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就出現一批有收集癖的人,比如,他們有特別喜歡收集郵票、小飾品、煙盒等的癖好。有的對這種收集嗜好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完全沉湎於自己的世界裏。
這類人對收集起來的東西愛惜備至,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不能觸摸,他不喜歡將這些東西公開讓人觀賞,也絕對不會將自己的收集品賣掉,而是希望能得到別人手裏的東西。如果我們認識有這種癖好的人,馬上就能判斷出這人的性格一定相當內向、不豪爽或不幹脆,如果觀察他的工作方式,也會發現他非常堅持自己的原則,即使是錯誤的,他也不喜歡別人參與進去,在工作方麵太自以為是,以至於陷入我行我素的自我中心主義之中。
2.從變形的嗜好看他人的內心
從任何一個角度講,嗜好品都不是人類不可缺少的東西,不論飲料、酒、香煙還是化妝品,都不能跟食物與水的重要性相提並論。因而在嗜好品的生產與銷售方麵,為了滿足各種不同的需要,就得去生產具有各式各樣特色的產品,所以,其種類也就紛繁複雜。作為一個消費者,其選擇的自我程度相當高;自由度愈高,選擇哪一種品牌時,自然而然就可以表示其心理狀態了。從個人的社會標準和地位來看,如何選購嗜好品,體現出其心理變化。
比如,有人吃飯的時候,一定要喝某種名牌酒,而且是哪一年生產的;喝咖啡時也是這樣。
從某人對產品的商標有特殊的偏愛上看,推測他並不是選擇商品的好壞,而是他有著某種感情上的補償行為。
他為什麼在選擇嗜好品上如此的固執呢?了解了這個人的昔日生活,也就明白了養成這種習慣的原因。可以毫不費力地推測,他是為了想采用特殊標準的符號來表示自己不同凡響的地位,所以對於特定東西表現出一種近乎固執的偏好。也就是說,像他這種人的內心中有一種強烈的自我顯示欲,以及有關自己身世方麵的矛盾症結,因為他覺得學者的地位並不能彌補他過去的身世。
人固執的程度表明,很多情況是來自他往日的傷心處。比如,有些人始終不能忘記死去的情人,而他當年的情人就非常喜歡使用這種香水,所以,他至今仍然對這種品牌的香水懷有特殊的偏愛。
相反,也有人會對特定的東西,或者某種品牌表現出極端的排斥現象。
比如,有人非常討厭抽煙鬥的人,原來她是痛恨拋棄自己的情人,而她昔日的情人就是個喜歡抽煙鬥的人。
一般說來,精神上的創傷是有原因的,不管喜歡或討厭,反正不是正常的動機。這是由於某種不正常的理由形成了這種情感。但是,如果又有另一種原因而使其喪失了這種不正常的感情動機時,那就可以很輕易地消除這種特征。假如那位女子獲得了她情人的愛,那她肯定不會那麼痛恨吸煙鬥的男人了。
如果觀察人對嗜好品的選擇,會發現一些有趣的東西。比如,有人會選擇跟自己所愛的人或敬重的人所喜愛的東西或完全相同的嗜好品,這是欲求同化的心理在作祟。當然,這種單純的外表下,也可能內心隱藏著欲求不滿的動機,故意同化以便將不滿的情緒發泄出來。
3.對飲酒的觀察
人們對飲酒的問題是相當清楚的,有人飲酒是為了忘記內心的悲傷,從而想借此逃避現實;也有人為了高興,而興高采烈地喝酒。當然,也有人是為了陪酒,而不得不喝酒。
不論怎樣說,酒精可以促使由於道德製約與社會束縛而被壓抑在內心裏的欲望與感情活躍起來。總之,如果觀察一個人的喝酒方式,極有可能探測出對方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被察覺的深層心理現象。
比如,有人會一麵喝酒,一麵借酒發瘋,借此痛罵自己的頂頭上司,或者指桑罵槐,甚至有人會混雜一些自己的真正動機。因為很多人在喝酒之後,會把壓抑在內心的真話吐露出來。
也有些人酒量極大,不容易喝醉。這些人都是神經質的人,善於保重自己的身體,所以不致過量地飲酒,當然,也包含不想在別人麵前失態的人。顯然,這類人是不願當眾吐露心事的。
凡屬這一類型的人,其自我防衛的性格很強。即使在喝酒之外結識的任何朋友,也都保持泛泛之交,因為他懷有不想踏入別人圈套的防備心理。也就是所謂“相識滿天下,知心無幾人”的情況,這類人也是極端自我主義者。
另外有一種人,在喝酒時,隻要稍有一點醉意,就大放厥詞,自吹自擂老子當年如何了得,惟恐別人小看了自己。這類人大多屬於歇斯底裏的性格者,而且也是自我逃避主義者,在深層的內心裏隱藏著強烈的自我顯示欲。因為三杯黃酒下肚之後,理性的束縛立刻鬆弛下來,於是逐漸顯露出自我的本來麵目,這時,他無話不談,同時專門談論自己周邊的人,吹噓自己如何有能力、兄弟的成就、妻子的家世和子女的聰明等。其實這種人的內心隱藏著一股渴求別人承認的欲望,在自吹自擂之餘,也表現出一種不曾被人承認的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