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68 扶羅韓不信邪(1 / 2)

公孫瓚的仰天悲憤咆哮,劉虞逃到涿縣,扶羅韓早回到代郡桑幹城,無一人能夠聽得到。

尤其是扶羅韓,此時也正在他的中軍大帳裏暴跳如雷。

他在潘縣時,獲知其弟步度根被大漢並州牧呂布殺死,當夜狂性大發,縱兵血洗潘縣,就連大漢幽州牧盧植,都死在他的馬蹄之下。

可是,當他回到桑幹城,雄心萬丈地想要召集各部鐵騎,縱馬雁門,為弟步度根報仇雪恨的同時,順便將那片廣袤的肥沃牧場據為己有時,卻發現帳下各部對此提不起興致來。

起先他以為,必是呂布與步度根之戰的傳聞,讓各部邑落小帥對呂布心生畏懼,為此,他反複向各部強調他的看法,呂布即使有武勇之名,想要一戰擊潰步度根的七千鐵騎,壓根就是不可能的事。

可此戰確實發生了,步度根也確實戰死,他率領的也確實是麾下所有的七千鐵騎,故而扶羅韓以為,此戰的關鍵,必是步度根自恃武勇,開戰前中了呂布的詭計,與他單挑對戰,結果被呂布當場擊殺,以致大軍因主帥身死,而士氣低落,更失去統一的指揮,才最終一敗塗地。

這個解釋,扶羅韓以為最為接近現實,至於傳言中的漢軍有強弩,有能夠射殺奔馬的強弩,扶羅韓對此隻是一笑置之,壓根就沒將此放在心上。

因為自恃對漢人的了解,扶羅韓認為鮮卑各部,沒人比得上他,漢人的弓弩是很強,可沒強到可以射殺奔馬的地步。

可是,時至今日,十來天過去了,派去征召軻比能部的信使也趕了回來,帶回來的,不是整整一千餘精騎,而是一封口訊。

軻比能,竟然拒絕出兵。

結合此前獲知的傳言,扶羅韓至此完全相信,軻比能是趁這個機會,暗自與呂布勾搭在一起,想要取他而代之。

兄弟步度根之死,讓扶羅韓不顧已與大漢大司馬劉虞和幽州牧盧植達成的密議,將怒火傾瀉到整個潘縣,如今軻比能的拒絕,讓扶羅韓的怒火更甚。

中軍大帳裏,此時已是一片狼藉,幾乎沒有什麼完整的東西,就連先前不知情,進來服侍的漢人侍女,此刻也倒在血泊中,頭顱滾落在帳中一角,雙手雙腿則散落在另外的角落。

一頓狂砍狂砸後,扶羅韓的怒火才稍瀉了些,手中仍舊提著長刀,衝著帳外吼道:“來人,傳各部小帥入帳議事!”

片刻之後,各部小帥匆匆趕來,見到帳內情形,驟然一驚後,立即恢複如初,對帳中的血腥場麵視而不見。

扶羅韓對此成效甚為滿意,點點頭,也不多廢話,直接令道:“各部立即召集勇士,三日後,我當親率大軍,先踏平軻比能部,再取大漢並州牧呂布的首級,為弟報仇雪恨!”

沒有人敢於在此時遲疑,個個高聲應諾,轟然散去。

三日後,扶羅韓精神抖擻,全身著輕便皮甲,一聲令下,率召集起來的六千鐵騎,踏碎晨早尚未消散的露珠,逆治水而上,在北平邑轉向北行,直奔高柳。

隻是他這六千鐵騎裏,可不光是隻有轄下各邑落中的青壯,還包括不少十多歲的少年,以及年過五旬,但仍能騎得馬開得了弓的老者。

如此大的動靜,扶羅韓相信,並州牧呂布肯定會接到風聲,而他還特意率軍在平城城外十裏處紮營,自己則率手下縱馬至平城裏許處,光明正大地窺探平城防務。

結果,平城守軍驚慌失措,大呼小叫地奔上城牆,狼狽之態,盡收扶羅韓及一眾鮮卑小帥眼底。

經此一事,扶羅韓更加相信,呂布擊潰步度根七千鐵騎,是一件非常意外的事,並不能說明呂布大軍的實力已經淩駕於鮮卑各部之上。

一直到扶羅韓率軍離開平城,抵達高柳,一路上都沒有遭到呂布大軍的攔截,就連漢軍小股精騎,也都沒有碰到,隻有數支斥候遊騎,遠遠地窺探過幾次,就再也沒有了下文。

隻是進入高柳城後,扶羅韓很惱火地發現,軻比能已經率帳下大部離開高柳,往北退去,至於是退往彈汗山,還是退往雲中,就不得而知。

整個高柳一帶,隻有軻比能帳下不願北遷的兩個小邑落,順理成章地自此再次歸入扶羅韓帳下,雖然兩個邑落合計才不過數百帳落(一帳落就是一家),但對扶羅韓來說,好歹是聊勝於無,不至於大軍白跑了一趟。

幾天的工夫,扶羅韓心裏的自信,就急劇膨脹,此時的他,恨不得呂布能率漢軍趕來,這樣,他就可以讓呂布和漢軍好好地見識一下,真正的鮮卑鐵騎,到底是如何的無敵於天下。

這個時候,他已將乃弟步度根的失敗,完全歸咎於衝動和冒失,以至於中了呂布的奸計。

接下來的幾天,他將大軍駐於高柳,派人四處查探,以確定帳下各部的駐牧地,和劃分牧場。

這是件很令人高興,但有非常瑣碎的事,扶羅韓這個大帥,所要做的,就是不斷居中調和,確保帳下各位爭紅了眼的邑落小帥,不至於因此而大打出手,傷了和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