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王殿前一遭走,忘卻今夕是何年。聶知秋睜了睜迷糊的眼睛,發現自己竟躺在一張舒坦的床上,他深深地吸了口氣,試圖撐起身體站起來,但剛一用力,胸口一陣劇烈疼痛,滲出點點血絲。這時,他方才想起巫山之事,憶起當晚的點點滴滴,心中一陣迷糊:此房雖然簡陋,倒也堪稱別致,絕不可能是飛龍教的監房。可是,我不是中計傷在那飛龍教堂主杜三江劍下嗎?莫非……為了解釋心中的疑惑,他強忍著胸口的疼痛,撐起右手,慢慢地坐了起來。
“哎!你的傷口還沒有愈合,這樣會使傷口重新裂開的!”這時,房中走進一位妙齡姑娘,看到聶知秋如此,急忙說道。隻見她放下手的臉盆,扶起他傾斜的身體。
聶知秋依言躺了下去。但他趁著她為自己搭蓋被子的當兒,仔細地打量著眼前的姑娘,約莫十八、九歲,卻有著沉魚落雁之容,那對眸子宛如一泓秋水,配上細長入鬢的柳眉,如玉似雪的肌膚,風姿綽約的姿態,確為罕有的美人。
那姑娘發覺聶知秋如此癡呆地望著自己,不僅粉臉一紅,羞澀地說道:“可以了,這樣或許會使傷口愈合得快些!”
被她一言驚醒,聶知秋方才發覺自己的窘態,也是滿臉通紅,尷尬地問道:“在下聶知秋,請問姑娘芳名?”
那姑娘大方地答道:“我爺爺姓沈,給我取名為宇雁!”
聶知秋輕輕地“哦”了一聲,又問道:“請問姑娘這是什麼地方?在下來此多久了?可是姑娘將在下從巫山救下?”劫後餘生的他如同剛出生的嬰兒,對這個陌生的地方充滿了好奇,也充滿了疑問。
“小妹哪有這能耐啊!是叫化爺爺將你帶來的,那時你滿身是血,昏迷不醒,到現在已經一天一夜了!”沈宇雁羞答答地說道。
“叫化爺爺?”聶知秋迷惘地問道。
“他是我爺爺的棋友,聽爺爺說你們江湖中人都稱他為“神龍瘋丐”,但我喚他為叫化爺爺!”沈宇雁明白他的疑惑,故而解釋道。
“沈姑娘說的可是有‘夕日仕途落魄生,今日武林癜瘋丐’之稱的‘神龍瘋丐’安老前輩?”聶知秋驚異地問道。武林傳言“神龍瘋丐”安天林夕日乃科舉秀才,隻因數遭落榜,心灰意冷,落魄流浪天涯,性情大變。又因機緣巧合,習得絕世武功,卻很少涉足江湖。俠跡宛似神龍見首不見尾。因而江湖中人稱之為“神龍瘋丐”。與少林“神僧”,武當“慈悲道”合稱為武林“三聖”。聶知秋初入江湖,能得此等世外高人相救如何能夠不驚?
“不錯,叫化爺爺正是你口中的‘神龍瘋丐’,他正與我爺爺在外麵下棋。”沈宇雁欣喜地說道。
“雁丫頭,你倒是精明,居然拿著老叫化的名頭作人情!”語音剛落,房中已是多了兩位古稀老者,說話的是位長須俱白的老叫化。隻見他微笑著向聶知秋走了過來,問道:“小兄弟,感覺可好些?”
“才不呢!”沈宇雁走到另一為形貌枯槁、消瘦的老者身旁,挽著他的手臂,一副嬌寵之態。
乍聞其聲,聶知秋便已甚感耳熟,待老者進得房間,定睛一看,頓然大吃一驚。你猜這“神龍瘋丐”是何人?正是曾多次相助聶知秋等人,又暗令他們趕往武當山的神秘叫化。聶知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在這之前,他雖然知道神秘叫化武藝絕超,深不可測,乃武林中罕見的絕頂高手。但他一直誤以為是丐幫的哪位長老。萬萬沒有料到居然“三聖”之一的“神龍瘋丐”。一時之間呆立在場,驚訝得不知所措。
“神龍瘋丐”豈有不知道聶知秋的心思,哈哈一笑,說道:“小兄弟,是不是有點意外?”
聶知秋點了點頭,挪動了下身體,意欲站起身來,但一旁的沈宇雁連忙阻止道:“聶少俠,你這是……”他歉意地望了望沈宇雁,仍舊堅持站了起來,麵對兩位老人恭敬地行了個大禮,誠摯地說道:“晚輩知道兩位前輩都是淡薄名利的世外高人,但救命之恩對晚輩而言如同再生父母。常言道:大恩不言謝,晚輩愚昧,無知,隻能以此略表謝意!”
那位枯瘦的老者從一進房間,便開始注意著聶知秋的一言一行,這時,不住地頷首微笑,輕輕地說道:“果然是塊不可多得的美玉,難怪老叫化對你如此看重啊!”
聶知秋略一行禮,說道:“晚輩才疏學淺,實在有負兩位前輩的垂愛!”
“神龍瘋丐”哈哈一笑,說道:“沈老頭,你我數十年不出江湖,怎知當今武林早已今非昔比,人才輩出,一代強似一代……”
枯瘦老者聞言輕歎一聲,似甚有感觸。隻見他舉目深思,沉憶於往事之中,消瘦的麵容溢著一種不可言喻的表情,感慨地說道:“是啊!真是時月不留風燭人啊!想當年我等行走江湖是何等灑脫;如今卻隻能在那棋盤上虛度殘年了!”
聶知秋聞言心中亦有所感觸,暗忖道:“在這個爾虞我詐,強食弱肉的江湖之中,能夠功成名就,退隱山林,安度晚年,或許已是萬幸之事了。想我恩師正值少壯自年蒙受不白之冤,鬱鬱而終。言老寨主一生勤於創業,卻在晚年落得眾叛親離。他們心中的苦酸,又有何人能知,何人能夠體諒!”其實,他心中能有此念,並非是有何怨言,更非不敬。隻是他自闖蕩江湖以來,所見所聞,不禁讓他感慨萬分。
“前輩老當益壯,朗身健骨,怎能說……”他略一遲鈍,突然靈光一閃,想起一人,驚疑地問道:“前輩莫非是‘隱逸弈士’沈老前輩?”
消瘦老者聞言一驚,隨即捋了捋長須,微笑著說道:“老朽退隱江湖數十年,想不到後輩之中竟還有人能提及老朽之名!”
“前輩雖隱於世外,但所行之德素為我輩敬仰,所行之善亦流傳百世,可謂我輩之楷模!”聶知秋的歡喜之情溢於言表。要知“追魂劍客”郭軒年輕之時本也精於棋道,對“隱逸弈士”也甚為敬仰。本欲拜望,隻因身遭慘變,為昭雪冤仇,隱避於幽穀,浸迷於劍術,無暇顧及其它。因此耿耿於懷,甚感遺憾。聶知秋乃其衣缽愛徒,豈能不知其心意?但見他略一欠身,心念道:師父,徒兒得你蔭護,已代你老人家拜望沈老前輩,隻是徒兒愚昧,不能承你之誌,與沈老前輩對弈於棋盤,了卻你老人家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