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百年前的婚禮(1 / 3)

宣統元年暮春三月,一個西南小鎮。

一條青石鋪就的街道橫貫小鎮,道旁林立磚房木樓,“劉記雜貨”、“正宗老牌汾酒”、“江南名茶”,各色招簾在融融陽光裏迎風飄蕩,店鋪裏的掌櫃則是無一例外麵無表情地呆看著空蕩的街道,或許正在心裏盤算著這一月的收支帳目,末了就深深歎上一口氣。街尾的水井邊蹲著兩個洗衣的中年女子,木棒槌在井邊石條上捶打著衣物,不時發出沉悶的“啪啪”聲,一切都是如此死氣沉沉,幾個小孩子嘻笑著奔過,給這個陷入死寂一般的街道帶來一點喧鬧的氣氛。

嗩呐聲遠遠響起,蹲在井邊洗衣的兩個女子站起身,一邊捶著腰,一邊翹首看著街角,隻見街角拐過一行人,前麵四個漢子吹著嗩呐,後麵是一抬八人大轎,轎子牽紅掛彩,厚重的紅布垂簾上繡著一個大大的“囍”字,原來是一乘新人花轎,嗩呐聲中,街旁漸漸站滿看熱鬧的人群。蹄聲得得,一匹白馬踏著碎步走在轎側,一個走在馬旁的長臉漢子手裏拉著韁繩,馬上騎著一個青年男子,長袍馬褂,兩根大紅帶子在胸前交叉而過,結成一朵大紅花,他微笑著昂首顧盼,看起來頗有幾分誌得意滿,轎後則是一行挑擔扛箱的人,除了騎馬男子,所有人都是一色的綠褲紅褂,孩子們跟著隊伍跑動,笑叫道:“哦……娶新娘子嘍,娶新娘子嘍……”那騎馬新郎一笑,從口袋裏摸出一把銅錢,向著孩子撒了過去,孩子們頓時蜂湧而上,蹲地俯身搶拾,“劈劈啪啪”,隊伍後兩個男人點燃長杆上掛著的鞭炮,那牽馬漢子急忙使勁拉住韁繩,象是怕馬受驚溜韁,那馬卻是鎮定自如,依然碎步前行,似是早已習慣了這番熱鬧場景,鞭炮聲中,四個漢子的嗩呐更是吹得搖頭晃腦,瞪眼鼓腮,街道上頓時漾起一片喜氣。

顧淑惠坐在轎中,聽見鞭炮聲響,她掀開蓋頭一角,輕輕拉開一角轎帷,偷眼向外望去,隻見人群熙攘,這條熟悉的小街因為她的到來此時變得無比的繁鬧,她看了一眼轎邊騎馬的男子,微微一笑,放下了轎帷。

嗩呐聲漸漸遠去,人群也慢慢散去,兩個洗衣女人站在街口,看著漸行漸遠的迎親隊伍,一個孩子跑向她們,“媽,你看!”兩個女人應聲看去,隻見孩子臉色得意,手裏攤著幾顆未炸響的紅色鞭炮,不遠處街中幾個孩子仍在一地散落的鞭炮紅紙中尋找撿拾,一個身穿藍布衣服的女人點了點頭,她道:“當心炸著手!”那孩子道:“我不怕!”他蹦跳著走開了。

藍衣女人看著他的背影,歎了口氣,轉頭向站在她身邊的另一個女人,“何嫂,這是哪家娶親呀?這麼排場。”她的語氣裏似乎帶有幾分豔羨,那何嫂有些意味深長地看了她一眼,笑道:“你不認識那新郞官?那就是城東半山鄒家的大少爺。”

“啊!”藍衣女人微微吃了一驚,“那就是鄒老爺的兒子鄒建晨?小時我見過他,如今大了卻認不得了。”她沉吟了一下,接著問道:“這娶的是誰家的閨女呀?”何嫂笑道:“西門外私塾顧先生的獨生女兒。”“哦。”藍衣女人恍然,隔了一會卻笑道:“鄒老爺平日裏最講究門第身份,如今卻給自己兒子娶了一個教書匠的女兒。”何嫂不答,藍衣女人卻也不再說話,兩人眺望著遠遠上山的娶親隊伍。

山道上雖鋪著青石板,但花轎已是上下顛簸,嗩呐聲也低了下去,轎中的顧淑惠歎了一口氣,她真想取下頭上戴的這頂沉甸甸的鳳冠,隨著轎子晃來晃去,這頂鳳冠竟似也越來越重,壓得她頭疼脖酸,她把頭慢慢靠在轎壁上,隻聽鄒建晨在轎外叫道:“穩住轎子,別晃,就快到了……”那牽馬的漢子喘息著道:“少爺,您今兒個大喜,可這迎親的道真是遠,整整穿過了一座城,您瞧,咱們一大早出發,這會早已經過午了,別說這幾個抬轎挑箱的兄弟,就是您騎的這馬,這會兒也直噴鼻息……”鄒建晨笑道:“鄒祿,哥兒幾個別嫌累,隻要把你少奶奶安安穩穩送到家,我個個有賞!”他話音剛落,那鄒祿立時大聲隨道:“大夥兒聽見了,好生侍候少奶奶進門,一會少爺重重有賞!”他故意將“重重有賞”幾個字咬得重重的,隻聽得幾個人齊聲道:“好嘞……”嗩呐聲重新大作,顧淑惠不由的輕笑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