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答應還是不答應?”宸妃問道。
溫暖反問,“娘娘,奴才在後宮的地位很低,您怎麼覺得奴才可以保護大皇子?”
宸妃肯定地說:“本宮鮮少看錯人,說你行,你便一定行。你把大皇子從太後處接來,太後疼愛你,肯定會把大皇子交給你,而你既然已經撫養大皇子,自然不能再是才人,另行封宮,屆時你是一宮之主,也就是妃,和淑妃平起平坐,而且和淑妃作對,等同向昭貴妃靠攏,即便你不樂意和昭貴妃來往,也不過是處於中立層,淑妃一旦要算計你,昭貴妃又豈會讓你這麼容易慘敗在淑妃之手?難得有人跟淑妃作對,她自然是樂見其成了,要知道,淑妃身後的是皇後,昭貴妃和皇後不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溫暖不由得佩服她,本以為她什麼都不競爭,便對宮中的局勢看不明白,誰料旁觀者清,她甚至還能揣摩到三妃的心思。可見她用心避禍也並非如此悠然。是啊,不競爭是一回事,可不看清局勢卻連怎麼活都不知道。不過宸妃雖然能看清後宮的局勢,卻看不清關於太子人選一事。如今寒軒共有四子,而他自己馬上也到了而立之年,應該是立太子的時候了。昭貴妃的二皇子,宸妃的三皇子,賢妃的四皇子,都在競爭之列。宸妃言隻想自己的兒子平靜過一輩子,那麼首先算她不想競爭,那還有昭貴妃和賢妃,賢妃的性子淡泊,即便有心競爭,未必是昭貴妃的對手,暫且也把她排列在外。最後剩下昭貴妃的二皇子,昭貴妃對於太子之位是誌在必得的,因為大皇子沒有母妃,太後雖然寵愛,可太後對朝政之事從不過問,立儲君之事是皇帝和大臣的事情,昭貴妃隻需跑動大臣便可。當然最保險的計劃就是大皇子從此從人間消失,那麼太子之位便沒有了懸疑。
溫暖從小看了不少曆史書,也知道清朝那九王奪嫡的殘酷,深知人為了權勢富貴是可以不念骨血親情的。在尋常百姓家,尚且可以為了一間父輩留下來的房子而鬥爭不休,兄弟形同陌路,更何況現在說的是江山。
她未必可以幫助寒越坐上皇位,但是卻可以用盡全力保全他的性命,隻是這樣一來,她便算是和昭貴妃淑妃結下了冤仇,這個後宮,她未必能像開始所想一樣,待得如此安逸了。
但是想起寒越被淑妃用針刺的那一幕,她覺得自己思慮的東西都是多餘的,自己再不濟,還有十王爺保著,而寒越,她歎息一聲:“我答應了!”
宸妃麵露喜色,“如此甚好,至於太後麵前,本宮希望你不要說是本宮給的意見,本宮不想多事。”
溫暖點點頭,其實她並沒有完全相信她,因為很簡單的一件事情,一旦她把大皇子接過來之後,昭貴妃便會專注心思對付她和大皇子,要是落個兩敗俱傷,三皇子便能坐收漁人之利。但願她所猜想的不是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