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德州島(1 / 3)

這是至正十五年冬天的一個好天,在耽羅島西邊翰京麵地區的海麵上,天高雲淡,風和日麗,小鳥,不,小魚在海裏歡快地遊泳。

在離海岸線不到數十裏的海麵上,正密密麻麻地行駛著大約兩百艘海船,幾乎把遠處的天與海都遮蔽住了。這些正在減速的海船中身形巨大的有少部分是六桅的巨大海船,大部分是四桅大海船,其餘就是四十餘艘兩桅快速海船。

在這些海船的桅杆頂上,呼呼地飄著數百麵的紅旗。這些紅旗很奇怪,上半部分是火紅色,下半部分是白色的底,滿是藍色的粗波浪條紋。遠遠地看上去,頗有些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味道。

一陣悠揚的號角聲在平靜的海麵上響起,頓時讓整個翰京麵海麵一下子沸騰起來了。剛才還十分安靜的數百海船仿佛一下子蘇醒過來一樣,甲板上一下子湧出數百水手。

他們有的爬上桅杆,放下寬大的帆布。有的圍著船頭左右兩邊的絞盤,跟著整齊的號子聲,搬動著巨大的絞盤。在嘩啦兩聲巨響中,兩個巨大的鐵錨撲騰一聲落到了深藍色的海水中,撕開微波的海麵,濺出巨大的水花,然後伴隨著無數的水泡直沉海底。

更多的水手在一聲又一聲的口令聲中,慢慢地放動著自己手裏的粗繩索。在一百餘艘巨大海船和大海船的東邊,三百餘艘又長又窄的小艇被繩索小心地放了下來,然後穩穩地落在海麵上。

巨大的繩索把這些隨海浪慢慢飄蕩的小艇緊緊地係在海船上。而這個時候,一張巨大的繩網被水手們沿著海船東邊的船舷上給放了下來,一直落到小艇上方。

這個時候,一群身穿輕甲、配著雙刃刀的士兵們從船艙裏鑽了出來,出現在甲板上。他們和水手的裝扮完全不一樣,他們個個都是全副武裝,一部分人背著弓,少數的扛著長矛。這些人都是剛剛才在遼東半島露了一手的山東紅軍海戰師。

他們把武器都牢牢係在了身上,然後按照班、排的編製歸屬,從容地翻過船舷,沿著繩網往小艇上爬去。

看樣子他們都是練過的,個個手腳麻利,訓練有素,在狹小和晃動的繩網上一點都不慌。很快,一個排五十人就坐滿了一個小艇。

小艇上兩頭的人非常快地解開繩索,在繩索緩緩向船上收的時候,幾個士官用長杆往海船的船幫上靠,把小艇撐開。然後聽到小艇上排長的一聲命令,四十支船漿從小艇的兩邊整齊地伸了出來,然後在軍官有節奏的口令聲中,有力地劃動著海麵,推動著小艇向耽羅島駛去。

小艇的速度很快,它的船舷離海麵沒有多高,而艇的前後兩頭都彎翹著。那尖窄的艇尖象一把鋒利的鋼刀,劈開了海水和不大的海浪,在海麵上劃過數百道痕跡,飛一般地衝向耽羅島翰京麵海灘。

在幾個目瞪口呆的耽羅島漁民注視下,數百艘小艇一直衝上了沙灘。上萬名全副武裝的士兵迅速地跳出小艇,然後一起把小艇再往岸上推,一直把小艇推到安全的地方。

士兵們按照各自的配屬和兵種,開始列隊,頓時把整個海灘擠得密密麻麻的,隻見滿眼都是一片黑色和紅色。而幾連最先前成隊形的部隊迅速向海灘縱深推進。

十幾名士兵衝到那幾名還在詫異的耽羅島漁民跟前,看到這些木頭人還在發呆,毫不客氣地拔出各自的雙刃刀,剛準備開葷的時候,那雪亮的刀光一下子把這幾名漁民給驚醒了,立即跪在那裏舉起雙手咦哩哇啦地亂喊。

看到終於有說話的當地人了,幾名懂高麗話的通事立即衝了過來,用不太標準的高麗和這幾個一口高麗耽羅方言的漁民好一通交流,終於弄明白這附近的情況。

摸清情況的第一海戰師立即占領了附近的小鎮翰京,取得了登陸戰的支撐點,然後把第二批登陸的第二海戰師接應上島。

全部上島的近三萬海戰師立即按照預定的計劃,第一海戰師沿著北邊的翰林邑、涯月邑直取島北的濟州港,第二海戰師沿著太靜邑、安德麵直取島南的歸浦港。在奪取了耽羅島南北兩大港口之後,再兵分兩路分別攻打朝天邑、威德邑,金寧邑和南元邑、表善鎮,會合與東邊的城山邑城山鎮。

南路人馬剛過大靜邑,就聽到一陣驚天動地的馬蹄聲,頓時把第二海戰師前衛團給嚇得不輕。根據情報,整個耽羅島的人口加上不過十萬,整個軍事力量隻有駐紮在濟州、歸浦、城山三地的兩千蒙古駐軍和三千當地駐軍,沒說有騎兵呀。

見識過自家騎兵師訓練的第二海戰師知道這最起碼有上千匹戰馬在奔跑。訓練有素的前衛團立即擺開陣勢,長矛手上前,刀牌手緊跟其後,弓箭手壓陣,剛才還緩慢謹慎行軍的兩千士兵頓時變得殺氣騰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