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武
我是一名萬噸遠洋巨輪的駕駛員。這張照片拍攝於香港上空,是一次去香港接班的時候拍攝的。船員每次去接班,一般都是由公司安排乘坐航班,飛往船舶停靠的港口。有一次,我在南美洲的巴拿馬休假後,先從巴拿馬城飛到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再飛回上海接班,一共飛行了二十一個小時。
泰國,芭提雅的港口,這是一個下午。我喜歡用相機記錄下身邊美麗的瞬間,也願把這些美分享給大家。
碼頭上的一條駁船,被挖土機卸貨成了這個樣子。
船舶轉向的時候,螺旋槳推出的水花,會在蔚藍的海麵上,畫出一道很美的弧線。
低緯地區,經常就是這種風平浪靜的天氣,在如綢緞般的海麵上,駕駛著船舶航行,感覺心中也舒暢無比。
作為一名船舶駕駛員,氣象學是必須學習的一門學科。比如看到鱗狀的白雲,就知道前方會是好天氣。而航行中的天氣是千變萬化的,時而陰雨,時而晴天,時而烏雲密布,時而海闊天空。有時候,一個航次,比如從俄羅斯航行到澳大利亞,就得經曆春夏秋冬四個季節。所以海員每次上船,不管多短的合同期,都會帶齊春夏秋冬四季的衣物。
這張照片拍攝於南海,那些雲在夕陽的映射下,酷似龍卷風。很多人會問,船舶遇到龍卷風和台風會不會很危險?其實並不危險,因為船舶會提前收到氣象預報,並做好預防措施。
越南,下沙,一個很著名的旅遊景點。
在充滿美景的地方航行,駕駛員也會感到心曠神怡。
濱海灣金沙酒店,新加坡的標誌性建築物。
新加坡海峽。這裏應該是世界上船舶最密集的水域。經過這裏的時候,駕駛員往往會十分謹慎,因為在這個地方航行,得控製好船舶的航向和航速,以免與其他任何船舶或浮標相撞。
在馬六甲海峽與威尼斯鷹號(M.V EAGLE VENICE)相遇。這是一條長三百三十三米,寬五十八米,吃水二十三米的油輪。這樣的一艘遠洋巨輪,儼然是一座海上的“移動小島”。它能夠運載三十一萬噸原油,經常穿梭於中東與需要石油的國家之間。
安德曼海。經常會看到很多很多的海豚在船邊跳躍,還會有海豚在船頭或船邊伴遊。
印度,維沙卡帕特南港口的一艘常規潛艇。
這就是傳說中的飛魚。在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也能看到很多飛魚飛起的畫麵。
飛魚是通過尾巴快速地在水麵擺動以提供動力,然後躍起,再依靠翅膀在低空滑翔的,最遠的時候能夠滑翔好幾百米。這兩張照片拍攝於印度洋。
印度洋的北部,還經常會有虎須鯨的出現。虎須鯨體形巨大,沒法如海豚一般躍起。
有島嶼的地方,就會有很多的海鳥。這些海鳥似乎一點也不害怕人,它們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很享受麵對鏡頭的感覺。
關門海峽上的浮標。關門海峽位於日本本州島和九州島之間,是船舶高密集通航的區域。船舶在這個地方航行,都會特別小心,因為這個地方有很急的洋流。在洋流很急的地方,如果不能夠正確地駕駛船舶,往往容易觸礁。記得有一次在這片海域航行的時候,恰好下著大雨,雷達受到很大幹擾,能見度也不高,我們就是依靠這些浮標的指引,穿越關門海峽的。
日本很多人的家裏都有小艇或者遊艇。周末的時候,叫上幾個朋友出海遊玩,或在沿岸的海域釣魚,是一種特別放鬆的休閑方式。
神戶,位於日本瀨戶內海的一個重要港口,每天都有很多很多的船舶進出。
這張照片拍攝於香港的錨地。我喜歡朝霞和晚霞,它能夠給人帶來很多很多遐想的空間。
航行在台灣海峽,能夠看到大陸沿岸很多的小島。這些小島,在夕陽下,顯得很美。
深圳,正在裝卸貨物的地中海菲麗帕號(M.VMSC FILLIPPA)。
這是一條長三百六十六點零六米,寬四十八點二米,吃水十五米的集裝箱船舶,是當今全球最長的船舶之一,也是全球速度最快的遠洋巨輪。它經常穿梭於歐洲與亞洲之間,運載著一萬二千多個集裝箱,完成著無數公司國際貿易的運輸過程。
在我的航海生涯中,已經去過三十個國家和地區。我為自己能夠駕駛著萬噸遠洋巨輪,穿梭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能夠見識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和美麗風景,而感到開心與自豪。(二〇一四年四月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