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魅力社交(1)(1 / 3)

在日常生活和社會交往中,我們常常會發現這樣一些令人思考的現象:有的人雖然平凡普通,但在群體中一舉手一投足都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不論是公開演講、表演或宣傳一個理念,大家都聚精會神地接受他的論點、主張,甚至還配合具體行動。而有的人雖然權重位高,擁有相當的影響力,他的一句話甚至可以改變組織團體的現狀,可以改變你的升遷與命運,但他的言談舉止卻總是遭人反感甚至厭惡,人們雖然服從他卻並不喜歡與這樣的人交往。原因就在於有沒有社交魅力,會不會社交藝術。這種社交魅力,表示的是一種自信和修養,是一種決心和勇氣。與有魅力的人交往,你會不由得接受他的觀點和主張。

這就是魅力社交的作用。魅力總是能夠在社交中派生出一種攝人魂魄的魔力,讓身邊的人產生敬佩,讓自己在群體中獲得景仰。人若要精彩,當須學會魅力社交藝術。

一、注重你的儀表、儀容與儀態

魅力通常來源於兩個方麵,其內在的因素是人的氣質與修養,其外在的表現是人的形象與儀態。

一個人的儀表、儀容與儀態是社會交往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禮儀內容,是進行公關工作調解人際關係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手段,也是一個人道德及文化素養的外在表現形式。講究儀表、儀態的人一定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喜愛;因為他本身表現出一種個人魅力。社會公關與實際交往中,一定要以得體的穿著、高雅的言談舉止表現出風度與魅力,因為這是魅力社交活動最起碼的要求。

儀表儀容:塑造魅力的社交藝術社交的行為規範形成禮儀。社交禮儀是人們在生活中交往的條約。正如戴聖所言:“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人靠衣服馬靠鞍”,這句話充分說明了穿著打扮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如果不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不重視自己的儀表儀容,即使是天生麗質,他也肯定不能給人一個好印象。反過來,如果一個人重視自己的穿著打扮,不把它當作一件“小節”看待,也就在美化自己的同時,贏得了他人的尊重。

對於青年人,要想順利地踏入社會,開始自己的漫漫人生路,贏得一個又一個成功,就應該下決心從“我”做起,努力改善自己的第一形象,讓自己完全充分地融入到整個社會中去。

儀表儀容也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深奧的藝術。在你開始這門藝術的學習之前,你必須完全放棄依靠豪華衣飾就可以美化自己的天真想法。

儀表,是指一個人的外在表象,由容貌、發型、服飾構成。人的儀表可以反映出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禮儀素養,左右著人們交往的“第一印象”,對於社交的成功和事業的順達均有較大的影響。

自古以來,人類的交往就形成了對儀表儀容的規範要求。儀表美不但表現在一個人的容貌、體型上,更與人的著裝、化妝與佩飾有較密切的聯係。在一定的社會條件下,人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對一個人的儀表形成一種共有的審美觀點,這就是人們對儀表的審美標準。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描寫了一個傾國傾城的美人:“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裏,臣裏之美者莫若東家之子。東家之子,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所謂“恰到好處”,大概便是如此了。

意大利著名畫家,人體解剖學家達·芬奇提出,人體各部分之間的比例,都合於某些“黃金分割定律”,人的頭長應是全身高度的1/7,肩寬為身長的1/4,跪時身長減少1/4,臥時減少1/10,兩腋寬度與臀部寬度相等。大腿正麵寬度應等於臉的寬度,兩眼間的距離等於一隻眼的長度,耳朵的長度應與鼻子的長度相等。如此雲雲,是一個人體美的自然標準,也是儀表美的組成部分。

但天生容貌秀麗、胖瘦適宜、高矮適當、膚色漂亮、健康強壯、線條優美的人並不多。對絕大多數人來講,需要通過著裝、化妝、配飾來掩飾不足,揚長避短,創造視覺上的儀表美感。

社交箴言:

為了塑造自己的社交魅力,提升個人的社交藝術,必須從規範儀表儀容做起。

儀容修飾:展現富有個性的容顏現代文明的發展,使得無論男女老少,日益重視對自己儀容的修飾,以提升個人在社會活動中的形象與魅力。

儀容一般指人的麵部和頭部。對儀容的修飾即對人的麵部與頭發的修飾,通過修飾以展現或淡雅清秀或健康自然的富有個性的容顏。

(1)麵部修飾人的麵部肌膚可以分為中性、油性、幹性、混合性和過敏性等5種類型。中性皮膚表麵光滑潤澤,是較理想的皮膚;油性皮膚表麵油亮,毛孔粗大,易生粉刺;幹性皮膚皮脂分泌少,毛孔細小,皮膚缺少彈性,易生皺紋;混合性皮膚的額、鼻、下巴等部位為油性皮膚,其他部分為幹性皮膚;過敏性皮膚對某種物質較為敏感,一經接觸就會出現紅腫、斑疹、癢痛等症狀。皮膚的類型將隨年齡的增長而改變,如油性皮膚將逐漸變為幹性皮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