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時代的變革,迎接它的是一個璀璨的盛世。
當然,如同先輩所說,我們是在走一條前人從未走過的路,是摸著石頭過河,一不小心就會被洪流卷走,一個不慎就會粉身碎骨,隻有慎之再慎之。
至於有沒有人將它放在心上,就不得而知了,至少教科書上都是這麼寫的。
但每個時代總有一群瘋子,完全不顧道德與法律的約束,給人類造成巨大災難。
就比如百多年前的大動蕩,人類在基因工程取得巨大突破的時候,就有人啟動了《企爾—比諾》計劃,創造出擁有智慧的轉基因生物……
他們都是走在時代最前沿的一群人,他們曾受人敬仰,或許,他們知道人類的渺小,所以才如此執著的去探索。不過猜測即是猜測,既然已經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就應該被釘在人類恥辱柱上,用以警誡後人。
如今,新一輪的轉型正在進行著,陳曦所在的江南總區正計劃建造巨型停泊港口,並在未來五年內拆除轄區所有地磁軌道。
聚合能源的再次成功,讓人類擺脫了能源桎梏,這也使得人類在探索太空的征途上終於邁出了第一步!
磁浮車將被逐步取代,飛行艙,飛船,作為未來的交通運輸工具,這是時代前進的必然結果,其中也有太空采礦技術越發成熟的原因。
而今天,陳曦正在參加一場葬禮。
逝世的是一位老人,生前奮鬥成國內數一數二的巨富,死後也不甘平凡,準備成為史上首個葬在太空的人類。
z31型小型飛船足以將他送出地球,且在深空中航行很長一段時間,現在,類似一場送別儀式,冰棺采用最先進技術把老人遺體封存。
所以,陳曦透過冰棺,隻看到一張蒼老又蒼白的臉,他整個身軀被氮氣包圍著,凝而不散,頗有點仙風道骨的意思。
陳曦恭敬的鞠了一個躬,奉上手中的花,對老人眾多子孫道了一聲節哀,便轉身來到參加葬禮的人群身後,站到一個不起眼的位置。
參加葬禮的人很多,黑壓壓一片,外麵還排成長龍,整個葬禮沿用了歐洲古老的葬禮儀式,聚在這座明亮的大教堂裏,用這種形式,一一給老人送別。
在哀樂聲中,在一片愁容堆裏,所有人都在沉默著,陳曦抬頭,似乎每個人臉上都帶著一抹哀傷。
就這樣,送別儀式又持續了一個多小時,陳曦不停轉換受力點,在他雙腿快失去知覺情況下,儀式終於在悼詞中結束了。
這或許就是差距!
數個世紀的積累,社會形態已經構成堅固的金三角,無論人脈,眼界,修養,心胸,都與普通人拉開了差距。
至少他們和陳曦不一樣,至少他們在人前表現出的儀態無可挑剔,站著像筆直的標杆,靜靜地注視著前方,目中還帶著些許哀愁。
對於老人,陳曦是充滿敬意的,畢竟,從畢業以後,老人便一直資助著他的研究,雖然有父輩的關係在那裏,但是對於科研這個無底洞,除了國家之外,很少有人能有如此大的魄力。
更何況,陳曦研究的是粒子曲線對衝,就現在而言,耗資龐大不說,這幾乎是沒有產出的科研項目,更別談有什麼利益可言。
所以,在得知老人逝世後,除了悲痛外,陳曦也很頭疼,可以預料,恐怕過不了幾天,這項投資計劃就會被他的兒女們給終止了。
而他卻無可奈何,由於某些原因,陳曦的實驗室依舊是在老人名下,老人死後,必然會變成老人遺產的一部分,要知道,研究室裏,光是實驗設備就價值十幾億。
人性的貪婪,在這利益至上的社會,顯得淋漓盡致!
隨著冰棺抬起,所有人的目光也隨冰棺緩緩移動,直到走出大堂,一抹陽光照射在冰棺上耀耀生輝。
陳曦有些失神,然後人流緩緩移動,身旁人影攢動時,他才回過神來。
隨黑流走出教堂,外麵是一個公園,地上鋪了一層黑色的地毯,地毯穿過公園,可以看到不遠處的一個噴泉廣場。
廣場的邊緣,靜靜的停著那艘小型飛船。
接近了陳曦才發現,飛船的入艙口等候著一個水晶般的機器人。
或者應該叫它人工智能,這是萊恩—哈特除了研究出高級人工智能以來又一次跨時代產物,這也是人類首次將人工智能從虛擬世界中搬了出來。
據說,明年二月份所發售的人工智能,已經接近生命體的程度了。
萊恩—哈特,被譽為世紀末最偉大的科學家,致力於人工智能研究,曾獲四百多項專利,五年前在威廉—斯密爾那裏購買超級液體專利後銷聲匿跡,於半年前獲得巨量融資,創辦萊恩集團。
但陳曦知道,三年前萊恩—哈特曾秘密拜訪過他的老師,也就是張晉恩博士,那時候他即將畢業,之前一直以研究員的身份跟在博士身邊學習。
張晉恩博士有自己的科研團隊,他們主要的任務是攻克生物電流與腦電波信息解析,背後是國家在大力支持。
萊恩—哈特來找張晉恩博士的目的不言而喻,就像最初的摩斯密碼,任何東西都需要載體,而超級液體,能夠儲存電子信息素,並置換出去。
陳曦第一次看到實物,淡藍色身影靜靜矗立著,透明外殼下包裹著一層銀色金屬鞏膜,藍色液體如同血液一般彙集周身,在大腦處進行深藍與淡藍之間的轉換。
精密的零件勾勒出自由收放的瞳孔,就算是靜立不動,它的後腦也在泛出一圈圈銀色光暈,作為中樞,那一顆顆瑩白的光點,在朦朧氣體中,組成一團類似星雲的物質。
它就像一件美輪美奐的工藝品,同時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四個黑衣人抬著冰棺登上了飛船,它也隻在入口處駐足片刻,回身望了一眼黑壓壓的人群,然後也登上了飛船。
相比於機器人的生硬,它的動作則顯得非常自然,至少陳曦可以看出來,它眼前的世界,絕對不是機器人眼中一行行編列的數據。
等到四個黑衣人下來之後,飛船的艙門就開始閉合了,陳曦低頭歎息一聲,就算它成為生命形態,它的命運卻是注定了的,畢竟人類才是統治者。
在艙門徹底閉合以後,飛船方向傳出一股無形的引力,這是飛船內部的引力機開始運作,通過加速多個粒子,來增加質量,從而提升飛船底部引力。
畢竟人類是陸生生物,在深空航行,沒有引力作用下的人類,容易引起多種並發症,所以引力機必不可少。
陳曦知道,人類一直在為遠航做準備,引力機之後還有離心機,而離心機,足以支撐大型母艦航行,雖然離心機的技術並不成熟,因為其高昂的成本,連國家都承受不起。
陳曦看到,飛船周圍正形成一圈可見氣旋,如同隕石帶拱衛星辰,一些塵埃落葉也漸漸加入其中,形成一個大圈,包裹著飛船旋轉。
突然,尖銳的渦輪聲打破了這種奇妙的平衡,刺耳的轟鳴加上能量噴吐音,頓時推出一股強大的氣浪,使得周圍的氣旋頓時四分五裂。
飛船升空,帶著呼嘯,直到聲音越來越小,在幾十秒的時間裏,縮小成一個肉眼可見的點,迅速消失不見,隻在飛船停留處,留下十幾個大小不一的灼痕。
“在場的各位,有父親的好友,有父親的合作夥伴,我想這一刻,在他遺願完成的這一刻,父親是無憾的,父親的遺囑是這樣說的——既然活著的時候不能來一次太空旅行,那麼死後就把我葬在太空吧,我想親眼看一看廣袤的宇宙……再次感謝各位能來,非常感謝……”
一場送別儀式就這樣結束了,在老人子女們的邀請下,宴會也正式開始……
整個大廳高八米左右,是一座寬闊的會堂,雖然還是以黑色為主色調,但這就像一座水晶宮,簡直可以用流光溢彩來形容。
奢華,大氣,黑色的綢布下,露出邊角處鑲嵌的金箔,在水晶燈光下反射出炫目的色彩。
剛踏入宴會廳的時候,陳曦同樣也被震撼到了,他還是第一次看到如此奢侈的布置,不止是場地,而且論奢華程度,根本沒有哪一次能與之相比,這座宴會廳,容納了起碼有一百多個高級侍從,一千多位參加葬禮的客人。
“先生您需要喝點什麼?”
一名帶著非洲裔血統的女侍走過來,微笑著對著陳曦問道。
陳曦這時候已經坐在一個邊角位置,相比那些健談的大亨們,他更願意享受牛排或者龍蝦,因為對於每天在實驗室吃三明治喝牛奶的他來說,這樣的機會非常難得。
用餐巾擦了擦嘴,陳曦抬起頭,回答道:“一杯牛奶,謝謝!”
這樣的機會不止對陳曦,對其他人同樣是難得的,借著這一場宴會,很多認識或不認識的,都會借此機會來拓展人脈關係。
當然,這些都跟陳曦沒有太大關聯。
他隻想吃完飯後回實驗室,把該拿的東西都拿走,至少在拉到投資前,要找一份相關的研究工作。
吃足飯包之後,陳曦就覺得沒有再待下去的必要了,招手引來一個侍從,在他的帶領下來到了地下車庫。
很快陳曦就找到了他的車,這一輛橘黃色的甲殼蟲,在一排排豪車中相當顯眼。
這輛甲殼蟲據說是他太爺爺特別定做的,是通用汽車公司的限量版,雖然是上個世紀七十年代左右的產物,使用壽命早已超過年限,但它性能依舊完好,不過與現在的車型比較,實在有些老土了。
這裏是一座私人莊園,坐落於巨城的郊外,雖說是郊外,但離巨城外城區足足有兩百多公裏。
像這樣的莊園,是非常罕見的,如今地球上的總人口已經突破三百億大關,每天所消耗的資源難以估量。
所以,人類的生活空間再一次被壓縮,一搬再搬,形成了一個個以總區為單位巨大城市,而其它地方則被規劃成農場,牧場,林場以及工廠之類的大片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