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劉伯溫的奇門令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大明皇朝“誠意伯”劉基,自元順帝十九年起,助大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戰,一統萬裏江山共十一個寒暑,今天下大定之時激流勇退,走下了大明的政治舞台告老還鄉。從此結束了自己人生最壯麗的篇章,留下了一段不朽的傳奇。
劉伯溫原名劉基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人。幼時便被譽為神童,十二歲便考中秀才。劉伯溫對一切知識有著無比多的渴求,並非一般文人,隻知道飽讀四書五經,而他卻對兵法武藝之典籍也抱有極大的興趣。十四歲時劉伯溫因覺世上文士多為手無縛雞之力,且體弱多病之人,於是便開始依照自己飽讀的武學典籍進行修煉,不曾想在武學上的天資劉伯溫也屬上佳之人,三年時間便修得了一身不素的武功。雖然他的修煉武功一日千裏進境飛快,可是骨子裏劉伯溫依然是個儒雅文士,十八般兵器在他眼中缺乏優雅,無美感。憑借著天縱之才,劉伯溫將文學融入武學,修煉者無需武學根基,成為了後世無數文士必修的防身之技。學識驚天,武學獨步江湖,此時的劉伯溫開始遊曆大江南北。遊曆山河,兼尋便天下奇書。
劉伯溫不斷吸收著天下各種各樣的知識。就在這遊曆的過程中,劉伯溫得到了影響他一生命運的一本書。那是天下最富神秘色彩的一部典籍---《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中國古代術數巨著,其中保羅萬象,經過推演可推出世間萬物萬法。能精此書者千百年間僅僅隻有四人,這四人分別是傳說中的黃帝,大周朝的開國功勳薑尚,大漢朝的軍事奇才張良以及三國時代呼風喚雨的諸葛孔明。除開黃帝乃是傳說中的任務,其事跡無從考證外,其餘三人都是當時代最為驚才絕豔之輩,且都有一個最大的共通點,那就是幾近未卜先知,且擁有神仙般的手段。劉伯溫在遊曆中探秘覆船山,無意中得此奇書,當他第一次翻開此書時,便覺得自己之前所讀萬卷書皆如廢紙一般。得書後邊立刻終止了自己遊曆之路,從此閉門精研此書。終得大道入門,進入半仙之境,成為了當世第一奇才。
大道有成的劉伯溫出山扶住朱元璋,南征北戰,奇謀妙計層出不窮最終幫助朱元璋一統江山建立了大明江山。開國僅四年,劉伯溫覺天下大定,便開始為朱家天下後世萬代做出自己的推算,最終給朱元璋留下了一部千古奇文《燒餅歌》。此段歌訣語言了後世的重要大事件,在推算出這些之後,劉伯溫為朱元璋的朱家天下做出了最後的貢獻,利用奇門遁甲於兩處墓地中部下迷局,並在天下散出八枚奇門令,盼望今後有人利用奇門令破開迷局,得到自己最終留下的寶藏匡扶大明江山社稷。當做完這些事情之後,劉伯溫回到了老家青田縣,他已得知自己一生天機泄漏太多,已經命不久已,最後寫下一封給朱元璋的絕筆信隨後便撒手人寰,自此大明開國功臣,誠意伯劉伯溫病死於家中,享年六十五歲。一代傳奇人物劉伯溫,親手安排完了自己的後事,告別了波瀾壯闊的人生。一封聊聊數十字的信呈現在了朱元璋的書案前“匡扶大明者,來自江湖,成長於江湖,望陛下勿幹涉奇門令,恐扼殺大明基石於搖籃中,切記切記,臣拜別。”自此,皇宮中傳出一道密令:“官方勢力不得插手江湖中奇門令之事,事關重大,違者株連九族。”從此江湖便陷入了一場空前的紛爭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