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田正美為人所關注也正是因為,他在不足半年裏從完全不懂的門外漢一躍而成為股票投資界的風雲人物。
他原本是東京工業大學的教授,是超導領域的世界級權威。
他是退休之後才對股票投資產生興趣的。"這完全改變了我的第二人生。"
也是在退休後,他因為在國立大學工作的關係而決定效勞國家,考慮用退休金買國債並去某大型證券公司進行了谘詢。
但是櫃員卻告知他,"買國債不如買股票"。
說話間,一位自稱股票投資谘詢師的體形富態的紳士緩緩地從櫃台後麵走了出來。隻見他戴帶著玳瑁框的眼鏡,手上則是金燦燦的勞力士,怎麼看都是銅臭十足。據說教授也是被他那巧妙的言談給吸引住了。
"這正好。我給您介紹一隻股,它現在是大型企業的子公司,但是其將來性很值得期待。"
當時,他強烈推薦某店頭登錄股。對於一頭霧水的個人投資者來說,在那樣的股票勸說之下是很難做出判斷的,隻能相信口若懸河般的該紳士先生。
豈料,這正埋下了錯誤的種子。
購入後,日經平均股價一路看漲,唯獨這隻股持續走跌。後來,教授前往該銅臭紳士的公司針對該股票進行質疑時,方才知道購入時正值"股票評級"剛剛結束。
也就是說,專家已經預見了該股的下跌。換言之,無知老人就這樣被套牢了。
教授怒不可遏,一心想要報仇,於是全麵學習股票理論,並且努力掌握電腦。
最終的複仇結果是怎樣的呢?從市場上拿回曾經蒙受損失的部分。隻不過,他原本不善熬夜,再加上年事已高,所以掌握信息、做出判斷的時間隻能是早晨。
而且,網絡交易擴充的東風也起到了助他成功的作用。
針對"早晨型人"的股票投資法
日本網絡交易的真正開始得益於1999年10月,日本金融大改革政策之一,即股票買賣委托手續費的完全自由化。此前,手續費由證券交易所來製定,所有證券公司都一律平等。但是自由化以後,證券公司可以獨自決定手續費金額了,於是不斷有新的證券公司出現,他們通過使用網絡來下調手續費。
買賣金額在1百萬日元以下時,手續費在1千日元以下。
而自由化以前,這個數字高達1萬日元以上,可見降價幅度是比較明顯的。
隻不過,股市的營業時間是固定的,比如東京證券交易所買賣股票的時間是上午9點至11點,下午12點半至3點(除大宗客戶外)。這個時間段正是職場人士工作最為繁忙的時候。
"部長,您在幹什麼呢?""哦,沒什麼……"
如果在工作中擔心股價的問題,那無論什麼工作都是心不在焉的。即使是在開會,腦子裏也全都隻有股價。這樣子是做不好工作的。
"真希望能夠不影響工作,而從容地進行股票的買賣啊。"而通過網絡進行早間交易的出現也正是迎合了這種需求。
即使是在交易所關門的時候也能夠展開交易。
互聯網交易(在線交易)的好處就在於無論何時無論何地都能進行股票的交易。隻要能夠聯通網絡,即便是早晨也可以買入股票。其開始時間隨證券公司不同而略有差異,既有早晨5點半開始可以利用的,也有8點左右才開始的。
無論如何,對於"早晨型人"來說,這無疑是股票投資的喜訊。
而增田教授在互聯網交易中推薦的訣竅則是"逆指數"。通常情況下,股票交易往往是在股價便宜時買入,在高漲時賣出,但他卻是上漲就買入,下跌就賣出的戰略。"漲到××日元就買入。"
"跌到××日元就賣出。"跌過某個基準值後,便隨市場價的下跌而賣出;相反地漲過某個基準值後,便隨市場價的上漲而買入,這叫做指數買入;反之則是逆指數買入(止損)。
比如我們來思考如下案例。
假定某股票的股價為1000日元,且能夠預見這是K線圖上的最低值(最低價格)。為在短時間內大賺一筆,我們來選擇"買入"。但是,股市9點才開門,那時候我們不在工作狀態便在通勤電車內。而且,股價不會因為投資者的時間狀況而停下來等待。因此無法保證不會下跌至1000日元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