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省略對公司無益或益處不大的工作
公司要想排除潛在的過剩人員,首先要除去那些對公司無益或益處不大的工作,隻有這樣,才可能真正減少過剩人員。比如,辦公室幾個秘書,成天認真地寫各種報告書、材料,從工作忙碌的情形來看,再增加一兩個人都輕鬆不起來。但是,這些秘書們所寫的報告、材料等,是不是都有益處呢?不見得。很多都是做無用功,總經理可能隻看了看標題就丟在了一邊。對於這類益處不大的工作,就應該省略一些,這樣便可減少不少潛在的過剩人員。
(3)在原材料的購買上精打細算
在公司裏,經理通常對生產和經營部門十分重視,並注意到這些部門生產成本的降低。但對原材料購買部門則不那麼重視,僅安排一些二三流的人員,而且對購買過程中是否存在浪費關心較少。事實上,對一個公司來說,不管生產與銷售如何增加,要是在購買部門發生損失,如購買一些質次價高的原材料,就有如將水拚命地汲入有漏洞的水桶裏一般,流失的利潤不可小視。故公司要降低生產成本,對在製造成本中占極大比例的原材料費要精打細算、嚴加控製。
(4)清除虧損產品
一個公司通常會生產幾種或數十種產品,其中有的產品有高收益,有的產品是低收益、不賺錢甚至虧損產品。低收益的一般產品和虧損產品會侵蝕高收益產品的利潤,使整個公司的利潤降低。因此,公司要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利潤率,必須采用“精銳產品”政策,重點生產少數高收益產品,清除虧損產品。不能因為擔心影響銷售總額而舍不得清除虧損產品。虧損產品既耗費時間又增加銷售費用,與其維持下去,不如忍痛舍去。
(5)盡量避免壞賬損失
在銷售方麵的最大損失是壞賬損失。比如,一家公司向另一家公司提供原材料產品,在貨款回收前,接受原材料產品的那家公司倒閉了,於是,所交付的貨款就變成了壞賬。要彌補此損失,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努力。對中小公司而言,壞賬是致命傷。因此,公司應加強對往來客戶的信用管理,一旦對方的信用出現危機時,應斷然中止往來,盡量避免壞賬損失。
(6)加快貨款回收的速度
若回收的貨款遲延,廠家就要背負那部分的成本負擔。比如,100萬美元的貨款回收如果遲延了90天的話,那麼100萬美元的資金在90天內都是死的。而該資金如果能有效利用的話,每月可獲得2%的營業利潤。如此一來,在90天內就會發生6萬美元的損失。因此,對一個公司來說,加快貨款的回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
(7)加強生產管理,減少不合格產品
每個公司都存在不同比例的不合格產品,要完全杜絕不合格產品當然不可能,但減少產品不合格率卻是可以做到的。不合格產品會帶來多種損失,如材料本身的損失,生產不合格產品的應付工資損失,重做該產品的應付工資與時間損失等等,這些損失都會提高產品的製造成本。因此,提高產品合格率是降低成本的重要環節。
(8)削減盤活庫存品
在經濟不景氣時,產品的庫存會大幅度增加,緊緊束縛住公司的脖子。產品庫存除了使資金周轉不暢外,還會帶來其他損失。比如,為了保管庫存產品所開支的保管費,為推銷庫存產品所打的折扣等等。為此,必須將庫存的損失減少到最小。方法是將庫存的產品按品目加以分類,花主要精力清除占最大庫存比例的少數幾個庫存產品。比如,在100個品目中,8個品目占產品庫存總額的75%,此為A組;其次的25個品目占庫存總額的20%,此為B組;剩下的67個品目僅占庫存總額的5%,此為C組。此時,應將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A組庫存產品的清除上,這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相反若集中精力去清除種類多、所占比例小的C組庫存產品,那麼就會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