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二章 畫展偶遇(1 / 2)

庫柏畫廊的門口放著幾盆祝賀的花籃,還有一塊牌子,上麵寫著:蘇丹青個人畫展。

看來蘇丹青這個人還挺出名,庫柏畫廊裏麵有很多人在參觀,每一副作品前都站了不少人。

蘇丹青……是不是那位老先生呢?昨晚他絲毫沒提到今天的畫展是他的個人畫展,可能他是蘇丹青的朋友吧。

轉了一圈,老先生不在畫廊裏,看來的確不是他的畫展。

展出的都是油畫,運用的風格是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寫實手法,不論從整體布局,還是從顏料的運用,或者細節的處理,都模仿的很好。要不是標明這是個人畫展,我說不定會把其中的幾幅畫誤以為是那個時期流傳下來的油畫,因為他表現的風格和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風格太相近了。

當今世界,能有這麼高的造詣,實在是不容易。根據他的名字,應該是個中國人,至少是個華人。一個華人,能在藝術之都紐約,舉辦個人畫展,而且大獲成功,我不禁感到有些自豪。但同時也有些羞愧:這麼出名的畫家,我以前竟然從來沒有聽說過。

為了看得更清楚一點,尹善美特地戴上眼鏡,在每一幅畫前停留5分鍾以上,看的比我還細心。我了解善美的脾氣,如果她認為一件作品沒有什麼學習的價值,她就會一略而過。而對於精品,她從不放過。見到尹善美看得那麼仔細,我知道善美也很喜歡這些作品。

“孫祧,你說這些是意大利文藝複興的風格?”看了一會兒,尹善美突然問我。

“是啊,你看,每一幅油畫,都非常注意空間效果,而且運用的是寫實手法,同時著重表現出人物的立體感。可惜,他太刻意地模仿那種風格,反而失去了自己的風格,也讓整幅畫顯得不夠自然。尤其是人物,因為他想獲得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的那種感覺,畫裏的人物穿著古代的服飾,大概是由於想象力不夠逼真的緣故,總覺得人物和景色不諧調。”

尹善美目光注視畫麵,認真地聽我講,微微點頭表示同意:“雖然人物處理的不是很好,不過後麵的景色畫的很好,很自然。采用自然景色取代中世紀繪畫中慣用的金色或蘭色背景,這也是文藝複興的繪畫特點之一。”

我並不讚同尹善美的觀點:“景色雖然畫的很好,但也並非完美,比如說這幅畫裏麵的這朵白雲,根本就是多餘,如果沒有這朵雲,整個山穀的畫麵會顯得更空曠,整體的感覺會更好。”和尹善美不同,我對任何美術作品都很有興趣,哪怕並不是特別出色的作品,我也會很仔細地看,找出裏麵的優點。而對於出色的作品,我就會雞蛋裏挑骨頭,找出裏麵的缺點。

尹善美盯著畫麵看了一會兒,仔細想了想:“我想畫家創作的時候,應該想到過這個問題,所以將這朵白雲移到了畫麵的右上角,並不搶占畫麵中央的視覺黃金區域。”

“也許吧。可能他想表現出一種自然的寫實風格,畢竟,萬裏無雲的天氣有點脫離現實。有時候,畫麵的美感和繪畫的風格之間會有取舍。”我聚精會神盯著畫麵,不斷地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