的接過圖紙,細細看了起來,開始的時候微微“咦”了一聲,說道:“嗬,蘇翔好大的手筆,一個生祠竟然要占地200畝,他當是建廟宇麼?”
可是接下去朱棣越看越是驚奇,不由自主的說道:“這個怎麼看也不像是祠堂啊。這個蘇翔還真以為自己無所不能?你看他設計的這個東西,古裏古怪的,這房子中間間距太短,後麵卻留了偌大一塊空地,完全不對稱嘛,哎,這空地上為什麼畫了個扁圓?這是要建個什麼東西?”隨即抬頭說道:“楊愛卿,說說怎麼回事?”
楊榮一笑說道:“皇上目光如炬,一眼便看出來蘇翔設計的不是祠堂了。蘇翔這張圖是按照西洋書院的規製設計的,他設計的本不是個祠堂,是個書院。”
朱棣此時已經大約明白了蘇翔的計策,原先的氣惱早就丟到了爪哇國去了,心裏反而暗暗讚賞。又問楊榮道:“蘇翔這樣做,那些鄉紳們豈能依他?”
楊榮說道:“皇上有所不知,原先建生祠鄉紳們出了五千兩,後來作為蘇翔同意他們建生祠的條件,鄉紳們又樂輸了五千兩給興化修路。蘇翔的圖紙出來後,鄉紳們便依著圖紙建祠堂,可是建著建著就發現錢已經跟不上用了,可是工程已經動工,總不能停下來,於是鄉紳們隻得再次進行募捐,一來二去的,為了給蘇翔建個生祠興化的鄉紳們竟然花了差不多兩萬兩銀子。結果祠堂建成後一看,怎麼看也不想個祠堂的樣子。鄉紳們心裏納悶,還以為蘇翔海外老家哪兒的祠堂就是這個模樣,又不好去問蘇翔。後來到了祠堂起工的那一天,鄉紳們便請了蘇翔來看。誰知蘇翔一見就問:‘你們不是說給我建了祠堂麼?怎麼蓋了個書院在這兒?’鄉紳們這下急了,都說:‘不是按著你蘇大人給的圖紙蓋得麼?怎麼就成了書院了?’蘇翔這才一拍腦袋,說道:‘怨我怨我,給你們圖紙那天事情太忙,一時不察竟然拿錯了,拿成了書院的圖紙。不過你們也是,看到圖紙不對,怎麼不來問一問,就這麼匆匆忙忙的建起來了?’”
楊榮的口才著實了得,一段故事說得活靈活現,可比朱棣看奏折要舒服多了,朱棣笑著問道:“這個蘇翔明明是自己故意,反而要倒打一耙,也真苦了那些鄉紳了。”可是看他臉上笑眯眯的樣子一點也沒有責怪蘇翔,替鄉紳抱不平的意思。
楊榮道:“蘇翔好歹也是個通判,對此情景鄉紳們又有什麼辦法?蘇翔都說蓋的是書院了,總不能硬是把祠堂的匾掛上去吧?不過蘇翔還是有良心的,他對鄉紳們說,建個書院可比建個祠堂的功德大,況且這書院本來應該是府衙出錢來建,既然如今是鄉紳們出錢,那這錢府衙會補給他們,不過現在府衙的錢也不寬裕,恐怕要等些日子。鄉紳們聽蘇翔這樣一說,哪裏還肯要錢,都說就當做了場功德,錢是萬萬不能要的。第二天,蘇翔便差人將興化書院的匾額掛了上去,還在書院前立了塊功德碑,將捐錢建書院的鄉紳名字刻了上去。”
“好好,這下這些鄉紳不會再想著建祠堂的事了。”朱棣哈哈笑道:“蘇翔此事處理的不錯,就是手段顯得不太光明正大。”
胡廣等人瞧著楊榮演戲一樣的輕鬆給蘇翔翻了盤,一時都覺得仿佛在做夢一般。朱棣看著胡廣等人還在發呆,便道:“胡愛卿、管愛卿,如今既然祠堂已經變成了書院,朕看這個蘇翔就沒有必要彈劾了吧,你們且歸班吧。”
胡廣、管文懋懵懵懂懂的回到了自己的隊伍,楊榮看著這一切心裏有種勝利的喜悅,同時也有一種失落,喜悅的是蘇翔終於勝利脫險,失落的是,這件事從頭至尾都在蘇翔嚴密的計算之中,就算沒有他們太子一黨幫忙,蘇翔也一樣的有驚無險,看來想要拉蘇翔入夥到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