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哲理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散文。它重點在突出思想的重要性,而在人文精神方麵,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蘆葦”的意義上。兩者在本文中是相互依存的,沒有思想的蘆葦等同於自然界的禽獸,但是反之,思想也必須存活在蘆葦上。當然,蘆葦首先就是一種生命象征。從事物的對立方麵,看到其存在的相對合理性,進行辯證的思考,這是《思想錄》的顯著特色。
“人隻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隻要“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生命從一開始就具有悲劇性,它是脆弱的、容易毀滅的,在每一個生命中又都飽含著艱辛、恐懼以及愛與歡樂,飽含著奮鬥、不屈的努力以及挫折與失敗的淚水。每一個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能思想的葦草——我們應該追求自己的尊嚴”,但是生命與生命之間、人與人之間卻又充斥著戕害與殺戮、吞噬與壓迫,這就更為增加了生命的不幸,而且這種不幸並不僅僅是從個體的生命而言的。
作者指出, “不幸就在於想表現為天使的人卻表現為禽獸”,這句話意味深長,戰爭、剝奪等等違反人性的邪惡之源也就存在於這裏。一個生命總是被扭曲到千方百計地去統治甚至以殺害另一個生命為樂,這是極大的可悲。但是人的生命卻又是商貴的,“人的偉大之所以偉大,就在於他認識自己的可悲”,“我們不能忍受它受人蔑視,或不受別的靈魂尊敬;人的全部幸福就在於這種尊敬”。對“不幸”的理解是與生命的可貴聯係在一起的,不幸往往是相對而言的。作者進而強調了對生命的尊重,人必須熱愛自己的生命和思想,然後才可以推而熱愛整個生命的存在和智慧。“讓他恨自己吧,讓他愛自己吧”,這一辯證意義體現出對生命應有的態度:尊重生命。
話題
1.為什麼說“人的偉大之所以為偉大,就在於他認識自己的可悲”?
2.在文章中“蘆葦”象征著什麼?為什麼使用這一意象?尊重“蘆葦”的意義何在?
3.“思想形成人的偉大”.請舉出幾個例子加以具體說明。
相關資料索引
1.我們也要記得,《沉思錄》是寫給自己的,而不是供出版的,而且,這裏是自己在同自己對話,字裏行間常常出現的不是 “我……”而是“你……”並常常用破折號隔出不同意見。既然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自己說服自己,自然也就不需要過分講究詞藻、注意交代和安排結構,而集中注意於一種思想的深入和行進。有時話沒說完又想到別處,並經常看到“但是”這樣的轉折。我們需要在閱讀中記住這些,不然,也許會因為它不是一個精美的體係而感到失望的。隻要我們讓我們的心靈沉靜下來,就能夠從這些樸實無華的句子中讀出許多東西。這不是一本時髦的書,而是一本經久的書,買來不一定馬上讀,但一定會有需要讀它的時候。近兩千年前有一個人寫下了它,再過兩千年一定也還會有人去讀它。http://www.phil.pku.edu.cn/personal/hehh/fyzz/rszx/csl.htm(翻譯著作一人生哲學)
2.《外國文學經典—文選與解讀》,陳建華,安徽文藝出版社。
3.《世界經典散文金榜(上、下)》,賀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惠特曼
1819-1892 美國作家.以詩歌創作為主,代表作品為享譽世界的《草葉集》。散文作品主要有兩個集子,一個是社會及文學評論《民生展望》,一個是自傳體隨筆《典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