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直抒達意不如出其不意,想要以“禮”服人,就必須巧妙地選擇時機。同一份禮物,在不同的時候送出,就會產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李鴻章的夫人要過五十壽辰,滿朝文武聞風而動、積極籌備。合肥一個知縣獲此消息後也激動不已,認為這是攀附李鴻章這棵大樹的最佳良機。
知縣和朝中寵臣之間的距離絕對是一條巨大的鴻溝,但知縣卻為自己尋找到了一個參加賀壽的充足理由,那便是他和李鴻章是同鄉。但知縣仔細一想卻又犯愁了:七品縣官要送多少禮呢?少了,拿不出手,更不會引起重視;多了,又送不起。無奈之際知縣請來師爺商議。
師爺寬慰知縣說:“這事好辦,一兩銀子也不用花,還保證讓您的禮品蓋住所有的人。”
祝壽那天,李府上下,熱鬧非凡,知縣通報姓名後來到李鴻章麵前,雙膝跪地說:“卑職乃合肥知縣,受人之托,前來給夫人祝壽!”李鴻章聞聽家鄉來人,就客氣地讓他起來。
知縣趁機將上聯打開,李鴻章一看上書:“三月庚辰之前五十大壽”。下聯:“兩宮太後以下一品夫人”。
李鴻章這一看上麵的“兩宮太後”可不得了,便不由自主地跪在了地上。他忙命下人將此聯掛在《麻姑獻壽圖》兩邊。這副對聯深得李鴻章賞識。自此這位知縣也就官運亨通、青雲直上了。
知縣對於送禮時機的精準把握,以及師爺過人的才情,成就了這個經典的送禮案例。照理說,一個區區七品的知縣,平時想進中堂府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可他會給自己也給中堂大人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官職雖小,可我是中堂大人的同鄉。”李鴻章官架子雖大,但正逢大喜的日子,再加上有同鄉之誼,在這個時候,李中堂的大門自然也不會“關”得那麼嚴。進了李鴻章的門,再加上師爺為他準備的特色賀禮,這位知縣的命運從此就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說到這兒,大家一定都明白了,送禮就得抓住最佳時機。如果找不準送禮的時機,就會變成“自作多情”,甚至容易令人誤解,弄得雙方都不愉快。這一點,送禮者必須銘記於心。
“小禮物搞定大人脈”
除了某些特別貪財的人之外,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無緣無故地接受別人的禮物。所以,送禮者一定要把握一些較好的時機,巧妙獻禮。時間對了,禮物對了,那麼一切才能水到渠成。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世態炎涼,送禮的時候,最好做那個雪中送炭的,別做錦上添花的。當然這不是說一定要在別人失意落魄的時候去送禮,而是說要在對方最需要的時候去送禮,這才能夠讓對方記憶深刻。
老錢被車撞傷了腿,來探望他的隻有那些街坊鄰居,而他擔任教育局局長時和他“關係不錯”的人卻沒幾個露麵的。
一天,當年和老錢一起插隊的知青老張特意為老錢送來一些補品和一部輪椅,老張說:“這輪椅呀,是我上次摔傷的時候兒子給我買的,可我一直也沒用。我聽說你腿受傷了,就特意給你送來,別嫌棄呀!”老錢很感動,想起前段日子老張求他給侄子找工作的事情,自己沒有幫忙,人家沒有埋怨自己,反倒還熱心探望,心裏很愧疚。
兩個禮拜之後,老錢找到自己原來的下屬,給老張的侄子找了份不錯的工作。
●送禮趕前不趕後
如果親朋好友結婚、壽誕發了請柬,或是逢年過節人情來往,最好事前送禮,最遲也應在當時送去。如果沒有趕上時間,那就不如不送。因為不送隻不過是忘記了而已;若是事後送去,人家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會讓受禮者感到兩難。一句話,事後送禮,禮品再多、再貴重也沒多大意義。這樣不僅讓送禮失去應有的意義,還很難消除人家對你忘記、輕視他人的想法。
●在對方最意想不到的時候送禮
在日常生活中遇到想不到的人或好意,總是會讓人喜出望外,並心存感動。所以,為了要讓對方腦海中對自己留下深刻印象,有時候采取一些意想不到的行動還是很有效果的。
有個男孩喜歡上了公司女同事,又不知道如何表白,就想通過送禮的方式表達自己一下的情意。他告訴公司那位女同事,自己想給心儀的女孩買件禮物,讓她在網上幫忙挑選。然後男孩按照女同事的意思在網上買下了那件禮物。兩天以後,那位女同事接到了一份快遞,而裏麵的東西正是那天她挑選的禮物。
看了這麼多,你一定明白了,要想達到送禮的目的,以“禮”服人,選好送禮的時機和方式非常重要,隻有這樣才能事半功倍,禮到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