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梅裏美被任命為曆史文物總督察官,他漫遊了西班牙、英國、意大利、希臘及土耳其等國。在對當地文物進行考察之餘,他廣泛接觸各階層民眾,了解軼聞趣事,民間風俗,寫了大量的遊記,同時積累了小說創作的素材。
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後,梅裏美進入參議院,成了皇後的密友。從此,他再也難以創作出具有資產階級強烈個性和進取精神的人物,他的後期小說充滿了神秘主義色彩。以後,梅裏美轉向學術研究和翻譯俄國文學的工作。
1853年,拿破侖三世任命梅裏美為上議院議員,並使他實際上成為宮廷的卿客,從此,他在喜慶遊樂、儀典宴會中浪費了不少可貴的年華,他作為文學家和學者的生命實際上已經終結,在文學創作上他已是“江郎才盡”,隻寫出兩篇不足道的小說《羅基斯》與《藍色的房間》。在學術研究上,他也隻能偶爾寫出一點隨筆和論文,另外,他切適應拿破侖專製獨裁的需要,編撰了一部《愷撒傳》。晚年,他經常到外國旅遊,過著悠閑的日子。1870年普法戰爭中,他一直忠於拿破侖三世的宮廷,堅持呆在巴黎,後來,才出走到南方的小城戛納,很快就在那裏去世,他的生命幾乎可以說是隨著第二帝國的崩潰而終結的,對梅裏美來說,這是最為可悲的結局。
1870年,梅裏美逝世,享年67歲。
梅裏美初期創作有《克拉拉·加齊爾戲劇集》和《居·士拉》詩歌集等。1829年,他發表了曆史小說《查理九世時代遺事》,這部小說標誌著他的創作達到了成熟階段。從1829年開始到1847年,他創作了許多中短篇小說。《塔曼果》與《馬特奧。法爾哥內》是這些短篇中的精品。《高龍巴》和《嘉爾曼》,這兩個膾炙人口的中篇是梅裏美的代表作。《高龍巴》(1840年)描述法國複辟王朝時期科西嘉島上一個複仇的故事。高龍巴的形象反映了資產階級個性解放的強烈願望,她的反抗和叛逆的性格具有反封建意義。《嘉爾曼》也是體現了資產階級個性解放要求的女性形象,堪稱《高龍巴》的姊妹篇。法國作曲家比才後來把《嘉爾曼》改編成歌劇,流行甚廣。梅裏美的作品形象生動,文字清麗、明快,情節曲折、緊湊,富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
其他作品還有:《卡門》、《科隆巴》、《馬鐵奧·法爾哥尼》、《塔芒戈》、《煉獄裏的靈魂》、《費德裏哥》、《錯中錯》等。
梅裏美終身衣食無憂,學識淵博,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中鮮有的學者型作家。他文字底蘊深厚,雖然不具備司湯達、巴爾紮克等人的銳利批判鋒芒,但他在小說中將瑰麗的異域風光,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性格不循常規的人物結合起來,形成鮮明的畫麵,是法國現實主義文學中難得一見的手筆,所以僅以十幾個短篇就奠定了在法國文學史上頗高的地位。他的代表作《卡門》經法國音樂家比才改編成同名歌劇而取得世界性聲譽,“卡門”這一形象亦成為西方文學史上的一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