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說: “善於捕捉機會者為俊傑。 ”而有些人即使機會擺在他們麵前,也會不知所措,讓機會白白溜走。而有些人時刻準備著機會的到來,把每一個機會都當成救命草,不讓它輕易地從手邊溜走。
1987年,19歲的李彥宏進入北京大學開始他的大學生涯;23歲,他遠渡重洋赴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主攻計算機;1999年聖誕節,李彥宏回國,並帶著 120萬美元來到北京,注冊成立了百度公司。
雖然如今的百度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但當初的創業之路李彥宏走得頗為艱辛。因為沒有知名度,創業初期的市場開拓舉步維艱。當時的百度每天都在白白花掉 300美元,李彥宏和妻子都急得不行,照這樣下去,錢沒多久就會被燒光,必須得想辦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妻子在街上看到一家商店正在搞促銷活動,門口排起了很長的隊伍。忽然靈感來了,她興奮地對李彥宏說: “我有一個想法,我們的公司可以采取用戶競價排名的方式打開市場,既提高用戶的參與熱情,又增加公司的收入。 ”
於是在欠下近千萬美元的巨額債務後,李彥宏不得不破釜沉舟,實行了 “競價排名 ”。這是一步十足的險棋,但不這樣就永遠沒有翻身的機會。
在這個險招實行幾個月後,各大門戶網站紛紛參加競價,這種 “品牌嫁接 ”的超前策劃理念瞬間讓百度的用戶呈幾何級數遞增,百度公司當年贏利 1000萬美元。
李彥宏正是這樣不斷給自己營造機會,才變得越來越強大。後來,在國內搜索市場打得如火如荼的時候,李彥宏突然宣布百度要進軍日本;就在阿裏巴巴火爆 IPO的過程中,李彥宏又決定公告天下百度進軍 C2C,目標直指馬雲旗下的淘寶網。可以這樣說,沒有李彥宏自我創造機會的氣魄,就沒有百度。
即使沒有機會,也要像李彥宏這樣創造機會。人生需要我們自己把握,機會由自己去爭取,奇跡靠自己去創造。事實上,當機會向你伸出手時,如果你不緊緊抓住,而是不屑一顧,成功隻會離你越來越遠的。當沒有現成的機會時,就隻能像毛遂那樣創造機會,唯有如此,成功之門才會被你漸漸打開。
而現實生活中,很多人總抱著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的心理,無論是上班還是下班,都在混日子。他們沒有清晰的目標,即使忙碌也會沒有成效。他們每天重複著上班、下班,到時領取屬於自己的那份薪水的日子。他們似乎很少思索如何改進工作的問題,他們的心態是消極的,隻是在被動地應付工作,被動地等待機會。
還有一些人,處於失意的狀態,人們給予他們越多同情和支援,他們越會依賴別人的幫助和施舍。與其吃別人施舍的魚,不如拿起魚竿自己釣魚。人生終究是自己的,不管是命運還是機會,都要靠自己去創造或改變。
有位哲人曾經說過: “人生就是一係列機遇的組合。 ”如果你能把工作、生活的每一個機會都當成救命草,相信你的生活會是另一番模樣。有人說 “機會隻敲一次門 ”,機會就這麼奇怪,它不會老是在你麵前晃動。如果你時刻準備著,一旦機會出現,你就能將其牢牢抓住;如果你沒有準備的意識,即使機會出現了,你也會將其錯失。要善於抓住每次機會,充分施展才能,獲得成功,這樣才不會枉費命運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