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沒有愛
愛情是個“龍鳳胎”,哥哥叫幸福,妹妹叫痛苦;接受了愛情,就等於接受了這對兄妹,他們如影相隨,幸福的身邊,痛苦永遠相隨。
有這樣一個美麗的故事:
一方魚缸裏有兩條魚,一條叫痛苦,一條叫幸福。痛苦是一條英俊而多愁善感的魚,幸福是一條美麗而沉默的魚,它們互不相識,卻又似曾相識,在小小的魚缸裏,它們纏纏綿綿,遊來遊去……
魚缸前坐著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男孩對女孩說:“痛苦是我,幸福是你,我們要永遠在一個魚缸裏。”
在一個有酸澀味道的冬天,女孩帶著另一個男孩來到魚缸前,女孩對他說:“這兩條魚,一條叫痛苦,一條叫幸福。”男孩看著魚兒,輕聲地說:“可不可以把幸福送給我?”女孩不想拆散這對纏綿的魚,可是,她更不想讓這個男孩生氣,就把幸福從魚缸裏取出來,送給了他。男孩對女孩說:“痛苦是我,幸福是你,我們永遠互相擁有。”
這時,魚缸裏的“痛苦”用最悲哀、最憐愛的眼神看著魚缸外垂死邊緣的“幸福”也是它,最愛的“幸福”,絕望地說:“‘幸福’是‘痛苦’的,‘痛苦’是‘幸福’的,‘幸福’和‘痛苦’永不分離……”
我把這個故事作為本書的開頭,送給那些正在為愛踟躕、正在為愛痛苦的女孩,如果有需要,正在愛裏纏綿的女孩也同樣能從這則故事中得到啟迪。
這個故事正是對愛情最好的詮釋:愛情是個“龍鳳胎”,哥哥叫幸福,妹妹叫痛苦;接受了愛情,就等於接受了這對兄妹,他們如影相隨,幸福的身邊,痛苦永遠相隨。
女人總是奢求著感受幸福,感受快樂。可愛情並不是幸福和快樂的代名詞,你願意接受愛情,也就得一並接受愛情帶來的傷害和痛苦。當愛情沒能帶給我們所期望的愉悅,卻帶來無盡的痛苦時,絕大多數人,都會選擇消極的態度——或者遠離愛情,選擇單身;或者接受現狀,選擇忍耐。這些難道是受過愛情創傷的女人無奈的選擇嗎?
有一位大齡女性朋友在單身多年後,不得不發布了一條交友信息,她說:“我是個受傷害很深的女人,為了擺脫不幸的婚姻淨身出戶,一無所有的我單身了11年,都不敢奢望感情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好渴望有一個豁達、真誠、善待我的男人嗬護我!讓我漂泊的心找到停泊的港灣!”
因為受過傷害,她讓自己11年保持單身,最終還是覺得需要找一份感情,或者幹脆說,需要一個男人。你呢,單身的你難道也選擇單身11年再做出同樣的抉擇嗎?女子盛時無十年,女人沒有多少青春和歲月可以讓自己等待。所以,還認為“單身挺好”的女孩子,需要認清自己了,眼下挺好,不代表將來也挺好。單身,不是女人的出路。
那麼認命怎麼樣呢?
我認識一位撰稿人朋友,她曾告訴我這麼一個故事:“一天晚上,我在樓下公園裏遇到一位神情落寞的大姐,50歲左右的模樣,風韻很好。我獨自漫步,見她滿麵哀傷的樣子,就找她搭話,也許是我的溫和打動了她,她竟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我:她來自幾十裏外的一個鎮上,年輕時因長得漂亮,聰明能幹,小有名氣。不料,遇人不淑,所嫁男人竟然脾氣惡劣,性情乖張,最讓她不堪忍受的就是酗酒,酒後動不動就一副罵咧咧、動手推搡的德性,幾年過後,她終於無法忍受,抱著“不相信這輩子找不到好男人”的信念決然離婚。不久,嫁到這邊(一個喪偶男人),萬沒想到,近十年來,自己竟然壓根就是一個免費保姆,洗衣、做飯、拖地、照顧丈夫是她的主要生活,這男人每天給她十元錢,絕不允許她亂花半分,還總是陰著臉。她若偶爾生病,也根本不會管她,更不會著急為她看病抓藥,使她常有一種孤苦無助可憐兮兮的感覺,時常都想痛哭一場。她說,最初她以為忍一忍,讓一讓,這男人慢慢地會對她好一點。可這麼多年了,男人已經習慣了對她的惡劣態度,對她根本沒有半點感情,隻當她是免費保姆兼職性夥伴!我問她為什麼不選擇離開。她說:“我第一次婚姻不就選擇了離開嗎?結果還不是一樣。還是算了,也許這就是命……”
我想這位大姐的人生絕對不是你所向往的。通常來講,期望通過忍耐、通過退讓、通過苟安來避免感情上的傷害,最終都適得其反,遭受了更嚴重的傷害。
“傷害”是尋找愛情過程中的副產品。但是“傷害”本身又具有很大的魅力。“好聽的都是傷心的歌”,讓女人終生難忘的愛情,通常是受過傷的愛情、夭折的愛情。
所以你現在知道了,選擇單身,選擇不愛,不是出路,即便單身11年,還是要等一個男人出現;選擇不愛,選擇忍耐,也不是出路,如果一個男人沒有給你愛,那就隻能給你傷害。選擇一輩子忍耐,也就選擇了一輩子受傷害。
所以,別騙自己了,女人不能沒有愛。愛情好像一雙鞋,穿在腳上感覺正常,放在一邊也感覺正常,可是一旦失去了,才真正明白赤腳走路會是什麼滋味。腳不能沒有鞋的嗬護,女人不能沒有愛情的滋潤。
曾經有媒體采訪影星秦嵐——瓊瑤劇《又見一簾幽夢》捧紅的又一位女性,詢問她的戀情。她說:“愛情對我而言就像水那麼重要,女人不能沒有愛情,就像人不能沒有水。”
所以,不管你是正在單身,還是正在忍耐,或者你正在戀愛(這是我最期待的),你都要明白,身為女人,你也許注定要遭受許多不幸,可唯有愛才是希望,雖然愛情也會帶來傷害,可別忘了,愛情本身就是“龍鳳胎”。采摘玫瑰,可能會被刺到;采摘愛情,也一樣。
最後,我願意把歌曲《愛久久》的部分歌詞(本身也是一首詩)送給你們,女孩們,希望你們盡早明白,愛情對於女人來講,就像空氣那樣重要。
人生的路有時好有時壞,
但不能沒有愛。
它是我們都最需要的,
沒有了愛就失去光彩。
愛不分東北西南,
隨時隨地都在,
隻要用心就會發現它的存在。
愛需要練習
每個人都在生命的過程中練習著愛情,每次相遇都是練習的機會,為的也許永遠隻是未知的下一個人。
愛情之所以是“龍鳳胎”,之所以給人帶來傷害,隻因我們不會愛。幾年以前,新聞中曾報道了一個故事,令我至今難忘:
一個男孩親手殺死了他的女友,隻因為受不了女孩兒的愛。就在女孩兒撲向他懷裏的時候,他殺死了女孩兒。女孩兒的親戚朋友都在離她不遠的地方,可她甚至沒有大聲呼喊,隻是輕輕地說聲,我不行了。
這樣的故事當然不常見。幸好不常見。
有太多的人,不會愛。她們以為隻要有愛,就有幸福。卻不知,有時候,有愛就是最大的不幸——隻因她們不會愛。
事實上,如同做菜、開車都需要反複練習一樣,愛情也需要練習。兩個人從萍水相逢到相濡以沫,這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當然會很難。所以要不停地練習,不停地戀愛。在把握了愛的脈搏後,才能把我們心裏的感情用正確的方式表達給愛人。
每個人都在生命的過程中練習著愛情,每次相遇都是練習的機會,為的也許永遠隻是未知的下一個人。在練習的過程中充實、完美著對愛情的詮釋。練習時的失敗總會很難過,可最可悲的不是練習的失敗,而是連練習的機會都沒有。
香港影星朱茵是我們所熟悉的。她從影十幾年,一路走著,一路愛著。或許她的感情路有助於你認識練習愛情的意義。
她的初戀發生在演藝學院,一入學,便被師兄追求到了,原因是“他很帥”,樣子像超人,朱茵對他一見鍾情。一年後,男友畢業入了話劇團工作,他們相處開始變得困難,兩年後分手了。
朱茵說,她自己是一個從錯誤中學習的人。初戀以後,她再也不敢相信一見鍾情了,因為這時的她認為:喜歡帥哥沒有好結果。後來在娛樂圈,她又碰上了另一些學習機會,發現原來和圈中人交往,對方會要求將關係保密,對任何人都不能說。朱茵以女性的天性意識到,如果兩個人戀愛,什麼都要保密,那根本就是不尊重這段感情。這樣的人一定是喜歡自己多些。
後來她認識了黃貫中,雖然對黃貫中也有好感,可她已經學會了冷靜。知道有好感不代表可以一起,畢竟她以前經曆過不冷靜。她和黃貫中維持了兩年半的普通朋友關係。她觀察這個人的起居生活,女孩子出出入入多不多,會不會醉醺醺地回家,怎樣對待家人和街坊,怎樣待他的寵物,最終才確立戀人關係。而今兩人已相守了十年。
很多時候,我們自以為很懂愛,可是,卻沒能享受到愛的甜蜜,還折磨了自己。兩個人剛剛相處,點滴的細節都需要自己去設計,去掌控。有人一次戀愛就看透,有人需要幾次戀愛才會明了。每個人的承重不同,對愛情的執著便不同。
有一次,我向自己的一個朋友推銷我的“愛情練習法”,她大呼荒唐,認為“愛情是至純至真的,可練習愛情聽起來如同遊戲一般,有太多斧鑿的痕跡。練習搭配愛情,本身就構成一個矛盾,一個悖論。所謂的練習愛情,不過是對逝去的真情無力挽回時的解嘲之辭。”
你是不是同我的這個朋友一樣,也對“練習愛情”的理論嗤之以鼻呢?
我們每個人對愛情都存在一個誤區,總以為初戀的愛情是最純潔的,後來戀愛的多了,愛情就摻雜了太多世俗氣息,不純了。所以青澀年華的人才有真愛,才懂真愛。
這個觀點嚴重違反生活常識。是第一次做菜的新婦懂廚藝呢,還是操刀幾十年的老婦懂廚藝呢?當然是後者。同理,是涉“愛”未深的人懂愛多一些呢,還是風塵幾十載的人懂愛多一些?當然也是後者。
我們之所以會有這個誤區,是因為當我們第一次下廚的時候,既感覺新鮮,又感覺緊張,所以會格外投入、分外用心。做出來的菜或鹹或淡都令我們感覺彌足珍貴。等到自己成為一個廚房高手的時候,對做菜早已駕輕就熟,已經不需要下多少心思了,感覺上也就有些麻木了。愛情也是同樣的道理。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行思提出參禪的三重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
愛的練習也仿佛參禪,每一次戀愛都是一次修行。而愛情也有三重境界:
境界一:青澀之愛
校園式的純情之愛,隻建立在精神上,是年輕生命的唯一信仰。無需回報,隻求付出;無須占有,隻求享有。美好,卻相對短暫。因為,總有更美好的欲望出現:物欲、利欲、性欲、占有欲。青澀最終不敵欲望。
境界二:欲望之愛
物欲、利欲、性欲等,根本隻是占有欲的一種,這是種與時俱進的邪惡,它喜歡慢慢吞噬弱小的青澀,並且時不時地透露出它的猙獰麵目,如饑似渴,貪得無厭地消化著青春,把我們變得成熟,再成熟,成熟到習慣了欲望,成熟到自以為沒有欲望。
境界三:返樸歸真之愛
要達到這個境界需要更高難度的練習,甚至也有走火入魔的危險。拋開欲望,返璞歸真更像是丟擲回力球,拋開欲望的想法越堅定,欲望的反撲越猛烈。是堅持?還是妥協?兩條路,麵臨抉擇,也必須選擇,因為,練習即將結束。
到達第三重境界,愛情的練習也就結束了。我們對愛情的態度將再次回到初戀時的那種純潔、真誠。所不同的是,這已經是一種成熟了的純潔,經曆過“煉獄”的真誠。這重境界也正是辛棄疾在《青玉案·元夕》裏所描述的境界: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愛的練習,倒不如說是愛的學習,學習如何被愛,學習如何去愛。學習怎樣捕捉與傳遞愛的信息,怎樣領會與潤飾愛的表達,怎樣運用愛的技巧,怎樣把握愛的方式。
一次次的經曆,得到愛的真諦!
也許多年以後,我們才會明白:愛情,原來不是一種與生俱來的天賦,不是本能,不是直覺,更不是上帝的恩賜,而是一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練習的長長久久的功課。
愛,真的需要練習,你的愛情練習本上,可有某人的名字?
給愛情留白
給愛情留白,就像是給酒以存放的時間,存放的越久就越醇厚香甜。
有一天,我在街頭看見一位白須白發的老人正在專心地畫蝦。偌大的紙張,老人卻隻虛描了幾筆,兩隻蝦已經活靈活現地浮現在紙麵上。我很好奇,就和老人攀談了一會。老人拂著長及胸前的白須告訴我,這在國畫裏叫“留白”。作畫時,把想要表達的東西擠滿畫麵並不合適,留些空白,反而更有意境和味道。
我仿佛受到了啟發一樣。國畫講究留白,愛情呢?
生活中的很多女孩子把愛情填得太滿了,不懂得“留白”的藝術。這表現在兩個方麵。
第一,用情過於專一,跟男友過於纏綿。
我的一個大學同學,就因為給愛情留的空間太少,結果深受其害。她和男友在大學時一見鍾情,開始相愛,畢業後籌劃著結婚,生活甘之如飴。在我們眼裏她們是很幸福的,她自己也這樣認為,還有什麼比和自己相愛的人廝守一生更幸福的事情?
可萬萬沒有料到的是,男友出軌了。一直以來,她就像相信自己對他的愛一樣,也同樣相信著他有一顆真摯的心。可是糾纏在床上的那兩具醜陋的身體不容置疑地說明了一切。好像是她做了錯事一樣,她羞憤地奪門而逃。
一切都已經無可挽回了,在以前幸福的小屋裏,兩個人有些尷尬地對坐著。男友悶著頭一句話不說,隻是不停地抽煙。
“也許以後再也見不了麵了,難道就沒有什麼要說的嗎?”
她幽幽地問。他依舊抽著煙,一言不發。
“對過去的生活你一點感覺都沒有嗎?”她的聲音有點怒,聽起來又像是乞求般的哀怨。
“你不願意和我多說,我不逼你,我隻問你一句,你到底愛不愛我,你愛過我嗎?”
男友的姿勢雕塑般僵硬,看不出他有什麼要說的。突然,像瘋掉了一般,她衝過去,第一次揪住他的衣領,聲色俱厲、語不成調地質問:“你愛我嗎,你愛過我嗎?”
那個男人的話讓她足以記住一輩子:“是的,我愛你,我很愛你,可是,就是因為我愛你,我才要離開你。我不是故意的,可我實在是承受不了你對我的愛,我知道你很真誠,可是我承受不起,因為我自己做不到,在你的麵前我總感覺自己像一個騙子,你還是去找能給你相稱的愛的人吧,再見!”
電影《重慶森林》裏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麵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愛情的自私讓很多人把自己的愛人當個人的私有財產一樣,想儲藏起來,占為己有。其實,一個人從本質上來說是孤獨的,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百分之百地理解你——包括你的愛人,管他離你多近。所以,你一定不要因為對方愛你而試圖去改變對方,甚至希望對方成為你一樣的人或者你想設計成為的那樣的人。
你也不要因為愛對方而始終想占據對方的生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特征和生活方式,愛一個人,讓他成為他自己,這需要智慧。
所謂“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人是不存在的。人類的情感裏有一個很具有殺傷力的武器,它就是厭倦。人們永遠無法滿足已有的生活——即使這樣的生活在外人看來是那麼完美。或許你當初擁有它的時候也是一樣覺得非常完美。然而,一成不變地生活也會使你感到厭倦。給愛情留白,就像是給酒以存放的時間,存放的越久就越醇厚香甜。
第二,用情過於放肆,跟太多的男人剪不斷,理還亂。
還有這樣一些女孩,會走馬燈般地換男友。即使在不換男友時,身邊也有許多備用男性朋友,在青蔥歲月,女孩常常將此視為本領。一個女生,與之有發展可能性的男生多了,意味著她有更多的選擇。選擇多了,自然會良中選良,優中選優。然而,事情的結果卻往往出乎所料。百裏挑一的未必選到良駒,門前冷清的偏偏卻中了頭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