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女兒從農村老家接回城裏的時候,女兒已經讀初二了。女兒是他的驕傲,也是他的希望。當初把她送往老家實屬無奈,妻子病重臥床,他的單位也處於半停頓狀態,與其在城裏沒人照顧受苦,不如送回老家,那時他母親身體還硬朗,種地種菜,日子尚算寬裕,重要的是能夠有時間照顧孫女。
女兒很爭氣,學習非常刻苦,成績不錯,尤其是數理化,經常考滿分。但她的語文不行,尤其是作文,也許是長期不在父母身邊,她不善表達,語言總是幹巴巴的,沒有生氣。他去找老師尋求幫助,老師無奈地說孩子讀的東西太少,閱讀量上不去,很難短時間提高作文水平。
這天,他回到家裏,揚了揚手裏的一份刊物高興地對女兒說:“看我的作品又發表了。”女兒很驚訝,她從來不知道爸爸竟然還能寫東西,於是要過來看。一篇小小說。可是看名字,卻是天昊。他看出了她的心思,說這是筆名,魯迅不也是筆名嘛。女兒相信了,於是很認真的拜讀起來,第一次感覺到文章是那麼美,盡管有些語句不是很懂,但裏麵蘊含的哲理,卻如一汪秋水,撼動著她的心靈,加上優美的文字,讓人欲罷不能。他又借機找來自己以前的和其他作家的作品讓她讀。晚上父女倆在燈下寫字讀書就成了他們最快樂的時刻。漸漸地,女兒熱愛上了閱讀。
爸爸是業餘作家,女兒經常向其他同學炫耀,引來的是羨慕的眼光,她也更愛爸爸了。爸爸一有作品發表,就給她買好吃的,買禮物。女兒的語文成績提高很快,作文還經常當作範文在班裏讀,連老師都不敢相信這個事實。女兒經常想也許是自己繼承了爸爸的文學基因吧。
女兒考上了名牌大學,盡管學的是化學專業,但是良好的文學基礎和非凡的文采,讓她很快成了別人矚目的焦點。畢業後有了好的工作,也有了知名度。直到有一天,一個偶然的機會,她認識了真正的作者天昊。起初她想這個作者怎麼跟爸爸重名呢。可是她讀到了他的文集,那些以前自己經常讀到的作品,赫然在上,她驚呆了。真正的天昊告訴她,很多年前,她的父親找到他,求他答應用他的名字來暫時蒙一下女兒,他答應了,並保守秘密至今。
他重病不起,在床前。他說自己可是冒牌作家,事實上自己連封信寫起來都很吃力。女兒說你可是真正負責任的父親,這是無論怎樣都冒牌不了的。他欣慰地笑了,然後拉過女兒的手,說:“我要是有你一雙這樣能寫的手就好了。”女兒眼睛裏滿是淚水,哽咽著對他說:“你的一生都在寫一部最偉大最富有愛心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