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0章 結語 時代的呼喚--實施素質教育(12)(1 / 3)

我們認為,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必須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認真研究教學內容,處理好重點與難點;認真研究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身心發展規律;認真研究學生的學法,並注意指導學生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變教師講授為雙向交流(即師生之間的交流)或多向交流(即師生之間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愛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中的樂趣。一位優秀教師培養的學生,應該愛學習、會學習。

③積極參加教育科學研究,積極參加教育改革實踐活動。

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有很多理論問題與實踐問題需要去研究、去解決。素質教育的複雜性,要求教師成為研究型教師。

當前,辦好教育,必須依靠教育科學研究、科研興教、科研興校、向教育科研要質量,逐漸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教師要不斷提高素質教育意識,要不斷增強教育科研意識,要不斷提高積極參加教育改革實踐活動和教育科研活動的積極性與自覺性。

中小學校應逐漸建立起一種機製,引導與鼓勵教師積極參加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改革實踐活動。教師是否積極參加教育科學研究與教育改革實踐活動,應該成為衡量教師是否積極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標準。

3.素質教育要適應初級階段的國情

中小學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努力向素質教育轉變,這是新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過程中提出的一個緊迫課題。素質教育是為實現教育方針規定的目標,著眼於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麵向全體學生、全麵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麵生動活潑地發展為基本特征的教育。但素質教育不能擺脫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而存在。

(1)觀念轉變的迫切。

科舉製是一種典型的應試教育,在我國已有長達1300年之久的超穩定的機製,這種觀念在人們的腦海中根深蒂固,因此,實施素質教育迫切需要教育思想觀念上的徹底變革。一方麵,教育工作者要樹立為黨的事業和國家民族的興旺而教的觀念;要堅決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麵向全體學生,把握教育規律,著眼於使學生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為學生日後進入社會做好必要的知識、能力準備。另一方麵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培養觀念。當前,一些家長對獨生子女培養的期望值過高已是一個社會問題。望子成龍、盼女成鳳,不能脫離實際,否則,就會導致孩子為了升學而畸形發展。

(2)製度改革的導向。

科學的考試和測評製度將有助於弱化應試教育的傾向,對推進素質教育起積極的導向作用。過去小學升初中、初中升高中、高中考大學都圍繞一個考字,客觀上造成教學圍繞考試轉。近年來,國家教委一直在研究如何加快升學考試製度的改革,如小學升初中製度改革的總的原則是實行劃片招生、免試、就近入學;初中升高中製度的改革提倡多種升學辦法並存,這些無疑有益於素質教育的實施。過去,老師對學生印象的好壞往往取決於成績,成績好的可以當班長;有的學校把學生的成績排列、公布,客觀上造成了應試競爭。因此,改革還應注重考試測評製度的改革。學校中測評考試製度要與素質教育相適應。

(3)教師素質的提高。

實施素質教育,最終落實到教師身上。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根本保證。目前我國教師隊伍的素質有喜有憂.總體上不錯,但要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還有一些差距。為此,師範教育要切實改革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注重培養師範生適應素質教育的能力;對於在職教師,各級地方政府的教育部門要積極為他們創造繼續教育的條件,使他們的素質不斷提高。

(4)教學手段的適應。

江澤民同誌在十五大報告中指出,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後、逐步轉變為科技教育文化比較發達的曆史階段。

這既為我國科技教育文化發展指明了方向,也指出了我國當前科技教育文化的現狀。就目前看,我國教育的手段還比較落後,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很不相稱。如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存在硬件上的嚴重不足。還有一種軟手段,那就是學校的教學手段要改革單純應付考試的局麵,而應積極探索,使學校手段向著適應素質教育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