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apter 8“完全自由”心理選擇的真相——魔術師的“現實扭曲力場”(1 / 3)

1.觀眾的選擇還是魔術師的選擇

在進行魔術表演的過程中,魔術師通常會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眼前的客觀事實,同時會在每一個實施點上,都爭取得到觀眾的讚同。這樣一來,在魔術師的語言引導下,觀眾們不由自主地就會產生思維慣性,而當觀眾的想法與魔術呈現的效果產生巨大的落差時,就會增加魔術的神秘性。魔術師這時運用的實際上就是心理學中非常重要的意念強迫的原理。

魔術師最簡單的實體強迫技巧是這樣的:魔術師要求一位觀眾從一副特製的、由54張完全相同的撲克牌(比如全部是黑桃J)中,挑選其中的一張,顯然,魔術師會很肯定地告訴這位觀眾,他挑選的牌是什麼。

不妨具體看一下魔術師的操作過程:魔術師微笑著走上舞台,說道:“下麵,我們要表演一個讀心術。所謂讀心術,就是我能夠讀出你們心中所想。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這裏有一副撲克牌,如果有人從這其中抽走一張,我通過讀他的心,就能知道他取走的是哪一張牌。好,現在請一位觀眾上台來輔助我的表演。”隨後,魔術師隨意請上台下的一位觀眾,魔術師讓牌麵向下,請這位上台的觀眾隨意拿出其中的一張。“好的,現在你的手裏已經有了一張牌,你看一下這張牌是什麼,也可以讓觀眾看一下,但是一定不要告訴我。”魔術師一邊說著一邊轉過臉,這位觀眾看過手中的牌後又展示給台下的觀眾,是一張黑桃J。隨後,魔術師轉過頭來,說:“好的,現在,請你把這張牌再擱到整摞牌中。”於是這位觀眾按照魔術師的要求將牌插入整摞撲克牌中。魔術師將牌弄整齊後,對這位觀眾說道:“現在,請你心裏想著你剛才選的那一張牌,認真地想著,我就會通過接收你腦電波的訊號,知道你想的這張牌是什麼樣子的。”魔術師裝模作樣地盯著這位觀眾看了幾秒鍾後,說道:“好了,我知道答案了。現在,我要把牌洗一下,把你心裏想的那張牌拿出來。”魔術師又進行了一次手法非常複雜的洗牌,然後說:“好了,現在我已經把你剛才選的那張牌移到了整摞牌的最上端,你可以看一下,是不是你剛才選的那一張?”這位觀眾有些懷疑地拿起第一張牌,果然是黑桃J。其實,答案隻能是黑桃J,因為整副牌就是由黑桃J構成的,所以魔術師可以隨意洗牌,而讀心術之類的,當然隻是魔術師迷惑觀眾的說法。這種運用特製道具進行表演的魔術叫做道具魔術,而有了這種特製道具,隻需稍稍訓練,誰都可以營造出神奇的魔術效果。嚴格來說,這雖然是一種強迫選擇,但還並沒有運用到意念強迫的一些技巧。

對於一個魔術師來說,道具魔術顯然就有些小兒科了,他們更傾向於利用心理強迫的技巧,也就是真正的意念強迫來引導觀眾做出選擇,從而達到給觀眾帶來新奇感的魔術效果。在這個時候,有些魔術師會用到閾下刺激的心理學原理。閾下刺激是指在心理學上低於感覺閾限的刺激,這種刺激雖然微弱且不為當事人所察覺,但仍然會對當事人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仍然拿選牌的魔術來舉例,魔術師會通過語言暗示等手段給選牌的這位觀眾造成這樣一種印象,即他可以從魔術師提供的54種花色和牌麵的撲克中任意挑選其中的一張。在這個時候,魔術師不會拿特製的撲克牌道具來讓這位觀眾進行選擇,但在這位觀眾從正常牌中選一張牌之前,魔術師會通過某種技巧,向這位觀眾展示全部是黑桃J的撲克牌,不斷展示黑桃J的過程,就是不斷強化這位觀眾的閾下刺激的過程,由於魔術師運用了某種心理學技巧,因此,在魔術師向這位觀眾展示牌的過程中,這位觀眾絲毫不會意識到這副牌是有問題的,但同時,他的思考和結論已經受到了魔術師的強烈暗示。隨後,魔術師會迫使這位觀眾快速回答他的選擇是什麼,而這個答案當然就是魔術師的預期選擇。但與此同時,魔術師也會強調,這位觀眾可以任意地進行選擇。在魔術師將正常牌的牌麵朝向這位觀眾,讓這位觀眾進行選擇時,事實上,由於一係列的暗示,這位觀眾已經對黑桃J有了非同尋常的印象,所以這時他就會如魔術師所期待的那樣選擇黑桃J。而在做出選擇時,這位觀眾會從心底裏認為是自己的選擇,但事實上,魔術師已經讓這位觀眾完全沒有了自由選擇的餘地。

為了突出魔術的效果,魔術師常常會在結尾處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反複向觀眾強調說,他們的選擇是自由的。魔術師通過這種方法來作用於觀眾的意念,並且會試著有效地對觀眾模糊的、受壓力下的記憶進行有效改寫,從而使觀眾從心理上認定自己的選擇完全出於自己的意誌,而沒有受到任何其他因素的影響。

意念強迫對魔術師的要求比較高,他必須十分熟知觀眾的心理,知道觀眾的心理經過怎樣的引導可以沿著自己預期的方向發展,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善於運用意念強迫來左右觀眾的思維,從而完成魔術表演的魔術師,本身就是一個心理學家。而在意念強迫下的觀眾做出的選擇,與其說是觀眾發自自己真心做出的選擇,不如說是在魔術師暗示下被迫做出的選擇。換句話說,與其說是處於意念強迫下的觀眾做出的選擇,不如說是魔術師的選擇,是魔術師根據表演需要有目的地進行的選擇。

.小貼士

魔術師的意念強迫是指魔術師在表演時,對觀眾的選擇進行了限製——在觀眾選擇的過程中,魔術師往往會通過語言或者行動等來誘導觀眾,從而使觀眾最後的選擇和魔術師的期望相一致。但是,由於魔術師在這一過程中利用了非常隱蔽的手法,而且操作是由觀眾來完成的,因此,受到限製的觀眾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選擇不是出自自己的心意,不是一個完全自由的選擇。

2.運用數學規律強迫觀眾做出選擇

魔術師在舞台上用撲克牌表演著魔術。“接下來,我們玩一個讀心的遊戲,哪位觀眾上台來配合我一下?”魔術師的話音剛落,“我來”的聲音立刻傳出,隨後一位衣著時尚的小夥子跑上了舞台。“請問你叫什麼名字?”“我叫韓瑞。”“好的,非常感謝你的踴躍,下麵開始我們的表演。”表演正式開始,魔術師首先交給韓瑞一副撲克牌,讓他從上麵拿掉一些,並特意強調說隻需要拿走一少部分。在韓瑞取走部分撲克牌後,魔術師要求他偷偷數出拿走牌的張數,數完後記下這個數字,但不要告訴任何人,以防有人偷偷將答案告訴給自己。魔術師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偷看,在韓瑞數牌的過程中,魔術師一直保持背過身去的狀態。

接著,魔術師從剩下的撲克牌中又抽出了20張牌後,把剩餘的部分放在了桌子上,並再次拿起這20張牌,以牌麵朝上的形式將它們全部攤開在桌麵上。魔術師告訴韓瑞以及台下的觀眾說:“過一會兒,我會數這20張牌,在我數的時候,韓瑞你要注意聽,到我數的數字和你取走牌的數字一樣的時候,你要記下我數的這張牌。舉個例子,如果你拿走了5張牌,那麼,當我數到5的時候,你就要記下第五張牌是什麼。你隻要記住這張牌就可以,不必將答案告訴我。好的,現在我開始數牌了。1、2、3、4、5、6、7、8……20”,在數完所有的牌後,魔術師轉向韓瑞,說:“好的,現在你已經記住了這張牌,我將通過讀心的方式來讀出這張牌。現在,韓瑞,請你認真地想著這張牌,一定要認真想,這樣,我才能接收到你的腦電波發出的信號。”魔術師仔細盯著韓瑞看了一小會兒,突然宣布說:“你想的牌是紅桃8,你取走的是6張牌,告訴大家,我讀的對不對?”韓瑞驚訝地說:“是,可是這怎麼可能?”魔術師神秘地說:“這就是魔術的力量。其實,我早就知道你一定會記住這張牌。”魔術師一邊說著一邊把攤在桌子上的20張牌都翻了過來,除了那張紅桃8的牌背是藍顏色的,其他的都是紅顏色的。韓瑞脫口而出:“這不可能!”魔術師笑笑說:“看來你有點不相信,好吧,現在,看看你手上的那疊牌的第一張,是不是紅桃8?”韓瑞拿起來一看,一臉的驚訝——答案真的是紅桃8……

在這段表演中,魔術師所謂的讀心術自然是假的,他用到的,事實上是一個數學規律。不妨拿54張牌來做個說明,將54張牌的牌背朝上,按從上到下的順序編上序列號,並悄悄記下編號為21的牌(在韓瑞參與的魔術中是紅桃8)。在韓瑞取走6張牌後,魔術師此時並不知道他到底取走了多少張牌,而在韓瑞偷偷數撲克牌的時候,魔術師已經將手中的牌翻過來,成了牌麵朝上,這樣原來的第54張牌就跑到了最上麵的位置。在韓瑞數完取走的撲克牌張數後,魔術師握著手中牌麵朝上的牌,又發出了20張牌,這時候,他是按照從下到上的順序依次發牌的,並把牌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攤開在了桌麵上。在魔術師數數的時候,他是按照從右到左的順序進行計數的,他一邊數著,一邊記下第21張牌(紅桃8)在這20張牌中的位置(從右數第6張),也就是韓瑞拿走牌的張數的答案。

假如韓瑞拿走了3張牌,那麼魔術師所發的那20張牌的編號就是4-24,從第24張牌往回數三張,剛好就是編號21的那張牌;如果韓瑞取走了4張牌,那麼魔術師所發的那20張牌的編號就是5-25,從第25張牌往回數4張,剛好就是編號21的那張牌……如果韓瑞取走了8張牌,那麼魔術師所發的那20張牌的編號就是9-29,從第29張牌往回數8張,仍舊是編號為21的那張牌。這個規律在20張以下都是適用的,這也就是為什麼魔術師要一再強調,韓瑞隻可以拿走其中的一小部分的原因。

為了達到理想的魔術效果,魔術師在準備的時候用到了兩副牌背顏色不一樣的牌(在韓瑞參與的魔術中是用到了紅色和藍色兩種),取一副紅色牌,將第21張牌換成藍顏色的,並將整副牌牌背朝上時的第一張換成和這種藍顏色的牌的點數和花色都相同的牌,就形成了魔術師所呈現的讀心效果。

顯然,魔術師的這個魔術主要運用的是撲克牌的一些數學規律,並在這個數學規律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設計,從而為整場表演賦予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在取走牌數小於20時,這個規律恒成立,也就是說,無論觀眾做出何種選擇,都不影響最後的結果。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表麵看起來是觀眾自己按照自由意誌進行的選擇,但無論是“取走一小部分牌”的束縛,還是數學規律的影響,都改變了這個選擇的性質,使觀眾的選擇成為魔術師的選擇,成為魔術師心理強迫下做出的結果。

在接下來的表演中,魔術師又請上另一位姓李的女性觀眾,來輔助他進行讀心表演。在將一副撲克牌交給李女士後,魔術師就背過身去,而為了表明自己沒有偷看,他甚至請助手蒙上了自己的雙眼。魔術師告訴李女士:“李女士,請你在桌子上擺上三堆牌,注意,這三堆牌的數目要相等。擺完之後,告訴我一聲,但是你隻需要告訴我你擺完了,至於你具體擺了多少,千萬不要告訴我。”李女士按照魔術師的要求,在桌麵上擺了三堆牌,每堆15張。在收到李女士擺完之後的信息後,魔術師首先要求李女士從第二堆牌中取出4張牌,並將這4張牌放到第一堆牌中。待李女士做完這一步,魔術師又要求她將第三堆牌中的8張牌轉移到第一堆牌裏。接下來,魔術師要求李女士數一下第二堆牌的數目。李女士默默數完第二堆牌數,是11張(當然,這個答案是魔術師不知道的)。隨後,按照魔術師的要求,李女士從第一堆牌中取出與第二堆張數相同的牌,也就是11張,放到了第三堆牌裏。最後,李女士又按照魔術師的要求,轉移第二堆中的5張牌到第一堆裏。

在李女士做完這一切後,魔術師轉過身來(但他仍然沒有將眼罩摘掉),對李女士說:“現在,你把第二堆牌和第三堆牌都放到一邊去,數一數第一堆牌的數目,不要告訴我。”在李女士數完數之後,魔術師將眼罩拿開,說:“好的,現在,請你心裏想著這個數字,看著我。”於是魔術師盯著李女士看了五秒鍾後,迅速說出了答案:“我讀到了,是21。”觀眾從李女士驚訝的表情中得知,魔術師又讀對了。

在這個魔術中,魔術師運用的還是數學規律,確切地說是利用了數學中的恒等變換原理。隻要在一開始時,保證三堆牌的數目相等,並使第三次從第一堆牌中移去的張數和當時第二堆牌剩下的張數相同,就可以利用一個數學公式來計算最後第一堆所剩的數目。比如,在這個魔術當中,21就是利用4×2+8+5這個算式計算出來的。

魔術師的這兩個表演,運用的都是數學規律,運用數學規律使得誌願參與的觀眾的選擇變得對魔術師不那麼重要,而在看似誌願觀眾自由意誌選擇的背後,卻是魔術師的心理強迫,即誌願觀眾所有的選擇都是魔術師意誌的體現。

需要指出的是,在使用數學規律進行魔術表演的時候,魔術師要選擇那些願意配合的觀眾,如果觀眾上台後不按照魔術師的指示行事,比如,在第一個魔術中,如果韓瑞選擇了20張以上的牌,或者在第二個魔術中,李女士一開始擺出的三堆牌的數目都不一致,那麼,數學規律將無法發揮作用,魔術師也就麵臨著表演失敗。顯然,在運用數學規律進行表演的時候,選擇能夠配合的人,是魔術師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

.小貼士

魔術師常常運用數學規律來進行魔術表演,這時候,他往往會邀請一些誌願者,而數學規律的普遍性使得誌願參與的觀眾的選擇變得對魔術師不那麼重要,而在看似誌願觀眾自由意誌選擇的背後,卻是魔術師的心理強迫,即誌願觀眾所有的選擇都是魔術師意誌的體現。

3. 魔術師的“魚和叉”效應——針對觀眾選擇結果大做文章

舞台上,魔術師正在表演讀心術。他首先拿出三張卡片展示給觀眾,這三張卡片分別為紅色、黃色和綠色。展示完後,他邀請其中的一位觀眾上台,並從這三張卡片中選擇一張自己喜歡的顏色。隨後,魔術師詢問這位觀眾選擇的顏色是什麼,當觀眾回答說是綠色的時候,這位魔術師表現得非常驚訝,他告訴這位觀眾說:“請將你身後桌子上的盒子打開。”於是這位觀眾疑惑地將盒子打開,拿出裏麵的一張紙條,魔術師笑著讓這位觀眾讀出紙條上的內容,剛好就是這幾個字“我預測你會選擇綠色”。台下立即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觀眾們都被這位魔術師的讀心能力所震撼。

事實上,魔術師在這裏用到了心理學中的一個效應——“魚和叉”效應。這個效應的來源背景是這樣的:北極地區的人們進行冰上垂釣的時候,為了能夠釣到魚,常常會構建多重釣魚點,而為了及時了解魚什麼時候上鉤,還需要製定一種簡單易行的判斷方法。比如,用小塊的衣物或者紙片製作成色彩鮮豔的三角旗,把旗子綁在一根輕木棍上。在冰洞上橫上一根比冰洞直徑長至少30%的木棍,將輕木棍垂直綁在這根橫木棍的中部,魚線係在輕木棍的下端,挪動橫木棍,使魚線剛好位於冰洞的中央。如果有魚上鉤,魚就會拖動綁在一起的橫木棍以及輕木棍,這樣綁在輕木棍上的三角旗就會晃動。這時,隻有捕魚者及時發現旗動,並果斷地采取行動,才能夠將魚抓住。相反,如果捕魚者還是關注所有的捕魚點,而沒有發現這隻魚鉤的動靜或者沒有及時采取行動,那麼,魚很有可能會逃走或者淪為海豹的美餐。其實,魔術師利用的就是這種心理學效應,當觀眾做出選擇的時候,魔術師就會根據觀眾的選擇大做文章,從而起到讓觀眾震驚的效果。

具體到這個魔術中,魔術師為觀眾們呈現的是選擇綠色的效果,而如果這位觀眾選擇的是紅色,那麼,魔術師也會裝出一副吃驚的表情,然後在眾目睽睽下打開拿在助手手中的一隻信封,而信封裏的卡片上照樣寫著:“我預測你會選擇紅色”。而如果觀眾最後選擇的是黃色,魔術師又會故作神秘地將三張不同顏色的卡片翻過來。這時觀眾們就會發現,紅色和綠色的背麵是空白的,隻有黃色卡片的背麵有這樣一行文字:“我預測你會選擇黃色”。

顯然,在進行這場表演之前,魔術師對三個結果都做出了相應的準備,用“魚和叉”的效應來說,就是準備了多重捕魚點和魚鉤,但他透露給觀眾的,則隻是與上台的那位觀眾的選擇相匹配的預測結果,也就是與觀眾做出的綠色選擇相匹配的盒子裏的預言效果。

“魚和叉”效應在魔術表演中,特別是心理魔術表演中較為常見。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表麵上是觀眾自由做出的選擇,事實上,觀眾無論做出何種選擇,魔術師都已經有相應的應對之策。也就是說,從表麵上看來,觀眾的選擇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對於魔術師來說,任何選擇都已經有預期的答案相對應了。這樣一來,觀眾看似獨一無二的選擇其實就沒有了多大意義,魔術師隻是將自己準備的一部分和觀眾選擇有關的內容展現給觀眾,而觀眾們的選擇與其他選項加在一起,才是整個魔術的全部。正因為魔術師展現給觀眾的這冰山一角,才使得魔術變得神秘,不可捉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