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8章 附錄:書中人物近況(1 / 2)

劉奶奶

幽默開朗的劉奶奶,直到一九九九年五月之前都很健康,除了跟著一家人坐大遊輪去巴哈馬群島,還坐輪椅去新澤西的大冒險樂園玩呢!劉奶奶中風後住在紐約長島猶太人醫院,於二○○○年二月過世,享年九十二歲。雖然劉墉早在台灣為她買好了墓地,但老奶奶說台灣太遠,要回家還得坐飛機,最好近些,走路就能回家。於是劉奶奶“長住”在離家不過十分鍾車程的基督教墓園,旁邊除了有教堂,還有幼稚園。劉奶奶愛看小娃娃,這下有好多娃娃的歌聲圍繞著她。

公公婆婆

小帆未出世,婆婆就先到美國了。出世不久,公公也放下台北地區的一切,搬到美國團聚。劉墉特別在長島買了一個占地一英畝的房子,後院緊鄰著萊克瑟絲湖,兩位老人總在湖濱散步、喂大雁。公公今年九十歲,婆婆八十三歲,都十分健朗。小帆大了,不需要他們照顧了,二老就天天“上學”,去附近的老人中心“開心”。還經常帶在學校裏做的“勞作”回家“秀”給大家看。這兩年公公更愛上園藝,總是用打豆漿剩下的豆渣和廚餘做“堆肥”,培養他種的幾十棵番茄、黃瓜、四季豆、苦瓜和向日葵,收成多到吃不完,隻好四處送。

劉墉

一九九一年劉墉應台灣地區“新聞局”的邀請,向聖若望大學請假回台,負責《 中國文明的精神 》製作和編寫工作。那陣子他經常到大陸做鄉野考察,終於完成二十七萬字的腳本。之後,他在台北成立了“青少年免費谘商中心”,經常應邀到各校演講。他的書愈來愈受歡迎,被金石堂統計為十六年來作品最暢銷的台灣作家。近十年來他的足跡遍及兩岸及東南亞。經常為公益事業舉行巡回演講,以他的版稅收入幫助數十個台灣的慈善團體,並在大陸捐建了四十所希望小學。他最常說的一句話是:“自己的兒女聽訓話幾百次,已經左耳進,右耳出了,何不把愛心放到別人子女的身上。”所以他四處跑,成為好多好多年輕朋友口中的“墉爸”。

劉媽媽畢薇薇

一九九五年,為了專心照顧小帆及老人家,劉媽媽毅然辭掉了紐約聖若望大學入學部主任和助理副校長的工作,除了相夫教女,也從事社區服務,負責圖書館的中文書籍采買工作,但有一種書她一定不買,是劉墉的書,隻能送。劉媽媽有很大的本事,閉門家中坐,可以遙控在台的劉軒和常四處旅行的劉墉,做丈夫和兒子的後援。近兩年劉媽媽還陪一家人去了台灣地區,印尼、馬來西亞等地和祖國大陸的許多地方,據劉墉說,隻要帶小帆出去旅行,一定得劉媽媽督陣,因為劉媽媽管得住女兒,劉墉對小帆隻有投降的份兒。

劉軒

劉軒很會K書也很會玩,在哈佛第一年便加入了學校廣播電台當主持人、在旅遊雜誌社當編輯,幫亞洲同學會製作晚會音樂,還跟他的室友一起DJ學生派對。大學四年他主修心理學,但也一直在玩音樂,還自己籌備許多演奏會。暑假時,他兩次返台跟老爸一起做公益活動,曾為台南的德蘭啟智中心一次就募到淨利八百多萬台幣;並在全台四處舉辦演講,還在“9·11”事件之後到災難現場幫助受害家庭。他也出版了五本中文書,以稿費付學費。大學畢業後,他直攻心理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