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人生要寬容,不要抱怨(3)(1 / 3)

相傳唐朝宰相陸贄,有職有權時,曾偏聽偏信,認為太常博士李吉甫結夥營私,便把他貶到明州做長史。不久,陸贄被罷相,貶到明州附近的忠州當別駕。後任的宰相明知李、陸有點兒私怨,便玩弄權術,特意提拔李吉甫為忠州刺史,讓他去當陸贄的頂頭上司,意在借刀殺人。不想李吉甫不計舊怨,而且,“隻緣恐懼傳須親”,上任伊始,便特意與陸贄飲酒結歡,使那位現任宰相借刀殺人之陰謀成了泡影。對此,陸贄深受感動,便積極出點子,協助李吉甫把忠州治理得一天比一天好。李吉甫不圖報複,寬待了別人,也幫助了自己。

寬容能夠化幹戈為玉帛,能體現智者的胸懷與寬厚。要想幹一番大事業,就必須具有海納百川的氣度和超人的氣量。做大事,要能容人,更要能包容不同的意見和看法,能與不同性格的人相處、共處大業。在工作和生活中,總是要麵對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糾葛,如果沒有寬容的胸懷,隻會使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當我們有對不起別人的地方時,是多麼渴望得到對方的諒解啊!將心比心,那些對不起你、得罪過你的人,也很希望你原諒他們。我們何不大度一點兒,寬容一點兒,忘掉以前的不快,重新交往呢?也許那些你被原諒的人,往後會對你的事業有很大幫助的。

寬容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肯比斯所言:“我們很少用同樣的天平去衡量鄰居。”是呀,的確如此。我們對自己過錯的審視往往不如看待別人的過錯那麼嚴重。這大概與我們對於自己所犯過錯的原因、背景、理由都很清楚有關,但對於別人的過錯我們往往看到的全是不可原諒的錯誤。因此,一定要記住:寬容他人就是寬容自己,不抱怨。

有的人往往因為一時之氣而爭得麵紅耳赤;往往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而據理力爭;往往因為對方的一點點錯誤就把別人攻擊得體無完膚。其實,這些做法是不友好的,極其容易傷害到別人的感情,也極其容易失去自己的朋友。

對他人寬容,就是對自己寬容;對他人苛刻,就是對自己苛刻。即使是你的下屬,或是你花錢雇傭的臨時工,如果你對他頤指氣使、隨意叱責的話,今天他可能會忍氣吞聲,但隻要有機會就會報複你,給你製造麻煩。到那時候,吃虧的還是你自己。相反,如果你待人和善,謙虛誠懇,那麼即使你做錯了什麼,你周圍的人也會諒解你,甚至會幫你補過,將壞事變成好事。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孟嚐君家中養了上千食客。食客中有一個與孟的妾私通。有人向孟進言道:“身為食客,卻與主人之妾私通,有悖道義,應當處死!”

孟嚐君卻說道:“英雄難過美人關。這是人之常情,不宜再提。”

後來,孟嚐君確實沒有再提及此事,就像沒有發生過一樣,仍然對私通的食客施之以惠。有一次,他對那個食客說:“你在我門下多日,一直沒能重用,對此我十分抱歉。時下衛國國君與我交情甚好,我替你備好車馬銀兩,送你到衛國去做官。”

此食客到衛國後,深得衛王器重。孰料,後來衛、齊關係緊張,衛欲聯眾攻齊,那位食客向衛王進言道:“齊、衛兩國的先王曾經約定,兩國的子孫後代要世代為友,絕不相互殘殺。臣之所以能夠來到衛國,全憑孟嚐君不計臣的無能與過錯,把臣推薦給大王。如今,陛下卻欲聯眾攻齊,這於情於理都是說不過去的,懇請陛下取消攻齊國的念頭!”說完便跪倒在地。

衛王聽他說得有理,被他的話所感動,於是打消了聯眾攻打齊國的念頭。如果當初孟嚐君不能原諒那個食客,那麼,那個食客就不會在衛王麵前求情,這場戰爭也就不可避免。

古希臘的神話裏有一位英雄叫海格裏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發現腳邊有個袋子似的東西很礙腳,海格裏斯便踩了那東西一腳,誰知那東西不但沒有被踩破,反而膨脹起來,變得更大了。海格裏斯惱羞成怒,操起一條碗口粗的棍棒砸它,那東西竟然膨脹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這時,山中走出一位聖人,他見到此狀,對海格裏斯說:“朋友,快別動它!忘了它,離它遠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理它,它就小如當初,你侵犯它,它就會膨脹起來,擋住你的路,與你敵對到底。”

生活中難免會與別人發生摩擦,這時你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憤怒,要寬容待人。寬容別人就等於寬容自己!如果你經常能寬容他人,不久你就會發現心寬、路也寬了。

不為錯過而怨天尤人

人生中一些極美極珍貴的東西,常常與我們失之交臂,而這些逝去的美好就沉澱在我們內心深處,成為最美好的回憶。因此,我們千萬不要為錯過而怨天尤人!

聰明人不會執著於對某一件事的得失,他們會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生命中的一些錯過。因為他們懂得,隻要珍惜,一切錯過的,便會重新以新的形式出現在生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