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培養一份好心態(3)(2 / 2)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院子裏如往日一樣是落葉滿地。

老和尚走了過來,意味深長地對小和尚說:“傻孩子,無論你今天怎麼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上很多事情,就如同明天的落葉一樣,是無法提前發生的,也是無法預料的,更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隻有認真地活在當下,才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但是我們總是像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樣,習慣於為一些未確定的事情煩惱、努力、徒勞。這些煩惱,都是我們心裏的假設。

生活中有些人習慣於把一些得失看得很重,甚至高於一切,因此總是表現得斤斤計較。放棄吧,總覺著自己吃了虧,心有不甘;接著追求吧,又怕最後得不償失。整天為得失頭疼不已,生活好比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這種人的行為和內心活動,就像小和尚無法搖下明天的落葉一樣,為那些尚未發生,甚至發生了我們也無能為力的事情而煩惱,除了徒增煩惱之外,又有什麼益處?

與其如此,還不如放下執著和煩惱,飲幾杯生活的淡酒,試著去接受生活的不完美,認真地過好當下的生活。這種“得過且過”、糊塗處世的做法看似是消極的人生,其實卻是最真實的人生態度。雖然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是很多事情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嚴重。很多事情,都有回旋的餘地,都存在著變數。而習慣於為未來憂慮、煩惱的人,想到的往往是那些不好的可能、不好的變化。

另一方麵,為未來憂慮的人看似是未雨綢繆,但實際上卻是不自信的表現。有時候,我們也會為未來預先安排,但安排歸安排,變化往往要比計劃快。西方有句話叫作“責任與今天是我們的,結局與未來卻屬於上帝”,一語道破了生活的無奈和擁有樂觀豁達心態的必要性。所以,當你再為未來而悶悶不樂的時候,不妨想想先哲們“難得糊塗”的軼事。

反之,如果執著於那些尚未發生的煩惱,並為其疲於奔命,總是抱定一種“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救世主心態,無疑會讓我們心神俱疲,拋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不說,為了一個不確定的未來,卻丟失了原本可以把握的現在,未來的美好又用什麼去保證呢?還是哲人說得好:“因為沒有擁有現在,所以連未來也都失去了!”

其實,為明天煩惱,是信心的軟弱;為明天煩惱,是心靈的苦楚;為明天煩惱,是思想的重擔;為明天煩惱,是生命的陰雲。明天不可憂,也沒有辦法憂,因為人無法預知明天;明天不可慮,也沒有辦法慮,因為人不能掌管明天。為明天煩惱,就是無端地為今天的生活平添幾多難處;為明天煩惱,就是無故地為今天的心靈徒增幾分沉重。

懂得感恩,人生不再憤憤不平

在中國,感恩戴德、知恩圖報,是一種最起碼的良知,而忘恩負義、恩將仇報,則是小人行徑。但時至今日,“感恩”也不應再簡單地理解為“對別人給予的幫助表示感激”,它既是一種品德修養,也是一種健康的心態和健全的人格,更是一種處世哲學,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曾聽說過這樣一句優美而富哲理的話:“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樹對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飄蕩,描繪著一幅幅感恩的畫麵,那是白雲對藍天的感恩。”所以人生更是處處要感恩。

古羅馬的神話傳說記載:有一次,古羅馬眾神決定舉行一次歡迎會,邀請全體美德神參加。真、善、美、誠以及各大小美德神都應邀出席。他們和睦相處,友好地談論著,玩得很愉快。但是主神朱庇特注意到:有兩位客人互相回避,不肯接近。主神向信使神密庫瑞述說了這一情況,要他去看看這是什麼原因。信使神立即將這兩位客人帶到一起,並給他們介紹起來。“你們兩位以前從未見過麵嗎?”信使神問。“沒有,從來沒有。”一位客人說,“我叫慷慨。”“久仰,久仰!”另一位客人說,“我叫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