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苦難的曆史鑄就了千年奇書——猶太人智慧之源猶太人的曆史(1)(1 / 2)

仿佛一部悲慘史,幾千年中猶太人無數次的被屠殺,被驅趕。而給猶太人創造無數動力、造就無數奇跡的來源正是猶太人的聖人摩西。《聖經》中記載的是摩西帶領受苦受難的猶太人曆盡艱辛逃離埃及,是摩西傳遞上帝的聲音給猶太人指示正確的方向。《摩西的書》中記載了摩西對猶太人的律法與訓誨共613條,有248條是應當履行的,另365條是禁行的。《摩西的書》涉及猶太人的信仰、為人、處世、經商、教育、家庭等生活的方方麵麵,是猶太人生活與生存所有智能的指南。《摩西的書》成功複活了希伯來語,演化鑄就了猶太文化的獨特信仰,也成就了眾多猶太名人,讓猶太人成為世界公認的“第一商人”。

把摩西十誡當做行動指南

當守安息日為聖日,前6天做工,第7天歇息,任何工作都不能做;孝敬父母者,福壽長久;不可殺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偽證陷害人;不可貪婪他人的一切。

——《摩西的書》

在世界民族之林,很難找到一個民族像猶太人那樣,在5000多年的曆史中有2000年流離失所、浪跡天涯,而且幾經屠戮,宛如穿行在一條煉獄之路上。無論是古埃及時代還是希臘化時期,無論是中世紀“十字軍東征”時期還是希特勒的“最後解決”大肆屠殺猶太人,猶太人一直是被排斥和捕殺的對象,仿佛他們命中注定就是要遭受汙辱和迫害。尤其是在中世紀的歐洲,他們經受了巨大的精神摧殘,希特勒的“最後解決”則使600萬猶太人死於非命。但是,猶太人在浩劫中從不畏懼,從不喪失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屠夫隻能消滅他們的肉體,但不能摧毀他們心目中的聖殿和故土新生的希望。他們具有承受任何壓力的忍耐力和無比頑強的生命力,以至於磨難對於他們來說是一種動力和財富,而這一切正是來自《摩西的書》。

《摩西的書》的最初來源是摩西十誡。相傳猶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布《雅各》的阿拉伯語發音為葉爾孤白,後來改名叫以色列。他生有12個兒子,在一次災荒中遷移到埃及,受到當時統治埃及的喜克索斯人的優待,居住在尼羅河下遊,轉變為農業民族。喜克索斯人被努比亞人暴動趕出埃及後,淪為埃及人的奴隸。

公元前1250年,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猶太人在穿越西奈沙漠的艱難行進中麵臨著饑餓、幹渴、疾病、勞累以及強敵追襲攔阻的威脅,不少人懷念起在埃及雖被奴役但終究能維持生存的生活,加之他們多年來在埃及受多神信仰的影響,對自己尊奉的信仰產生了動搖,以致在征途中摩西隱居修道時,不少人乘機進行偶像崇拜。為此,摩西不得不在西奈沙漠中停止行進,對離經叛道的人發動了一場“清教運動”,以統一精神信仰。

摩西聲稱耶和華在西奈山向他傳授了十條戒律,作為耶和華給猶太人訂立的約法。這十條戒律被刻在石板上,即著名的“摩西十誡”:

一、除了耶和華之外,不可信仰別的神;二、不可為自己製作和崇拜任何偶像;三、不可妄稱耶和華的尊名;四、當守安息日為聖日。前6天做工,第7天歇息。任何工作都不能做;五、孝敬父母者,福壽長久;六、不可殺人;七、不可奸淫;八、不可偷盜;九、不可作偽證陷害人;十、不可貪婪他人的一切。

“摩西十誡”不僅成為猶太教的基本教義,也是人類最早的法律之一,並在相當大程度上影響著後來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

摩西帶領猶太人逃出埃及,在迦南的曠野地區生活了四十多年。相傳摩西五經就是在這期間由摩西編著的。

摩西五經是猶太民族文化的經典,稱作托拉(Torah)。托拉是關於人與上帝之間關係的記載,因此它影響了猶太人關於人類本質的看法。奇特的是,這看法裏麵同時包括了兩種看似互相衝突的觀點:一方麵人是獨特的(unique),另一方麵人卻是不重要的(unnecessary)。一方麵人的生命是上帝給予的,人在上帝的麵前沒有主權;另一方麵上帝給予人(猶太人)律法,好叫人能尊敬這上帝給予的生命。要解決今天科學所麵對的倫理問題,猶太人認為就得先尋求上帝對人的要求,借由明白律法(如著名的十誡)的原則來解決衝突。《摩西的書》主講者的結論是,我們必須根據上帝(指猶太教裏的上帝)對人的要求,在影響生命的決定上取得一個平衡。當然,這種決定向來是十分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