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活得痛苦,是因為他有太多的欲望;有些人活得失落,是因為他不懂得擁有。大千世界,萬種誘惑,什麼都想要是會累死人的。所以一定要記住:知足者才能常樂。
1.少一份貪婪
做人要勤勤懇懇,對待生活要認認真真,這樣,你就會得到快樂與幸福。至於其他的東西,屬於你的,早晚是你的;不屬於你的,就不要貪婪地去苛求。
連木爾赤和一個極愚笨的人由於意外的原因,同時得到了命運的寵幸。命運之神說:我給你們中一次巨額獎金的機會,你們可以有花不完的錢。
連木爾赤有額外的要求:“我比那笨人擁有更多理性、智力,我應該在最後比他富有。”命運之神勉強答應了。
愚笨的人果然發了橫財,但他隻能就俗,寶馬香車、佳人美酒。中年以後,他窮極無聊,成為賭場的常客。當錢所剩不多時,他壽終止寢,結束了庸俗的一生。
連木爾赤在死的前一天中了1億美元的六合彩。命運之神滿足了他的要求。
有時好處求得越多,死得越尷尬。
連木爾赤第二次和一個極愚笨的人得到命運之神的寵幸,他又加上了額外的要求:我要和那愚笨的人同樣在年輕時富有,而且應該在最後還是比他富有。命運之神未能請求他收回要求,悲傷地答應了。
兩個人同一天各有了兩億美元。愚笨的人毫無創造性地當即過上了物質主義的生活。連木爾赤花了一天時間擬訂他比愚人高妙千倍的花錢計劃,但是第二天,他死了,命運之神再次滿足了他的要求。
有時好處求得越多,死得越悲慘。
命運之神寵幸他們的第三次,連木爾赤仔細思考了無缺憾的要求,以便使自己完全能占愚笨之人的上風,他說:我要和他同樣在年輕時走運,終生比他有錢,而且長命百歲,這樣,才能對得起我的智慧。命運之神馬上允許了。
最後愚笨的人得到了3億美元,聰明的連木爾赤得到一個精神病醫生的護理。原來命運之神的準則之一是:如果一個人處心積慮要把所有的好處攏給自己,那就是個精神病。
2.這山望著那山高
上帝之言千真萬確!常言道:這山望著那山高,到了那山更糟糕。其實你認為最好的也未必適合你,現實生活中這類事例比比皆是。告訴自己,自己的愛人才是當今世上最完美的理想伴侶。隻有這樣,你的心理才能平衡,你的心情才能舒暢,才能活得坦然,過得灑脫。
有小兩口子吵架。
男的說:“沒見過像你這樣蠻不講理的女人。”女的說:“我也沒見過像你這樣粗魯蠻橫的男人。”男的又說:“你看看人家蘭蘭媽,多溫柔體貼,多會操持家務,哪像你整天就知道圍著牌桌不下場!”女的反唇相譏:“還好意思說,你也不看看小軍他爸,人家上兩個班,還經常寫字、畫畫、發表文章賺外快,哪像你就知道喝酒、聊天、瞎胡吹!”
俗話說:老婆是人家的好,孩子是自家的親。
現實生活中的確存在這種現象。回想當初,他(她)不也是你的最佳選擇嗎?若不然你又何必與他(她)結婚呢?兩個人經過一段婚姻生活後,婚前的新鮮感已蕩然無存,對方的缺點也暴露無遺,這時便生出許多感歎埋怨來:當初要不是怎麼怎麼,我才不會看上你呢……
既然在千萬個人之中選擇了他(她),那就一定要珍惜今昔相濡以沫。
3.忽略紙上的小黑點
愛情如同白紙,多注意整張的白紙,忽略上麵的一些小黑點……愛他(她),就要學會包容。
有一位女子,婚後不久回到娘家,總愛在父母麵前訴說丈夫的不是。父親聽了不以為然,他拿出一張白紙,在上麵畫了一個點,然後拿著紙問女兒:“你看上麵是什麼?”女兒不假思索地說:“黑點。”父親再問,女兒還是說:“是黑點啊。”父親說道:“難道除了黑點,你就看不到這一大塊白紙嗎?”女兒聽了若有所思。從此以後,她不再在爹娘麵前數落自己丈夫,兩口子的感情也比以前好多了。
其實,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事物都有正反兩方麵。如果隻注意黑點,那麼你眼中就是一個黑色的世界;如果你注意的是白紙,就有一個潔白、寧靜的心境。很多人無法走出這個怪圈,人們往往隻注意到事物的某一方麵,而把另一方麵忽視了。冷靜地想一想,其實自己的丈夫、妻子除了一些缺點以外,更多的是優點。
4.有鞋子穿已經很幸福了
你要知道,即使是一雙舊鞋子,穿在腳上仍然是舒適暖和的,因為這個世界上有的人連鞋子都不能穿!
人常常會陷於幽暗的人生胡同不能自拔。
有個生活比較潦倒的推銷員,每天都在歎惜自己“懷才不遇”,埋怨命運在捉弄他。
聖誕節前夕,家家戶戶張燈結彩,充滿佳節的熱鬧氣氛。他坐在公園裏的一張椅子上,開始回顧往事。去年的今天,他也是孤單一人,以醉酒度過他的聖誕節,沒有新衣,也沒有新鞋子,更別談新車子、新房子。
“唉!今年我又要穿著這對舊鞋子度過聖誕了!”他說著準備脫掉這舊鞋子。這個時候,他突然看見一個年輕人自己滑著輪椅走過。他頓時想到:“我有鞋子穿是多麼幸福!他連穿鞋子的機會都沒有啊!”之後,推銷員做任何一件事都心平氣和。他珍惜機會,發憤圖強,力爭上遊。數年之後,生活在他麵前終於徹底改變了,他成了一名百萬富翁。
環顧四周,我們會發覺社會上有許多天生殘缺的人,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從不埋怨上天對他們不公平或乞求他人救濟,反而自立自強,脫穎而出,成為有用之才。有時我們會覺得很慚愧:我們生來五官端正,手腳不缺,卻為何厭倦生活,厭倦人生,抱怨同事,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不知不覺地陷入了幽暗的胡同。
但更可怕的是,陷入了這種危險的境地卻渾然不知。
5.揀一片最完美的樹葉
許多人總是希望生活能更完美一些,但這是不可能實現的。隻有不苛求完美,才能感受到完美。
一位老和尚想從兩個徒弟中選一個做衣缽傳人。一天,老和尚對徒弟說,你們出去給我揀一片最完美的樹葉。兩個徒弟遵命而去。時間不久,大徒弟回來了,遞給師父一片並不漂亮的樹葉,對師父說,這片樹葉雖然並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的最完整的樹葉。二徒弟在外麵轉了半天,最終空手而歸,他對師父說,我見到了很多很多的樹葉,但怎麼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最後,老和尚把衣缽傳給了大徒弟。
一心隻想盡善盡美,最終隻會是兩手空空。
“揀一片最完美的樹葉”,人們的初衷總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不切合實際地一味找下去,往往隻會吃盡苦頭,直到有一天才會明白:為了尋求一片“最完美”的樹葉而失去許多機會,才是真正的得不償失。況且人生中最完美的樹葉又有多少呢?世間的許多悲劇,正是因為熱衷於追求虛無縹緲的最完美,而忽視平淡的生活。其實平淡中往往也蘊含著許多偉大與神奇,關鍵是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麵對它。
6.看透完美
這個世界是由一群不完美的人構成的,不完美者的最大特點就是苛求別人完美。
有一對完美的夫婦在鄰裏間口碑甚佳。
妻子經常在鄰居麵前誇丈夫:“我吃什麼他做什麼,我穿什麼他買什麼。我發脾氣的時候,他也總是用沉默和幽默幫我化解,從不正麵衝突。”
這話被她的一個老同學聽到了,這位同學說:“你的丈夫是不是真的完美,我看不出來,但我已經看出來,作為妻子你是非常不完美的:你不參加社會勞動,不做家務,你好吃懶做,你喜怒無常……”
看透了這個道理,我們就可以對自己的不完美感覺心安理得:因為“完美”一詞,本來就是不完美的人發明出來去要求別人的。
7.我當它是生活
工作的時候,心態很重要,你當它是苦差事,它就很苦;你當它是生活的一部分,就能從中找到快樂。把工作當工作的人,會感到辛苦;把工作當生活的人,能體味快樂。
有位年事已高的僧人,仍舊毫不間斷地天天早起,在晨曦中掃地。
信徒問他:“師父年紀多大了?”
“77歲了。”
“那該享享清福,幹嗎那麼累呢?”
老僧很幽默地說:“因為我存在。”
“那也不必在太陽下幹活呀。”
“因為太陽也存在。”
“你是說,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
“不,你當它是工作,我把它當作生活。”
8.幸福就是一種感覺
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就是自己覺得幸福。也許這話有點玄乎,但它卻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幸福就是自己的一種感覺。
一個美國青年在非洲沙漠裏艱難地跋涉,口渴難耐。他向路過的駝隊討倒了一杯淨水,這給他帶來了無比的滿足與幸福。而當他回到美國,到處都有飲用水,一杯淨水帶給他的幸福卻減為零。
一位中國老人,物資匱乏期間在菜市場排隊買魚,凍了兩三個鍾頭,終於買回一條胖頭魚。中段清蒸、尾段紅燒、魚頭做沙鍋,一條魚讓全家高興了兩個禮拜。後來生活好起來,魚隨時可以買到,再不用排隊,她卻覺得沒有當年的魚好吃。
朱元璋一次又累又餓,討得一碗雜七雜八的湯水,上麵漂著幾片青菜,下麵沉著鍋巴,還有幾塊豆腐,他覺得滋味美極了。後來他當了皇帝,山珍海味越吃越沒胃口,下旨禦廚做當年的所謂“珍珠翡翠白玉湯”,可是禦廚做來做去,怎麼也做不出朱元璋要的當年的滋味。
幸福其實就是一種感覺。
9.什麼是好日子呢?
所有人都希望過上好日子,並且希望天天都是好日子。但什麼才是好日子呢?其實好日子就在每個人的身邊,在平凡而瑣碎的生活裏,隻要我們用心發現和感受,每一天都會成為好日子。
有一年海南鬧地震,一對夫妻說了下麵的對話。女的說:“你是自由職業者,先離開這座城市逃生,我有一個公司在這裏,隻能聽天由命。”男的說:“萬一你出了事怎麼辦?”女的說:“這好日子才開頭,逃掉一個是一個。”
什麼是好日子?
大難臨頭的時候,每一個平凡寧靜的日子都變得那麼美好,都是好日子,夫妻之間的爭吵和對方的缺點,完全不算一回事。
為生活奔波的時候,發工資發獎金的一天,就是好日子;攢錢買冰箱、彩電,把它們搬回家的那天就是好日子;有人在寒冷的冬天站在路邊等你,這便是難忘的好日子。
一個腦癱患兒的母親,不會忘記孩子打點滴康複出院的日子;一個稱職的演員接到一部好戲;一個女孩得到心滿意足的初吻;一個浪子的回鄉;飽經戰火煎熬的人們終於走出了防空洞;饑民終於領到了糧食……總之,人的欲望可以很小,很具體,也可以無限膨脹。
其實,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和平年代裏,在家境平安的情況下,隻要內心充滿陽光,一心一意地享受世界的精彩,就是好日子。如果自尋煩惱,那生活就大不一樣。
為什麼我沒有職稱?為什麼我比他強,但獲獎的卻不是我?為什麼那筆快到手的錢不翼而飛?
你需要什麼就沒有什麼,這是生活的本質。如果你不能認清這個本質,那你就永遠沒有好日子,因為煩惱會像病菌一樣,永遠纏繞著你。
也許你會說,你一點也不欣賞阿Q,你要做生活的強者。然而,強者之所以成為強者,恰恰是他們誌在過程,能夠享受過程之中的艱辛,同時能夠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種種不如意。人們喜歡談論或誇大別人的風光,而忽略不計別人與困境的鬥爭。
你能數十年如一日地在深山老林裏研究野生動物嗎?你能從3歲開始就永無假日地練琴嗎?你能窮盡一生研究水稻嗎?你能在商場幾起幾落之後還奮鬥不止嗎?如果你不能,那麼你就是常人。要想過好日子,就不能整天幻想著金戈鐵馬,燕趙悲歌,而是以一個平常人的心態,享受粗茶淡飯裏的天長地久,平平安安中的花好月圓。
10.成功一次就足夠了
生活中總會經曆很多次失敗,這些失敗會給你教訓,幫助你成功。無論失敗多少次,成功一次就夠了!
大衛·麥克康奈爾曾經挨家挨戶地去推銷圖書。家庭主婦們對他推銷的書不屑一顧,經常是還沒有等他推銷產品,就當著他的麵“砰”的一聲關上門。麥克康奈爾沒有灰心喪氣。相反,他決定送一樣小禮物——一種他自己做的小瓶香水。他很快就發現家庭主婦們對他的香水更感興趣。於是,他決定不再賣書,而是改行開辦了自己的香水公司:雅芳公司。結果大獲成功。
如果你什麼都不做,那麼你就什麼都學不到。但是如果你的嚐試失敗了,那麼你至少知道什麼路行不通,這樣你就朝成功邁進了一步。你失敗多少次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必定會成功。
成功一次就足夠了!
11.用財之道
對於金錢,應取之有道,用之有度。過於鋪張或過於吝嗇,都容易被金錢所驅使。不管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做金錢的主人,而不要成為金錢的奴隸。
有位信徒對天誠禪師說:“我的妻子貪婪而且吝嗇,對於做好事,她連一點兒錢財也不舍得,您能發慈悲到我家裏去,向我太太開示,讓她行些善事好嗎?”
天誠禪師是個痛快人,聽完信徒的話,就答應下來。
當天誠禪師到達那位信徒的家裏時,信徒的妻子出來迎接,可是卻連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來給禪師喝。於是,禪師握著一個拳頭說:“夫人,你看我的手,天天都是這樣,你覺得怎麼樣呢?”
信徒的夫人說:“如果手天天這個樣子,這是有毛病,畸形的啊!”
天誠禪師說:“對,這樣子會導致畸形!”
接著,天誠禪師把手伸展開成了一個手掌,並問:“假如天天這個樣子呢?”
信徒的夫人說:“這樣子也會畸形啊!”
天誠禪師立即說:“夫人!不錯,這都是畸形,對錢隻知道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對錢隻知道花用,不知道儲蓄,也是畸形。錢要流通,要能進能出,要量入為出。”
握著拳頭暗示過於吝嗇,張開手掌則暗示過於慷慨。信徒的太太在天誠禪師這麼一個比喻之下,明白了做人處事的經濟觀念。
12.“貪”字頭上一把刀
貪欲會把人帶向罪惡的深淵,讓人失去理智。它能使人們相互欺詐,甚至讓最好的朋友自相殘殺。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克製自己的欲望,切記,“貪”字頭上一把刀,一旦入“貪”途,就會被其毒害。
有一天,兩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中散步。這時,突然有個人從林中驚慌失措地跑了出來,兩人見狀,便拉住那個人問道:“喂,你為什麼如此驚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個人忐忑不安地說:“我正在移植一棵小樹,卻忽然發現了一壇子黃金。”
兩個人感到好笑,說:“這人真蠢,挖出了黃金還被嚇得魂不附體,真是太好笑了。”然後,他們問道:“你是在哪裏發現的,告訴我們吧,我們不害怕。”
這人說:“還是不要去了,這東西會吃人的。”
兩個人異口同聲地說:“我們不怕,你就告訴我們黃金在哪裏吧。”
這人告訴了他們具體的地點,兩個人跑進樹林,果然在那個地方找到了黃金。好大的一壇子黃金!
其中一個人說:“我們要是現在把黃金運回去,不太安全,還是等天黑之後再往回運吧。這樣吧,現在我留在這裏看著,你先回去拿點飯菜來,我們在這裏吃完飯,等到半夜再把黃金運回去。”
於是,另一個人就回去取飯菜去了。
留下的人心想:要是這些黃金都歸我,那該多好呀!等他回來,我就一棒子把他打死,那麼,這些黃金不就全都歸我了嗎?
回去的那個人也在想:我回去先吃飽飯,然後在他的飯裏下些毒藥。他一死,黃金不就都歸我了嗎?
回去的人提著飯菜剛到樹林裏,就被另一個人從背後用木棒狠狠地打了一下後腦勺,當場斃命了。然後,那個人拿起飯菜,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沒過多久,他的肚子裏就像火燒一樣的疼,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臨死前,他想:那個人的話真是應驗了,我當初怎麼就沒有明白呢?
13.控製自己的欲望
人們要學會合理地控製自己的欲望,才能夠生活幸福。如果貪得無厭,陪伴自己的將隻有痛苦,並且,貪欲與痛苦是成正比的。
從前,有個山民靠打柴為生,他長年累月地辛苦勞作,但一直改變不了窮苦局麵。他自己也不記得曾在佛前燒了多少柱高香,祈求佛祖降臨好運,幫他脫離苦海。
佛祖果然慈悲,有一天,山民無意中在山坳裏挖出了一個百十來斤的金羅漢,轉眼間他便過上了他從前做夢都想過的生活,又是買房又是置地。而他的賓朋親友一時間竟多出十幾倍,從四麵八方趕來向他祝賀。
可是這個山民隻高興了一陣,繼而卻犯起愁來,食不知味,睡不安穩。
“偌大的家產,就是賊偷,一時也不能偷個精光,看你愁得像個喪氣鬼!”他老婆勸了幾次都沒有效果,不由地高聲埋怨起來。
“你一個婦道人家怎能理解我的愁事呢,怕人偷隻是原因之一啊!”山民歎了口氣,說了半句便很懊惱地用雙手抱住了頭,又變成了一隻悶葫蘆。
“18尊羅漢我隻挖到一個,其他17個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要是那17個羅漢都能歸我所有,那該有多好啊。”——原來這才是他犯愁的最大原因。
14.太陽山
美好的生活應該靠勤勞的雙手去創造,不勞而獲的東西得到容易,但是,它通常不會帶來幸福,隻會帶來災難。
以前,有兄弟倆,他們自幼失去了父母,相依為命,家境十分貧寒。他們倆終日以打柴為生,生活十分辛苦。即便這樣,兄弟倆也從來沒有抱怨過,他們起早貪黑,一天到晚忙得不亦樂乎。而且,哥哥照顧弟弟,弟弟心疼哥哥,生活雖然艱苦點,但日子過得還算舒心。
觀音菩薩得知了他們二人的情況,為他們的親情所感動,決心下界去幫他們一把。清晨時分,菩薩來到了兄弟倆的夢中,對他們說:“遠方有一座太陽山,山上撒滿了金光燦燦的金子,你們可以前去拾取。不過路途非常艱險,你們可要小心!並且,太陽山溫度很高,你們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下山,否則,就會被燒死在上邊。”說完,菩薩就不見了。
兄弟二人從睡夢中醒來,非常興奮。他們商量了一下,便啟程去了太陽山。
兄弟倆來到太陽山一看,漫山遍野都是黃金,金光燦燦的,照得人睜不開眼。弟弟一臉的興奮,望著這些黃金不住地笑,而哥哥卻隻是淡淡地笑。
哥哥從山上撿了一塊黃金,裝在了口袋裏,下山去了。弟弟撿了一塊又一塊,就是不肯罷手。不一會兒整個袋子都裝滿了,弟弟還是不肯住手。此時,太陽快出來了,可是弟弟卻仍在不住地撿。
一會兒,太陽真的出來了,山上的溫度也在漸漸地升高。這時,弟弟才慌了神,急忙背著黃金往回跑,無奈金子太重,壓得他步履蹣跚,根本就跑不快。太陽越升越高,弟弟終於倒了下去,被曬死在了太陽山上。
哥哥回家後,用撿到的那塊金子當本錢,做起了生意,後來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弟弟卻永遠留在了太陽山。