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3)

從史蒂夫·喬布斯開始說起

在一切開始之前,我有一個故事要講。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國Apple的創始人,如今正風靡全球的ipod、iphone締造者,在2009年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十年美國最佳CEO”的史蒂夫·喬布斯。

我們都有這樣一個習慣,在審視一個成功人士時,習慣在他身上尋找那些能迎合大眾口味的閃光點,一旦找到就會把它無限放大,不去考慮它是不是這個人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在喬布斯率領Apple重新崛起之後,很多人都把喬老爺子的成功歸結於“完美主義”和“創新精神”,但實際上,他在遭遇人生滑鐵盧,被趕出Apple時,就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和創新者。人們熱議的這兩大閃光點並非是喬布斯重新崛起的真正原因。

那麼,原因到底是什麼?

我們不妨聽一聽和喬布斯爭吵了幾十年的比爾·蓋茨的看法,他說:“過去,他總是咄咄逼人,什麼事都不肯吃虧。我們鬥了這麼些年,他總是抓住一件事,然後不依不饒,但實際上這對他、對他的公司沒有什麼好處。但是,現在他變了。至少,他能夠放下過去的成見,和我們進行合作,這對他和他的公司是很有幫助的。”

事實的確如此。年輕時的喬布斯是個事事爭先、徹頭徹尾的“贏”主義者!

無論對Apple的產品設計,還是對待公司的員工,甚至是對待合作者,喬布斯總想成為一切的主導者,要求一切都圍著自己來運行。結果就使Apple陷入了“贏”的死胡同: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再加上相關的第三方合作者一起聯合起來對付喬布斯。在這樣的形勢下,Apple的市場銷量低迷,公司利潤停滯不前。

麵對董事會的責問,喬布斯卻依然是一副“主導者”的派頭,這更讓董事會無法接受。喬布斯和公司董事會的關係日趨惡化,終於,在1985年的4月,蘋果董事會解除了喬布斯的職務。幾個月後,喬布斯變賣股份,黯然離開了他一手建立的Apple。

1986年7月,離開蘋果公司的喬布斯用變賣Apple股票的錢重新開了一家NeXT。很明顯,喬布斯希望延續自己的“贏”哲學。

在NeXT,喬布斯變本加厲地奉行自己在Apple奉行的那一套,贏、贏、贏,什麼都要贏!在“NeXTComputer”(NeXT推出的第一個產品)上,喬布斯要求用最好的原材料、最高規格的配置、最好的工藝,生產出最好的產品、賣最高的價錢、占領最大的市場。最誇張甚至荒唐的是,喬布斯在電腦電路板設計上,居然要求布局要有藝術感,他希望在方方麵麵都打敗當時PC市場的老大,打敗已經被他搞得半死不活的Apple。

結果,“贏”哲學的奉行者喬布斯這一次輸得更慘。盡管他曾經成功地把美國聯邦調查局這樣的冤大頭忽悠成為自己的客戶,可是在近十年的時間裏,NeXT的產品總銷量卻少得可憐。

太尷尬了!太丟人!如果說當年的Apple是喬布斯創建的IT界神話,那麼他的NeXT就是他製造的IT界笑話!

喬布斯的失敗,可以稱得上是“贏者”的失敗,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真理:如果一個人處處爭先,時時刻刻都想讓自己勝出,那麼等待這個人的,注定是失敗,而且會一敗塗地。

我們從喬布斯失敗的原因上,可以悟出這樣的道理:

第一,“贏”是最終的戰略目標,但不應該是實現目標過程中的戰術手段。“贏”的方法、手段有很多,包括喬布斯的這種“贏戰術”。“贏戰術”看上去似乎是實現“贏戰略”最便捷的方式,但實際上,它卻是阻力最大的一種。

在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渴望贏,當你時時刻刻都把自己架在“贏”的位置上,就相當於把自己推上風口浪尖。所謂“槍打出頭鳥”,所有人都拿你當靶子,這時你再要想取得成功,阻力可想而知。喬布斯當初就是把自己逼上了行業公敵的位置上,導致整個行業團結起來阻擊蘋果公司,他又怎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