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2)

2003年10月15日9時9分53秒,隨著指揮員的一聲令下,中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5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騰空而起,楊利偉成了有史以來首位遨遊太空的中國航天員,實現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飛天夢想。

本書在開篇之前,何以要從楊利偉遨遊太空的壯舉說起呢?因為楊利偉之所以能成為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是他的口才起了關鍵性的作用。負責選拔航天員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統總指揮、總設計師宿雙寧所長就是這樣說的:“雖然我們現在隻選了一個上去,可以說他們中任何一人上去都可以完成任務。但為什麼選了楊利偉呢?一是,楊利偉的訓練成績始終是名列前茅的;二是,楊利偉這個同誌能麵對公眾。因為飛行完了以後要麵對一些公眾,成為公眾人物,他的表達能力和掌握的分寸都比較好。”宿雙寧所長的話清楚地告訴我們,在技術水平大體相當的情況下,口才能力就成了考慮的關鍵因素!

後來的事實的確證明了楊利偉的口才能力:在出發前接受央視《麵對麵》欄目記者采訪時,他侃侃而談,流暢得體;在太空飛行中,他不慌不忙、沉著冷靜、口齒清楚、聲音宏亮;在回到地麵成為萬眾矚目的英雄時,他麵對公眾談吐親切隨和、謙虛有禮,表現了一個大國航天員的良好素質。

楊利偉成為中國首位航天員的經曆,充分說明:口才在一個人的成功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難怪美國著名口才學家戴爾?卡耐基深有感慨地說:“現代成功人士90%,都是靠一根舌頭打天下……”

美國人在20世紀40年代,把“口才、金錢、原子彈”看作是在世界上賴以生存和競爭的三大法寶;到了60年代,他們又把賴以生存和競爭的三大法寶改成“口才、金錢和電腦”。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他們在“三大法寶”中,將“電腦”替換了“原子彈”,但是“口才”卻在他們的說法中連續獨冠“三要”之首。這些說法雖然有一定的片麵性,但也有一定的道理。在我國,自古就有“一言可興邦”、“一語定乾坤”的警句。南北朝著名學者劉勰在《文心雕龍?論說》中也說:“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在歐洲,也自古就有“善言可息怒”、“良言勝重禮”、“正義的話能截斷江河,和藹的話能打開鐵鎖”等諺語。三百多年前,英國著名作家兼政治家瑟夫?愛迪生也說:“如果人的心靈是敞開著的,我們就會看到,聰明人和愚笨者在心靈上並沒有多少區別,其差異僅在於前者知道如何對其思想進行有選擇的表達,而後者則毫不在意地全盤托出。”這些說法,無一不是在強調口才對於人生、對於社會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