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囚徒 (下)(2 / 3)

也正是因此,李定的思維空間才會呈現給他一種類似時間回流的能力。

要知道時間回流,情景再現,可不僅僅是依靠李定的記憶再加上一塊藍色的幕布就可以做到的,科學合理的推理和逆向推理也同樣重要。

說到這裏就不得不提一提藍色空間的一種局限,就像是李定沒有機會接觸或親眼見到愛因斯坦本人,就根本不可能搞清楚他的思維模式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抽象形狀一樣。同理,藍色空間也並不能讓李定做到生而知之,他能夠看到一些馬玲玲的過往甚至大概推算出她未來要走的路,是因為李定很清楚,馬玲玲是生活在一個怎樣的國家和環境之中,也比馬玲玲更加熟悉這個國家的風土人情和市儈冷暖。

並且對於同是天才的愛因斯坦,李定也不敢妄下定論自己的大腦就能分析出另外一位天才的思維模式,甚至,就算是他的能力一樣可以看穿愛因斯坦的思維模式,但是李定也可以肯定,僅憑他現有的狹窄知識麵,就算看得到卻也極有可能會難以理解那位偉大天才科學家的超前思想。

沒有相應的知識做根基,李定同樣也有看不到答案的問題。就類似於人的潛力到底是不是無限的?如果需要給出這個問題一個明確的答案,李定當然也會無能為力。不過雖然這個問題他給不出答案,但是李定對於這個問題也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人類的潛力有多大,他不得而知,但是人類的潛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的減少,卻是李定可以肯定的。

不是紙上談兵,李定對自己變態能力的使用次數越多,對此便越是深有體會,人終將會有一死,他不需要醫生的專業知識也看的出來,步入老年人行列的吳姨正一天不如一天,至於馬玲玲,她年紀不大但思想卻也逃避不了越來越保守的規律,尤其是做了母親之後。以至於,李定對於她的定位甚至未來將要選擇的道路都已經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識,越是聰明的正常的人,或者說越是思想成熟的人越是容易被李定看透,因為這樣的人都有自己明確的目標,也更不容易被一些意外情況所改變。

而相較於這些成人,馬玲玲未滿月的心肝兒子和那個鏡中花水中月一般的自己,才被李定認為是真正的棘手。

民間有一種說法,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有一些似是而非又不太站得住腳的科學依據支撐這個說法,但實際上性格決定人生這句話,其本身就是片麵和含有水分的。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是在不斷改變的,人的命運也會因為某些因素發生變化,就比如婚姻,彩票,個人的努力,甚至聽到了某一句話,看到了什麼畫麵,等等很多主觀或者可觀的因素都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

而李定則更加的激進一些,他惡意猜測這句話的出處,就是某些斷子絕孫的太監宦官,心理變態伺候人上癮。又或者是那些諸如周扒皮之類的地主老財,心黑還外加蒙了豬油才用這話來糊弄自家的長工。反正不是親生兒子,不然誰家不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上下五千年,又有哪個聽說誰家兒子,三歲就成了殺人犯,誰家女兒,七歲就學會對著男人拋媚眼了嗎?

心裏有數,自己的能力最多隻能夠維持0。3秒。李定自覺時間所剩無幾,便索性在查探過小侄子的身體狀之後,就懶得再看那個坐在身邊的自己一眼了。

他靜等著自己能力的結束,那是一個讓人痛苦的過程,窒息,幹渴,渾身被針紮一樣,冰冷的感覺像是風,順著毛孔就能鑽進人的心裏骨頭裏。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那個未滿月的嬰兒。

李定使用他的能力並不是沒有任何的限製,而且事實上這種急劇增加大腦運轉速度的變態能力有一個最明顯的缺陷,那就是使用這種能力會帶給他身體的難以承受的負擔。

掠奪身體其他器官的供養,全部給養大腦,終歸不是一件好事,身體負荷過重是一種不健康,不健康的身體器官也很難繼續消化食物吸收營養。這對李定來說就是一個死循壞,大腦能力使用次數過多甚至會活活地拖垮他的身體。正如馬玲玲所了解到李定內髒器官的早衰情況,那不是因為某種罕見的疾病造成的,而是因為李定過往使用這種能力遺留下的後遺症。

畢竟隻是連懵懂都沒懵懂的孩子,能有什麼思維?餓了是哭,疼了是哭,尿床了還是哭。可李定的大腦卻不管這些,它非常忠誠,兢兢業業的就像一部預先設定好程序的機器,不被人為主觀意識所控製的器官一樣,它還要去探索這個孩子的未來。

每到這時候,李定是相信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因為從他大腦的反饋來看,自己的侄子,以往也讓他同樣吃夠苦頭的那些嬰兒們,他們的未來有無數條路,每一條都很長,長到擁有無匹運算速度的大腦的李定都看不到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